乔红娟
摘要:立体构成是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本文对传统的立体构成教学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法。指出在立体构成课程教学中应该始终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在每个教学环节中。
关键词:专业适应性 技能强化与创意培养 多媒体技术 转变角色
立体构成是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作为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创作设计课。传统的立体构成教学包括立体构成的发展历史介绍,构成的基本要素及构成法则的讲解,通常把立体构成在各专业领域的应用穿插其中讲解。学生通过完成老师统一布置的练习消化知识点。
最后教师依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成绩评定。
一、传统的立体构成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学目标不够细化,针对每个专业的特点,专业适应性不够明确。学生的训练和他们的专业课程衔接的不够紧密,甚至不分专业笼统的任由学生自由发挥。教师针对巩固知识点的命题训练适用于所有专业的学生。
2.教师偏重对学生专业技能,构成原理和构成法则的机械性、重复性的训练,忽略了对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
3.训练过程中,纸材因为成本低廉且容易加工成为了学生的主要选择,这样造成了学生对材料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材料的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创意能力发挥,学生的能力得不到综合、系统的培养。
4.在教学环节中,任然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老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性不够。
5.仅仅通过学生最后上交的作业来对其学习效果的评定是片面的,不能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学生在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努力表现得不到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不到充分激发。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注重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显露出种种弊端,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设计的发展。本文对传统的立体构成教学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注重专业适应性。
立体构成课程是一门自成体系的学科,它与现代设计实践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学习立体构成的目的就是能够应用于设计。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将构成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不涉及其应用领域,学生不知道学习立体构成的目的是什么,更不了解怎样运用到实践当中,进行的只是抽象训练,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很吃力。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选择比较实用的知识内容,紧贴学生所学的专业方向,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原有的抽象构成训练设计成一些独立的实例制作。比如,针对礼饰品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点元素与线元素练习时就可以设计为小饰品设计制作(例如:小首饰、手机或包包挂件等),使学生把每项设计作业当做职、业任务来完成。课程教学改革中纠正过去基础课与专业课脱节现象,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打破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努力使基础课教学适应专业课的需要。也就是说,立体构成课要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服务,为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
二、技能强化与创意培养有机统一。
艺术设计的根本在于创意,从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着手,立体构成课程教学是以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目标的设计基础训练。立体构成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中,创新思维造型训练充分考虑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的特征,强化形象的视觉感受与理性的逻辑分析,并使其相融合,向具体专业应用形态的方向深化,摆脱习惯性的各种具象造型的影响,站在全新的自由的角度去探讨,培养对事物的感受、直观能力。
艺术设计是一门涉及多领域的学科,与新材料、新技术密不可分。立体构成的内容可以与材料和技术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在对基本的构成原理掌握之后,进一步对各种材质要熟悉。因为材质的选择影响和丰富着形式语言的表达,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掘材质特点,充分利用材质特性进行创意训练。通过对某一种材料的特性挖掘和不同材质的对比,鼓励学生“发现”更多的介质材料,发掘其特有魅力,通过介质的转变培养丰富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进一步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调动学生研究兴趣和获取新知识的主动性。
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丰富表现手段。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人们学习的途径已经从学校走向社会,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人们构建有效的知识体系提供了新的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技术、手段和方式,带动了艺术教育观念和结构、人才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立体构成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可以通过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易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可配以相应的设计实例讲解,训练内容根据专业特点采取不同手段。
如礼饰品设计专业的学生以手工为主加强造型能力,产品造型专业的学生则可以以计算机辅助手段为主熟悉软件的应用。借助电脑软件使得许多传统的训练手段变得易如反掌,而且材质表现效果丰富逼真,从而使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思维训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一些优秀的教学资料。网络也使学生与设计师的距离拉得更近,可以随时欣赏他们的设计作品,学习他们的设计方法。
四、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角色。
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新方法能否被成功地推广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因此,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必须从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际出发,对培养目标、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反思,突出人性化管理,着实提高师资水平,建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因此,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观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其次,在做到因材施教的同时,教师更要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在整个教学行动过程中扮演一个工作任务设计者、组织者、协调人的角色,对学生的每一个学习环节进行引导,提供帮助,并且教师作为客户来评价学生的设计作品,让师生互动起来,真正通过实践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改革学生课程成绩评定方式
立体构成课程在上课方式、上课内容、教学目标等很多方面和其它课程有很大区别,传统的课程成绩评定方式不再适用。如果仅依据学生最后完成的设计作品的优劣作为课程成绩的主要评定依据,这种以“结果『生”评价体系为重点的评价方式多发生在课程结束时,通常会以教师给学生一个成绩的方式进行,将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立体构成课程教学重在实践,实践活动更多的表现在平时。
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若干个设计小课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针对课题可以分学生独立完成和组成小组协作完成。完成小课题从学生收集整理资料、构思草稿、修改制作,每个步骤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对学生大胆反复的尝试进行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积累经验,体验胜利,树立信心。比如,鼓励学生对某一种材料特性充分利用,尝试用它创作出无数构成形态的可能性,学生的创新尝试作为增加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每完成一个小课题,同时展开由师生共同参与对作品优劣进行的讨论,重视学生互评,把学生之间的互评成绩也作为课程成绩评定的一部分。
对学生课程成绩评定方式改革,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判,还包含了对学生努力程度、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肯定同时也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效果的一个评价。
当今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设计人才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任务,学会和运用构成的基础知识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它只是提供了一些最基本的艺术设计的行为准则。随着行业的发展,市场的需要,在立体构成课程教学中将始终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在每个教学环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