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壮族青少年双颌前突畸形的疗效评价

2013-04-29 15:17朱仕煜
中国美容医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壮族青少年

朱仕煜

[摘要]目的: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广西壮族青少年双颌前突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双颌前突畸形的广西壮族青少年采用传动直丝弓技术进行矫治,24例患者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相关项目的测量并统计分析其变化。结果:矫治后上下切牙明显内收,V1-L1角增加26.1°(P<0.001);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接近直面型,鼻唇角(NLA)平均增加21.71°,Z角平均增加7.33°,治疗前后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双颌前突畸形的广西壮族青少年经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后,可以获得良好的枪关系及较为理想的侧貌。

[关键词]壮族;青少年;双颌前突;传动直丝弓;头影测量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6-0663-03

广西地区突面型的错牙合畸形患者较国内其他地区高,其中双颌前突畸形约占错胎畸形总数的6.22%。患者以内收上下前牙,矫治突面型为主要求治目的。因此矫治中如何控制后牙支抗,最大限度地内收上下前牙,改善侧貌成为矫治成功的关键。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利用其特有的传动轻力力学体系,无需特殊的后牙支抗措施,即可达到错牙合畸形的矫治目标。本研究利用传动直丝弓技术对24例壮族青少年双颌前突畸形患者进行矫治并探讨其在前牙内收及软组织侧貌变化方面的临床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2008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口腔科进行双颌前突畸形矫治的广西壮族青少年24例(男10例,女14例),年龄12~16岁,平均(13.75±2.71)岁。病例入选标准:磨牙为中性关系,0°≤ANB角≤4.7°,侧面呈突面型,双唇突出于审美平面。轻到中度上下颌骨前突(SNA、SNB角大于正常值的一个标准差小于两个标准差)或上下前牙明显唇倾(U1-NA、L1-NB角大于正常值的一个标准差)。除第三磨牙外牙列完整,既往无正畸治疗史。

1.2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采用标准型传动直丝弓矫治器(杭州新亚齿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按照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程序对其进行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及头颅侧位定位片。根据Steiner分析法,结合本研究对以下头影测量项目进行测量分析:①硬组织头影测量项目:SNA角、SNB角、U1-NA角、U1-NA距、L1-NB角、L1-NB距、U1-L1角及MP-SN°角;软组织头影测量项目:鼻唇角(NLA)、Z角、上唇突度(ULP)、下唇突度(LLP)。

1.3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后测量项目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均达到矫治目标。治疗后磨牙呈中性关系,牙齿排列整齐,覆殆、覆盖正常,侧貌趋于直面型。疗程9.5~23个月。

2.2 矫治前后硬组织的变化:SNA角、SNB角分别减小1.34°和1.19°,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前牙明显内收,U1-NA角减少6.23°,L1-NB角减少4.32°,U1-L1角增加26.1°(P<0.05~0.001),见表1。

2.3 矫治前后软组织的变化:鼻唇角(NLA°)增加21.71°,Z角增加7.33°(P<0.001),见表2。

3 讨论

上下颌骨向前发育过度或上下牙列前突均可导致双颌前突畸形,使患者的面中1/3前突,颏部相对后缩,上下唇不能自然闭合,颏部紧张等,严重影响患者的面型美观与协调。此类患者进行正畸治疗的主要目的也均是为改善前突面型,拥有美观的侧貌。为达到此目的,正畸医生多采用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内收上下前牙来进行矫治。为了前牙的充分内收,磨牙的支抗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增强磨牙支抗的方法有口外弓、横腭杆、Nance腭托等,横腭杆、Nance腭托可提供中等强度的后牙支抗。口外弓可以提供最强的后牙支抗,但其对患者的依从性要求很高,若患者的依从性差,则难以达到后牙强支抗的目的。近年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出现,又为正畸医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支抗措施,由于其具有术式简单,可以即刻加力,疗效确切,无需患者的特殊配合等优点很受正畸医生青睐,但亦存在如损伤牙根、感染及脱落等风险,并非适用于所有需要的患者。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直丝弓矫治技术,其矫正器兼容了自锁托槽和Tip-edge plus托槽的优点,超低摩擦力设计,尤其尖牙托槽的特殊设计及对角结扎,可产生自锁滑行的效果。治疗早期后倾弯打开咬合的同时采用II类颌间牵引,能快速改善前突面容。整个矫正过程采用轻力牵引,起始传动力在50~60g,一般不超过80g,就能内收前牙,因此无需增加特殊的支抗措施。但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是一种较新的技术,其在双颌前突畸形矫治中的效率如何,目前仍较少报道。

双颌前突畸形的正畸治疗主要通过上下前牙的内收达到改善患者侧貌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广西壮族青少年双颌前突畸形患者经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后上下前牙明显内收,U1-NA角减少6.23°、U1-NA距减少1.98mm、L1一NB°角减少4.32♀、L1-NB距减少2.75mm,U1-L1°角增加26.1°。在上下前牙内收的同时上下颌骨的突度也发生了变化,SNA角、SNB角分别减小1.34°和1.19°,但SNA角、SNB角矫正前后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传动直丝弓技术同其他固定矫治技术一样其治疗结果主要是牙齿的移动和倾斜,对上下颌骨的作用非常有限。程学晖等应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II类错胎时亦发现矫治前后上下颌骨的变化很小。若想大幅度改变颌骨的突度,只有配合正颌外科手术实现。因此,对于临床中因上下颌骨发育过度导致的较严重的双颌前突畸形患者应告知正畸治疗的局限性。

患者的容貌是由覆盖在颅颌牙等硬组织上的软组织来决定的,软组织侧貌分析是研究面部形态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中,双颌前突畸形的广西壮族青少年经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后,硬组织发生改善的同时,其软组织形态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上下唇突度减小,鼻唇角(NLA°)增加21.71°,Z角增加7.33°,矫治后达到67.65±3.51,与杨庆慧等利用MBT直丝弓技术加横腭杆、Nance腭托联合支抗措施等矫治双颌前突畸形所达到的效果相近。鼻、唇、颏三结构形态的协调性是影响面下部美观的重要因素,以上测量指标的变化均反映治疗后患者的侧貌趋于直面型,鼻、唇、颏软组织形态趋于美观协调。

对于轻到中度的青少年双颌前突畸形患者,固定正畸治疗时后牙常采用横腭杆、Nance腭托联合支抗措施,以增强后牙支抗,达到前牙的有效内收。虽然横腭杆、Nance腭托无须患者特殊配合,但也存在技工操作复杂,影响吞咽、发音及口腔卫生等问题。本研究利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双颌前突畸形,未使用任何特殊的支抗措施,达到了同样的矫治效果,说明传动力学体系可有效保护后牙支抗,内收前牙,方便高效地矫治轻到中度壮族青少年双颌前突畸形。

猜你喜欢
壮族青少年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青少年发明家
《Cat’s book》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壮族山歌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