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芸芸
摘 要:实践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不仅可以帮助中职学生轻易地了解财会的形成原理及其工作方式,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介绍了信息技术在中职财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以及信息技术在中职财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策,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财务课堂;教学应用
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使财会成为国际经济交流的“语言”。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要求财会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面对国际经济的新挑战,培养财会人才的中职院校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在中职财会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首先,扩充财会教学的信息量,增加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兴起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财会资源。财会学书本都是用文字描述企业的经济活动,而现实生活中的企业经济活动往往是用单据进行的,二者的差异导致理论和实践分离。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巧妙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把比较真实的教学素材、准确的经济业务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财会的内涵。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解税务发票时,我们可以收集不同行业的税务发票进行对比,加强学生的认识。
其次,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高教学的效率。传统的财会教学需要教师对部分财会知识进行板书,这一过程占用了教师太多的教学时间,导致教学内容难以按时完成,缩短了学生的思考时间和师生交流时间。但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教师节省板书的时间,让教师有充分的时间为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增强师生互动,促进财会教学的进程。另外,信息技术可以为财会教学提供教学图片、视频等资源,进而提高财会的教学效率。
最后,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枯燥乏味的财会课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若在财会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便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中职财会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首先,信息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没有针对性。虽然中职教师在财会教学中应用了信息技术,但是并没有充分考虑财会的特点,还是采取单一的信息教学模式,只是将财会知识由黑板转移到电子屏上,这让中职学生在学习财会时仍然十分吃力,学习效果不理想。另外,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没有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不利于学生财会意识的养成,无法让中职生充分了解财会的理论框架。
其次,中职生的基础信息知识匮乏,主观能动性不强。中职学校的入学门槛偏低,中职生的知识素养偏低,在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方面明显不足。加之中职生的学习能力差、学习态度消极,严重阻碍了财会课堂教学的进程,不利于中职学校的财会专业发展。
三、信息技术在中职财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财会作为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财会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时代的进步让我们认识到传统的手工账务处理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潮流,必须在日常的财会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促进中职课堂教学的改革,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信息技术在中职教学中的运用,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财会教学的发展。为此,在中职会计课堂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信息技术教学。
首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实践教学资料。传统的企业财会实践资料往往以文字为主,这与现实生活中的企业经济业务存在巨大的差别。在传统的财会实践教学中,学生仅能将会计分录做出来,难以整理出企业原始单据反映的内容,不会审核凭证,不懂账簿与凭证的关系,这远远达不到中职财会的实践教学的目标。运用信息技术对实践教学资料进行整理,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中职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运用表格软件处理财会问题,以此提高中职生的实务能力。财会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需要学生进行不断的尝试,在尝试中积累经验,进而提升自己的实务能力。在财会课堂教学中运用表格软件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练习会计事务。
最后,将财会软件运用到财会课堂教学中。会计电算化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先进工具。作为教师,我们要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毫不保留地传递给学生;还要将一些先进的会计工具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加以了解和使用;另外,学生在应用财会软件时,可借助多媒体将案例引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中职财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加中职生的信息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财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加以改进,以信息技术提高财会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倩.中职学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11,(06).
[2]刘志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原则[J].中国电化教育,2005,(06).
[3]陈夏.教学媒体在中职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有效性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