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2013-04-29 13:37张瑜
大观周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创新性计算机信息技术

张瑜

摘要: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一些不如意的教学行为,致使课堂效率比较低,课堂上无效、低效的教学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阻碍了新课改的实施,限制了学科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有效

一、运用游戏,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为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这门课奠定基础。通过游戏激发兴趣,如用游戏“爱劳动的好孩子”学习鼠标的运用。“搬运工”练习上下键的移动。“打地鼠”进行指法练习等,还可进行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的各种擂台赛.对学生的操作速度、运用能力进行测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新知。事实证明,正确地引导小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的。“电脑游戏是通往 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含义值得教师在实践中去体悟。

二、扩展见识,培养创新性人格

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意志、志向、情感等创新性人格的培养。因为创新性人格在创新活动中起着动力和监控作用。学生只有具备创新性人格。才能更好地运用创新性思维方法,技能,使创新能力得到最佳发展。很难想象一个缺乏自信心,意志力的人会有所发明和创新。在教学中,应经常有意识地向学生讲一些计算机的发展史。对计算机发展有特殊贡献的人物轶事,中外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差距。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人格的计算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教育他们从小要自尊、自信、自强,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的创新、探索、奉献精神,鼓励他们敢想敢干,勇于创新。如:在教授WlX3课程时,向学生说明这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的文字处理软件,它和WORD一样深受人们的喜爱。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性人格。又如在教授计算机发展史时,向学生说明:“正是因为人们不断的探索。创新计算机才能这样一代代飞速的发展和更新。希望你们长大以后,继续努力为计算机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学生听完之后,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一颗理想的种子,为将来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石。

三、小组合作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说,小组合作是经常被提到的。通过小组之间成员的相会帮助学习,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也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孩子分组围坐在一起,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开始,学生就象蜜蜂采蜜一样,教室里马上是一片嗡嗡的声音和学生忙碌的身影,谁也不知道其他人在说什么和干什么?有的是组长一个人在发挥,其它学生当听众:有的小组合作的分工、意图不明确,学生不知所措,一脸茫然;还有的学生就自个儿在玩几分钟后,老师一声令下,小组合作讨论就齐刷刷地停下,紧接着小组汇报开始,听到的是:我认为怎样怎样……一些很有条理性的回答我们不妨扪心自问:这样的合作有效吗?合作交流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的理念是完全正确的.但我们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坐”。

四、启发自我锻炼,增强自制力

自制力是一种能够善于控制、约束自己的情感和言行的意志品质。一些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实践操作练习单调时不能自制;上网浏览时,不能自控;碰到困难,又会气馁。教学中笔者尝试采用相应的办法:

1.增添学习趣味。自我驾驭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指法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但指法练习本身是一件单调、枯燥的事情,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狐狸吃小鸡”的游戏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在综合练习时,让学生用拼音输入一些他们喜欢的诗歌、谜语及小故事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其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2.宣讲正反事例,自我约束。网络信息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界。对学生来说,是极具感染力和诱惑力的。学生一旦学会了上网以后,很容易沉溺于游戏,影响正常学习。教师通过宣传正面典型、反面教材的办法,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使之很好地把握自已。例1:正面典型。如:计算机专家尼玛扎西成才的事迹。由于科学、合理地安排练习,勤奋、刻苦钻研,他为推进西藏的信息技术作出了很大贡献。例2:反面教材。如:某中学一名男生,长期荒废学业,连续三天三夜沉迷网吧游戏,直到因脑血管破裂而死亡。

3.制定学习目标,自我评价。如:画图软件的学习。要求学生动手之前制定自己的作品制作目标,即在主题、景物、色彩等主要方面的具体要求,在绘画过程中,学生依据自己的目标不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完善,最终大多数同学都能达到既定的目标,有的甚至很有创造性,作品亦更趋完善。

五、适当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过程是一个信息反馈的过程。课堂教学不是直线的,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的理解也会不同,学生对于新知识一旦形成错误的概念,不及时纠正,时间一长就很难改过来。所以,教师利用课堂提问的信息反馈,既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地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又有利于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紧张,通过积极地再现、再组知识,检查自己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从其他同学的回答及教师的补充回答中及时进行弥补。所以,课堂提问运用于课堂教学,能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调控,对优化课堂教学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艳莉.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创新教育[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3-03.

[2]杜欢.对提高小学信息技术小学有效性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學,小学教师.2012.2

猜你喜欢
创新性计算机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计算机操作系统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