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开发模式的演变和影响

2013-04-29 11:55李向波卫蔚李艳丽
中外企业家 2013年6期
关键词:开发区驱动发展

李向波 卫蔚 李艳丽

到2011年末,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45%,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郊区化水平更有待发展,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会延续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因为全球变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探讨与研究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低碳、绿色、环保与节能型的城市开发模式正成为主流;城市开发模式与构建和谐社会是两个与时俱进的研究内容,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稳固发展以及城市品牌的建设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挖掘城市开发模式会提升人们的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改变人们的社会心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将有助于城市的整体协调发展,在城市发展战略中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城市开发模式过程中城市结构的变迁和城市功能的巩固,发现和谐化城市发展脉络将会成为城市发展的努力方向和下一个目标。接下来,分别从城市开发的结构模式和功能模式演进阐述了城市开发模式的变迁,最后给出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的建议。

1 城市开发的结构化模式

从经济视角研究城市规划的开发区模式从未过时,开发区经济发展模式方兴未艾,总部经济模式正如火如荼,比如上海南京路总部经济产值,北京中关村的总部经济成为各省市效仿的炙手;这一点已经催生了中国经济发展特色和经济动能特质。下面从开发驱动模式和资源驱动模式两个层面阐述结构转型视角下的城市开发模式。

1.1开发驱动模式

赵鹏军和彭建(2000)指出卫星城代表了80年代美国城市郊区化趋势,全美边缘城市形成了六成以上的写字楼格局。而中国的各类开发区具有中心城市外围城的地域特点,却较难形成类似美国卫星城的模式。我国大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无不采取开发区模式,开发区模式与卫星城发展模式不同,已经成为核心城市容纳外来务工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的最主要地区。很多开发区是从缺少关注、杂草丛生、荒碱滩涂地区蜕变而来,曾一度成为城市外来建设者的大本营,城市建设者及其亲眷目睹开发区繁衍生息,成为开发区人日的主要成份;到大学生就业季,大部分外地生源的本地毕业生和外地毕业生涌向大城市周边的开发区。我国城市开发区规划与建设是基于城市经济进步和结构调整开展的城市模式变迁,而开发区中的本地居民比例和城市功能明显不足,在春节年假期间,很多城市开发区的人口密度较平时有半数以上的骤减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单纯从经济增长角度建设开发区推动城市发展已经隐含着某些缺失,一定程度上成为郊区城市化发展的双,刃剑,以及城市高房价的一大诱因,这体现了开发驱动模式的不足。

1.2资源驱动模式

牟丽和梁琦(2010)认为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发展的资源型城市,由于不具备经济积累和准备阶段的过渡,往往成为最早衰退的城市,亟需提早酝酿城市转型规划。资源是建立现代工业经济的起点,为工业文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模式在城市发展初期,为实现规模经济,加速城市发展进程起到积极推动。这是单纯从经济发展角度被动推动城市前进的模式,虽然城市发展从结构上发生了变化,不能从城市功能意义上有可持续发展的改观。表现出资源驱动模式的严重弊端。

2 城市开发的功能化模式

因地制宜进行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模式是城市功能驱动的,构成了城市品牌的灵魂。摒弃单纯的经济利益驱动的开发驱动模式和资源驱动模式,国内外学者和城市规划大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城市功能的完善。下面将从集约化开发、生态化开发,以及和谐化开发三个角度展开城市发展功能模式驱动的相关分析。

