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件切忌“信手拈来”

2013-04-29 16:17徐少珍
考试·综合 2013年6期
关键词:摘记细节课件

徐少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110-02

1 背景阐述

任何新事物的诞生,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如不顾实际的好好利用,会在一定的时期纷扰着某个领域的。如教学中的多媒体,这一技术因能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其正以飞快的速度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运用,甚至有些地区、有些学校、有些教师对多媒体手段推崇备至,达到了无课不"媒"的地步。实践的过程中,过分"推崇"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网络上"信手拈来"现成课件,不加消化,不切实际的播放,势必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说句实话,本人也曾经无课不"媒",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生活节奏的骤然加快,使得我平时总是匆匆忙忙备好课,慌慌张张找课件,上课时幻灯片放了一张又一张,学生们很专注地做着摘记,书上摘得满满的,一节课在"声色并茂"的幻灯片播放过程中转眼即逝。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轻轻松松地过去了,可我内心的惶恐之感却日益俱增,因为"信手拈来"的课件会因为教学思想、教学风格、教学习惯、学生水平等因素不同,让我时不时地出点错误,出错之后那苍白的解释也让我自己心虚。也因此,曾经停用了课件,返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快黑板。可习惯了看课件摘记的学生极力要求我继续用课件,我与他们解释,没有经过精心设计与编写、修改,"信手拈来"的课件会误了你们的。可学生说:"没事儿,我们自己会处理的,不怨你。"

直到有一天,我才顿时悔悟,课件的使用已使我的学生"目中无误",还养成了看屏幕做摘记的依赖性,我不能因用"信手拈来"的课件再给教学带来一些其他的不良影响。

2 镜头重现

2011年5月30日,我要上组内公开课,内容是《春酒》,因为网络上关于《春酒》的课件很多,内容也很丰富,我抱着侥幸和自负的心理,到网上下载了几个"精品"课件,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习惯稍作修改,没关注细节就"OK"了。

深入品味文章的细节描写,借此来理解文章的主题,并要求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这是我在教《春酒》一文时的一个教学设想,同时也是教学重点之一,于是,课堂中的细节欣赏就成了重头戏。

新课的第一个环节是整体感知:

师: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生齐声答:不是。

师:那还怀念些什么?

生:……

第二个环节是研读赏析:

师:为什么怀念他们?请同学们结合文中的细节描写来谈谈。

生:……

当欣赏到怀念"我"的活泼可爱、调皮天真的模样时,为了突出细节描写的作用,我特地把"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这个细节在课件上显示出来,并且还采用了换字法,把"舔"字换为"吮"、"吃"、"吸"等词,叫学生比较有何异同。同学们津津乐道,各抒己见,风采迥异,学生思维、课堂氛围都异常活跃。等学生热热闹闹地比较完了之后,我还叫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看着屏幕读,个别读了集体读,边读边评价,读了一遍又一遍,同学们读得有声有色。我呢,一直站在讲台桌前享受着这幸福的时刻,非常开心自豪,自以为这个细节描写欣赏得很成功,是这堂课的一个亮点。

殊不知,我的这堂课就是败在这个细节赏析上。这是一堂公开课,上完课,还有评课活动,在评课中,评课老师说我这堂课上得挺好的,重点能够突出,难点已经攻破,条理清晰,朗读指导到位有效,唯有一个很明显的错误让人遗憾。我这才知道,我犯了一个语文老师不该犯的错误——把"舔"字写成了"添"。更为可悲的是,在这个细节上赏读了那么久,我一直没发现这个幼稚得让人后悔一辈子的错误,也没有一个学生帮我指出这个词错了。如果这不是一堂公开课,我将永远满足于这一误人子弟的自豪感,也无从知道我的学生到底发现了没有,误记了没有。

3 教学反思

反思一:充分重视语文课的学科性质。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媒介是语言,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文字的能力。语文老师的最基本职责是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理解使用文字,培养学生的语感与语文素养。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以及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文字的表现力有时是无法用程序化的"多媒体技术"来表现的,过频的使用课件,特别是"信手拈来"的课件,会使得课堂教学手段呈现出单一化,不能动态地表述知识体系,导致课堂程序的模式化,教学内容的简单呆板,板书内容的电子化。况且,在设置好了的课件中,教师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式及解决问题的技巧,难以做到灵活运用,教师只能把课件播放一番,附加几点解说了事。老师按着鼠标看屏幕解读,学生看着屏幕听老师讲解,屏幕成为教学的主角,这样的教学缺失去了灵动性。随随便便地做了几张一问一答式幻灯片的课件,还会使学生养成了看屏幕做摘记的习惯,也失去了温习字、巩固字、品悟字的大好机会。"信手拈来"的课件在一定程度上会使课堂预设过多,从而影响了课堂的生成,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消化,更不利于学生学习语文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就会大打折扣,阻碍了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意语文学科的特点,千万不能被潮流赶着,在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上,不妨套用鲁迅先生修改文章的原则:"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多'媒体课件'去掉。"

反思二:作为语文老师要转变观念,端正态度。语文老师不要被课件冲昏了头脑,要转化观念,正确认识课件只是我们的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不是教学内容,也不是教学对象,是可用或不可用的。没有时间做精品课件,那就不用,别让"信手拈来"的课件成为语文课的败笔。

语文老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不要只为了轻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不顾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个体差异的人,拿一个课件呈现给每一个学生相同的答案、资料。也不要只为了应付考试,

而不顾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做一个课件一问一答。

反思三: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做到严谨治学。严谨治学是指在求知和传授语文知识学问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对课件的态度也应该一样,我们语文老师不能给学生将来的人生带来一丝一毫的障碍,平时抽出时间来制作课间,不要找任何理由来推辞。要知道,时间是挤出来的,因为现实摆在眼前,老人小孩要照顾,事业家庭要兼顾,我们只能自己给自己找点时间找点空间,填补这方面的空缺。一丝不苟地制作课件:对字要细心校对,千万别让错别字在你的屏幕上炫耀;对图片要符合教材情景和学生心理生理的需要,不要随随便便,有的是跨学科的,最好向科任老师求证一下,有无重复使用,没有重复的有无差错;对资料的引用要去考证,首先向教参考证,教参上没有的向原书籍考证,原书籍没有的向网络上比较有权威的网站考证,如果有怀疑的宁可不用;对影视音乐朗读的内容一定要自己先看或先听,别把一些盗版的或有错误存在的范本拿过来……可用可不用的就不用,不用的就别滥用,别给自己的课堂画蛇添足。像我的上面这个细节描写完全没有必要制作成课件,书本上现成的,替换的词又很简单,让学生在书本上欣赏就可以。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还更能加深对文章语言内容的印象,拿出来放在屏幕上,脱离了语境,欣赏起来孤零零的。认真细致地利用课件上好每一堂真正的语文课,给学生的未来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使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但不顾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质,一味崇拜"多媒体课件"的万能性,信手拈来,肯定会"僵化"语文的教学方式,作为语文教师应保持冷静审视的头脑,要有选择的"拿来"课件,切忌"信手拈来"课件,要在掌握多媒体课件的编写、制作技术的同时,结合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有选择的将现代教育技术溶入到自己的教学之中,方能为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使其在良性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效应。

猜你喜欢
摘记细节课件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让学生在阅读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让学生真正采到“语言的花蜜”
细节取胜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阅读摘记,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Flash课件轻松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