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抗美 曾翔
“书为形学”是康有为的书学观点,我认为也是一个书法的美学命题,它对于今天书法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世纪兴起的艺术类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对当前书法高等教育的补充,这种教学模式介于国民教育与师傅带徒弟之间,取两者之长,补两者之不足,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国家画院就绘画与书法两个艺术门类开设了40多个导师工作室,每年招生600多人,10多年来,为绘画、书法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国家画院胡抗美、曾翔工作室以书法教育为主,兼及篆刻和绘画。癸巳夏月,为了检验和巩固教学成果,两名导师决定将第一、二、三届学员集中于平谷再次进行封闭训练,在研讨、作品点评、创作的基础上,结集出版学员书法创作作品集,同时举办学员书法作品展览,表现出工作室对书法艺术、对学员的责任。
国家画院胡抗美、曾翔工作室一开始就有十分明确的教学目标,即:学员成功与否靠学员,必须充分发挥学员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员学习钻研的积极性。作为工作室,其教学着重突出三点,一是通过教学给学员一些崭新的书法理念,努力提高学员的审美能力,学员只有知道什么是美,怎样创造美,才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方向对就不会走弯路。二是通过教学使学员坚信一个基本经验,那就是书法要提高、要深入、要有新起色,就必须坚守传统,而对于书法家来说,传统的切入点就是临摹传统经典。书法家要永葆创作活力,就必须临帖,活到老临到老。三是通过教学让学员长硬想象的翅膀。技法等基础教育固然重要,但对于工作室制学员来说,想象力的培养比技法更重要,只有把学员想象的翅膀长大、长硬,学员才能在艺术的天地里飞得更高更远。
要让学员飞起来,就要给学员以飞的理念,不能止于一点一画一字的收获,而要提高他们举一反三,借题发挥的能力。比如书法创作中的造型,组合与对比,除了从操作层面进行讲授之外,应当着重告诉学员:中国书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它之所以成为艺术,是因为它的载体具有造型功能。汉字在象形的阶段就开始了造型,通过造型产生了独特的语言形式。书法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抽象的过程,这是书法艺术渊源的一部分。所谓书法造型,是指运用汉字的形去创造神奇、美妙、变幻莫测的艺术形象。书法造型可分为笔墨造型和空白造型两类。笔墨所造之型具有两个特征:一是修饰性,比如粗细长短修饰点画,大小正侧修饰结体,浓淡枯湿修饰墨色,还有高低、宽窄既可修饰结体,也可修饰行等等,通过修饰对书法形象、形态体量进行艺术描述。汉字在长期的实用中,形成了自己的基本型,这就是横平竖直的方块字,书法家要在书法创作中表情达意,就要运用这些基本形去创造有别于这种基本型的新的空间。为了适应于人的情感与意志的复杂性,在几千年的书法实践中,决定了书法造型修饰性品格的基本特征。二是矛盾性。书法造型中的大与小、粗与细、长与短、正与侧等都是对立的,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更值得关注的是,书法中这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是产生美与和谐的条件。正是这个条件互生、互补的结果而产生或阴柔或阳刚的美感。比如禅意般的静谧、含蓄委婉之美;富于动感与张力、冲击力的阳刚之美。书法创作不是字的排列,不是面的集成,而是不同书法元素的组合与对比,在组合中构成造型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在对比中塑造局部空间与整体空间的一致性。造型,只有在组合中运用矛盾的两个方面,才能赋予那些点画结体以新的价值。换句话说,书法创作就是在组合中激活各种书法元素的活力,以最终实现矛盾的对立统一,使对立的两个方面及统一效果恰到好处,创造出由矛盾的两个方面共同组成的和谐。这和谐实际上是书法家运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编织的一个个美丽而浪漫的梦。
工作室实施以上的教学,学员普遍感到不仅自己知道怎么上手,又知道为什么要这样上手,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此文为《中国国家画院胡抗美·曾翔工作室一、二、三届学员作品联展》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