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未来

2013-04-29 00:44
投资与合作 2013年6期
关键词:股权

繁荣的中国经济造就了许多一夜暴富的“神话”。私募股权投资正是这一系列“神话”中的杰出代表。诸多初创的私募股权基金严重依赖Pre-IPO投资(上市前投资),他们通常会认购拟上市公司的少数股权,尽快在A股实现上市,而后在锁定期结束时出售所持股票,取得丰厚的溢价回报。据统计,该类投资者的平均持有期限为3年,(包括2年的上市准备期与1年的上市后锁定期),与这样的短期持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类交易曾经创造出高达10倍以上的平均回报。从投资者的角度讲,如此利润丰厚且不费吹灰之力的买卖着实不容错过。

然而,Pre-IPO投资的魔力是短暂的。自2012年9月起,中国大陆A股市场的IPO窗口关闭。证监会要求券商对其保荐企业进行“自我审查”,在限定时间内提交自查报告,这也是近年来证监会采取的最为严厉的措施。目前,已有166家企业撤回了上市申请,但仍有600多家公司在排队等待上市。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A股市场显现出疲软,投资者对IPO的狂热显著降温,对于市场的信心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恢复。2013年1 季度,Pre-IPO投资的平均退出回报率预计仅为2-3倍。美国与中国香港市场的情况也许不尽相同,但鉴于美国市场对曾经一度享有估值优势的中国概念股的热情已经降至冰点,而中国香港市场的估值则更加严格,似乎海外市场也已经机会寥寥。乏善可陈的基本面、差强人意的股市表现、趋于严格的IPO审查力度以及种种关于自身合规性缺陷的隐忧可能将迫使更多公司放弃上市计划。尽管如此,拟上市企业的供给仍然非常充足。统计数据显示,市场上大约有7500项未完成退出的股权投资项目,加之前述的600多家正在排队的公司,以目前证监会处理上市申请的速度,10年也未必能够完全消化。

诚然,Pre-IPO投资是私募股权投资的一个主要形式,但在中国却遭到过度使用,这与中国经济不胜枚举的过度投资非常相似。Pre-IPO的“神话”恐怕已接近尾声。

考虑到单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最长生存期限为5年投资期+5年退出期(中国的大多数情况是5+2),上述事实似乎暗示着,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将在未来几年陷入停滞。但私募股权投资在中国的社会和经济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将是一个多方共输的结果。贝恩公司和欧洲商会的研究显示,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在创造就业、增加收入、鼓励公司研发、提振财务表现、改善公司治理、增加税收甚至促进中国政府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面均有贡献。

然而,私募股权投资最宝贵且最直接的贡献是架起了中小型企业与资本市场之间的桥梁,为中小企业,也就是中国经济活力的支柱提供了资金。中国的中小型企业面临着较为艰难的信贷环境,大多数贷款流向国有企业、大型公司或上市公司。也许有人会认为,政府有责任利用行政力量改变该借贷倾向,但事实上,解决方法要复杂得多。贷款流向国有企业的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的信贷风险较低。那么,为什么银行家们要拿银行资本及其职业生涯冒险去向中小型企业提供贷款呢?通过一项政令也许很快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但建立一个健全的、多层次的、市场化的银行体系和债务市场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时间,如此该项政令方能具有实际意义。短期来看,私募股权基金存在的意义依然至关重要,因为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之间的鸿沟依然存在,况且数千家私募股权基金这些年来培养的大批人力资产若是一朝转业,无疑是一个遗憾。但更重要的是,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必须适应新的环境,IPO将不再是唯一的、快捷且有效的退出通道,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多元化的投资模式。

并购理所应当地成为选择之一。从法律角度来看,并购始终是可行的选择,但事实却是企业家不愿意出售,因为通过IPO,他们可以在不丧失企业控制权的情况下一跃成为亿万富翁。倘若IPO窗口在未来几个月没有如期打开,抑或投资者依然没有认购新股的兴趣,那么,也许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会开始接受这样的交易。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中国债务市场的成熟度尚不足以为巨型杠杆并购提供债务融资,并购市场不会一夜爆发。尽管如此,我们仍可以期待为数不多的、绝顶聪明并富有创新精神的银行家们尝试去突破局限,独辟蹊径。中国的并购市场正在稳步发展,并且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交易。

谈到并购,“收购并建设”策略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领域。众所周知,业务相关联的数个企业的价值加总可能小于将其合并为一个整体的价值,“收购并建设”投资者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收购一家在细分市场的龙头作为平台公司,并谨慎地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相关业务的收购。投资者会与精心挑选的平台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共同努力,旨在创造规模优势,改善经营业绩以实现增值。如果将每一个后续收购标的比作珍珠,这类似于串起 “一串珍珠”,每一颗“珍珠”需要严丝合缝地嵌入平台公司。这是美国市场颇为流行的策略,2009年-2011年间,美国并购市场将近45%的交易是基于平台公司的后续性投资。

“收购并建设”策略的一大优势是后续性投资通常风险较小,基金管理人和平台公司管理层熟悉业务,将更容易进行整合并发挥协同效应,这是真正的价值创造。这一策略在美国很流行,但在中国却面临一些障碍。值得关注的是来自地方行政或政治方面的压力。平台公司后续收购通常意味着深度整合,从而导致重组、裁员甚至关闭某些工厂可能受到阻挠。与西方国家的情况不同,他们的阻力通常来自工会,而中国公司则与地方政府有着更紧密的联系,当地的社会稳定将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尽管“收购并建设”投资经过努力有希望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甚至使后续投资标的成为更大更强的公司,但过程却相对艰难,尤其是在早期阶段。因此,有志于采取该策略的基金必须拥有必要的技能和精心制定的策略,方能促成交易的成功。

私募股权二级市场投资和境外投资是另外两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但在中国,这两者均有其问题。当然,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对私募股权市场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因为其能够改善市场的流动性。然而,当市场上充斥着尚未退出的大量股权时,除非IPO市场得到提振,否则二级市场无助于消除这些“库存”。单凭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的交易来恢复繁荣是不现实的。对于境外投资,此处特别需要提到的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应在其投资目的地设立自己的办公室。如果没有深度本地化的团队与关系网络,境外投资很可能遇挫,甚至会走入非常糟糕的境地。跨境交易的前提是完善的投资方法与高效的执行,万不可鲁莽行事,尤其在其已成为市场热点的当下。

中国的私募行业正处于十字路口。随着Pre-IPO模式的分崩离析,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将需要努力熬过转型期。无论选择哪种策略,私募股权投资行业需要谨记,一夜暴富的机会不会每天都有,机构真正需要做的是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迈入下一个阶段。在经济增速减缓的背景下,这一艰难的转型可能会持续数年。但该转型的完成应当越早越好,因为这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行业,而是中国民营经济的未来。

猜你喜欢
股权
股权转让了合同却未生效
新形势下私募股权投资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什么是股权转让,股权转让有哪些注意事项
股权投资在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中的应用
改制企业应加强和完善股权管理
定增相当于股权众筹
七七八八系列之二 小步快跑搞定股权激励
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如何有效开展国有文化企业股权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