2.1集约开发型

对城市有形资源规划需要与环境和生态的可行性论证协同进行,还须关注当地人文情怀。周索红和杨利军(2005)指出从城市开发强度角度看,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可以划分为分散化、集中化与折衷化三大类。每个城市或许都普遍存在三种模式,但是不同文化背景、密度背景和地域背景下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美国的卫星城市使分散化优势得到极大发挥;很多大型城市对城市功能资源的追捧,导致地域蔓延同时很难发现独立卫星城的踪迹;有效的城市规划,兼顾了城市核心区的膨胀与人口压力的均散化;否则,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延展且不断臃肿现象会更加明显。集聚化过程是大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以蒂姆西·比特利为代表的紧凑型城市发展模式是欧洲绿色城市主义的一种凝练。因为城市具有优越的公共资源环境,各种文化背景的居民普遍认为高密度并不意味着生活质量的降低,而生活质量的退化与城市扩张过程中社区服务、管理、执行效率状况,以及安居乐业、生态化执行力、交通配置、城市密度资源状态有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城市开发过程中应该将集约的模式向更生态与和谐的方向发展。

2.2生态型城市

生态型城市开发模式使城市开发向高价值层面发展。Register(1987)认为生态城市即生态健全的城市,是低污、节能、紧凑、充满活力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聚居地。交通是城市居民感知的重要窗口,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成为低碳城市目标的一个关键决策,欧洲绿色生态城市实施了公共运输系统、无机动车交通、无汽车住宅区及其它控制机动车的战略,其发展理念已经付诸行动,自行车行动计划就是非常好的实例。在生态型城市发展模式中,公交网络的出行策略和绿色规划材料与技术对城市CBD和社区的开发规划起到积极推动和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在城市GDP的比例也将成为生态型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

2,3和谐化城市

生态型城市在生态物质文明的基础上还须要推动城市精神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品牌建设,形成和谐化城市。和谐化城市经济应该由绝对大比例的文化创意产业和服务业支撑,应该有效实施新兴产业在类型、时间和空间上的布局,有互补的城市新区或新城,有良好的社区居民评判和社区居民认同感与荣誉感,低碳出行便捷、安居乐业,有文明的居民习惯,形成普遍认可的城市口碑。社区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已经凸显社会价值属性和城市居民角色的重要性,已经认识到居民、社区和城市的凝聚性问题,社区和谐成为研究和实践城市中关爱民生和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城市交通的高效、安全、节能成为城市宜居的先行解决问题,是现代城市文明的一个缩影,具有公交优先意愿的城市居民应该占有较大比例。城市规模的扩张带来有形和无形城市资源的稀缺,建设城市与郊区的30分钟出行工作圈,和谐规划城市居民的吃住行游购娱,建设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将会对城市化进程产生积极的影响。

3 结论

城市规划科学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率先在西方国家得以萌芽,19世纪以来,花园郊区和花园城市的认知迅速形成。西方城市在工业革命第一波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城市土地和郊区土地的同质特征,城市和郊区人口分布相对均匀。毕竟人口密度相对稀疏的工业革命前期容易形成城郊的均质化发展,而城市居民对工业文明以来的城市公共福利追求从未衰减,人口的进一步扩张导致城市增长速度更快,形成了高楼栉次鳞比的普遍现象,城郊福利资源的落差增大,城郊的人口均衡化发展缺失了自然动力。所以,从城市规划角度思考,中国与西方城市的结构化规划开发不具有明显的可比性。

中国很多城市在理清城市结构化开发模式弊端过程中经历了挫折,对城市功能化开发模式的复制性问题在探索中逐渐产生了成熟见解。在集约生态化城市开发模式中,城市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得到充足的重视,兼顾和谐化的城市开发模式必将对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将本文结论概述如下:

(1)提升城市功能驱动的城市开发模式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经济开发区主导的城市发展动因中,应该融入集约生态模式;物质和环境完善的同时还须关注人文情怀。

(2)因为人文背景差异和工业化发展历程不同,美国的外延和欧洲的内敛城市发展模式在中国很难拷贝,而公交优先和绿色生态理念已经在我国城市居民中产生一定的共鸣,中国城市须扬长避短,更须提高城市居民意识兼须增强执行力。

(3)中国特色城市开发模式中需要融入社区人文关怀,从城市居民对“家”理念的认知提升中,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群众基础;还要调整城市经济格局和空间环境,实现真正的宜居城市环境,使城市达到人、自然、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化。

猜你喜欢
开发区驱动发展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