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朝英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学校开始推行有效教学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小学数学课当然也在实施有效教学之列。经过几年的有效教学实践,我作为一线教师,谈几点实施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途径和方法。
1、切实以生为本,热爱学生,乐于生情。
热爱学生,对学生有情,可以说是老师对处于教学主体的学生施加影响,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听其言、乐其教的重要前提。对学生有情,就是对所有学生的学习都公平对待,热情指导,尤其不冷漠差生,不冷漠学困生,特别是要帮助和关心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心理障碍的学生。无庸质疑,有了这样热爱学生的情怀,就奠定了教学有效性的人际基础。
2、切实研究和采用能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
老师们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其中,运用多媒体技书进行教学,更简便可行。所谓提高教学效率,对教师来讲,就是在同样多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讲,就是在同样多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若运用活动而色彩鲜艳的幻灯片,再辅之以简单明确的表达,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切割、拼凑方法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同时搞清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打下良好的基矗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世界,增加知识的重要能力。
3、充分发挥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化的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爱用学具,创造性地使用学具,用好学具,对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数学算理有重要作用。例如,有老师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就先让学生把8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悟出“平均分”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4、激发和鼓励学生质疑,引发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
质疑与探究结合起来,又能有效引发学生的饿创造性思维。老师往往习惯于灌输或引导掌握自己或教材设想好了的理解思路或解题思路,而忽略学生的创造性。我们必须明白,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思维的主体。我们一定要多设法激发学生的独特新颖的理解方法和解题方法,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增加课堂的亮点。一是当学生的思维停止或处于消极状态时,我们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激疑,启动学生思维的内驱力;二是老师故意引发疑问,引起多角度思考和研究。
5、增强学习内容的情景性和学习过程的活动性。
精心选择学生喜爱的内容,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演绎为学习情景。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有老师创设了如下情景:“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投球比赛。同学们围成一个长方形队形,向放在长方形中心的球筐中投球,看谁投中的次数多,你认为这样比赛公平吗?这一教学情景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情感,学生准确地描述了“要围成圆形队伍,把球筐放在圆心位置,比赛才公平”。在此基础上,老师师接着设疑:为什么要围成圆形队伍,把球筐放在圆心位置,比赛才公平?这时学生经过模拟情景的操作,从“公平”出发,对“圆,一中同长”有了充分而深刻的认识。这种情景化的虚拟活动架起了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心理之间的桥梁,实现了两者的融合。
6、要帮助学生克服“数学障碍”。
所谓数学障碍是指与数学学习有关能力或技能的缺损导致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同伴,即明显落后于同年龄段或同年级儿童的水平。或者说是一般智力正常的儿童,因计算或数理推理等特殊能力或技能缺陷所导致的数学学习困难。
对有数学彰碍的学生,老师一要采取一些克服策略。如训练“延迟满足”来达到提高注意力水平的目标,进行 “知觉—动作统合能力”的培养,如跳绳可以培养他的知觉统合能力和注意力水平。再就进行记忆训练,加强其语音、朗读、记忆综合训练,有助于对声音的保存与记忆,为他的记忆过程中多增加一条线索。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对这样的学生都容易被简单地认为“粗心”或者“学习习惯”问题,时间久了,家长、老师们也以或粗暴、或放弃的态度来面对子女、学生身上的这类问题,有时还真觉得无药可救了。因此,我们老师在正确认识“数学障碍”的同时,要设身处地体会他们的心灵感受,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综上,实施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很多。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以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