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部崛起的思考

2013-04-29 13:03王子青
大观周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新思维三农困境

王子青

摘要:在我国,中部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相比具有比较优势,但是因为各方原因这些优势得不到发挥,发展一直不如东部和西部快。本文分析了这些制约中部地区发展的障碍,并且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发展的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部崛起 三农 困境 新思维

在我国中部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说中国是一条巨龙,那么中部地区就是龙的脊梁。只有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好,整个中国的经济才能腾飞,总的来说中部地区的发展事关整个中国的发展。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河南六个省,占全国10.7%的国土,占全国28.1%的人口,是中国经济区域发展中很重要的板块,也是我国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

一、中部地区的比较优势

与东西部地区相比,中部地区有如下的比较优势:

1.地理上的比较优势。2012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江西省九江市主持召开长江沿线部分省份及城市负责人参加的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会谈中李克强围棋妙喻区域发展,他说很多发达国家都是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再沿内河而上。长江是黄金水道,东部发展起来了,长江流域、中部地区正在加快。下过围棋的人都知道金角银边之说,但决战之地还在中部。中国经济发展好比下一盘大棋,长江沿线发展至关重要。我认为这里充分的体现了中部地区在地理上的重要性,中部六省东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南临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州地区,北接环渤海地区,西接重庆所在的大西南地区,从地理上来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贯通南北东西。

2.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据统计,2004年,全国有各类高校共665559所,中部地区拥有201078所,占了近三成,其中高等学校全国有1396所,中部地区拥有345所,占比24.7%,高校在校生占全国的25.2%,研究生培养单位占全国的15.8%,在读研究生占全国15.8%。

3.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中部地区有大量的世界级国家级历史遗址、文化名城、革命纪念基地、文物保护单位、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比如中部地区的张家界、黄山、庐山、五台山、嵩山就入围了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首批世界地质公园的名单中。综上所述,中部地区的旅游资源所具有的多样化、高品位、高密度等特征,将会逐步成为全国甚至世界旅游业的重中之重。

4.农业产业化的比较优势。我国东部地区土地少,西部地区产粮少,而中部地区有着天时地利的优势,比如有充足的降雨,充足的阳光,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中部地区的平原面积有16.5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有40%,并且平原地区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水热资源充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二、阻碍中部地区发展的问题

虽然中部地区有如上的比较优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受到了阻碍没有得到发挥。下面是中部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中部地区的发展。

1.三农问题突出。中部地区“三农”问题突出,即农业人口多,农村产业水平低,农民收入低下。中部的农村人口多,虽然中部的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20%,但是中部农民占农民总数的70%,并且提供全国70%的农产品。这使得中部地区的农业人口负担大于东部和西部,劳动力转移的压力也大于东部和西部。中部农村产业水平低,不仅指发展水平低,并且结构也不是很合理。与东部相比,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缓慢,没有能形成产业链,带动中部农村产业的发展,使得整个市场竞争力不足。中部农村产业水平低下。据资料统计,中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一直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城镇收入差距继续拉大。

2.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缓慢。从第一、二、三产业来看中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别在第二产业比重偏低。由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可知,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55940.2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1.2%,而东部地区的第二产业的生产总值为132742.6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3%,是中部地区的两倍之多。由此可见,中部地区的工业发展明显滞后了,落后于东部地区很多。

3.中部政策倾斜“不知东西”中部地区在我国中西部三个地带一直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建国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经过几次大的调整,但是每次都在东西之间进行选择。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经济调控改变了生产力集中于沿海的情况,转向了内地,但是国家的中心却是在西部地区,虽然中部地区也得到国家投资的倾斜,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但是这些与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相比远远不够。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时候,由于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国家又把东部地区作为了重点地区,使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在原有的差距上继续拉大,这种不平衡在后来成为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进入新世纪后,国家又制定了西部大开发策略,中部地区再次没有受到重视。从区位优势讲,中部地区不如东部,从政策优势讲,中部地区不如西部,处在了一个尴尬的地方。

4.战略观念淡薄。与东部地区的人们相比由于长期受到传统发展观念的影响,中部地区的人们普遍存在有固步自封,小富即安,害怕风险等陈旧观念,导致中部地区战略整体意识淡薄。

5.优势产业无法发挥比较优势。这一点可以从中部地区输出和输入的产品来看。在与东西部经济往来中,中部地区主要是输出煤炭、电力、原油、钢铁、油料、棉花、茶叶等原材料初加工品,而这些产品受到国家调控使得价格较低。输入的产品主要是通讯、家电、电子、机械设备、医药、食品等深加工产品,这些产品国家调控力度小,市场能够发挥它的作用,价格明显偏高。这使得中部地区的优势产业无法完全发挥它的经济效益。

6.基础产业的基础相对薄弱中部的能源、农业、重工、原材料、教育等在全国比重较大, 但其发展速度、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却远远落后于东部,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后期投入严重不足。自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经济政策与投资重点

一直向东部沿海倾斜, 对中部的政策支持及投资相对较少。由于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偏大, 经济效益普遍偏低, 更新改造投资乏力, 老工业基地普遍存在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技术严重老化和资金严重短缺等问题,从而导致中部的基础产业的发展基础并不夯实雄厚,而是后劲不足, 相对薄弱。

三、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1.国家给予国民待遇。中部地区的发展需要国家的政策倾斜,要享有如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待遇。虽然政策扶持不是长久之计,但是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薄弱的情况下,这种政策扶持是需要的,能够实现全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中部的崛起。

2.以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前文分析了中部地区三农问题突出,要想根本解决三农问题需要从城乡统筹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来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 是指淡化以至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过程,它既是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大量农业劳动转向非农业劳动的过程。首先实现农业从粗放型到集中型、从分散农户到规模农业的转化,大力拓展具有市场需求的绿色食品、特色食品、精加工食品、深加工食品等特色产品的生产经营,以生态效益型农业的产业化促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二要把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工业化紧密相结合,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工业化,反过来又以农村工业化来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全面发展;三要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以城关镇和中心集镇为重点,充分发挥中小城市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加快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壮大民营经济,着力培育出一批城镇化水平较高的中部经济强县(市)。

3.以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考察区域经济的发展,经济指标的考核很重要,但是制度建设更要考核。因为制度建设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和根本性特征,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当前中部各级党委、政府应把重大的制度建设放在工作的首位,针对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制度上寻找解决的根本办法,把制度创新作为衡量干部改革创新意识、考核政绩的重要方面,力争通过体制与机制的转换创新,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推进产权多元化的制度创新,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着力发展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以市场化的方式加快推进国大企业的战略性、开放性重组,加快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重组步伐,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努力促进商品市场的发展,极力培育和发展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 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大胆运用市场化的方式快速释放中部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郭生练,等.中部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报考[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郭生练,等.中部发展的现状、战略与对策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3]尹继东,彭思云,等,中国中部经济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周绍森,尹继东,等,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方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新思维三农困境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困境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