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多份简历、笔试和面试不超过10次、求职三个多月,至今还没签约……
又到一年毕业季,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招聘岗位却比往年下降15%。一涨一落问,2013年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一份针对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本科毕业生为35%。
是用人单位变得挑剔了,还是大学生的就职要求变高了?上世纪80年代,千军万马勇闯“独木桥”,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改变命运。随着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相比2001年的114万大学毕业生,12年间人数涨了7倍,大学生们早已失去了“天之骄子”的光环,容身于茫茫的自主择业大军。
与此相对应,受国际经济形势和贸易摩擦、经济增速的放缓。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影响,新增就业岗位数量逐年减少。
面对人山人海的招聘会和经常石沉大海的简历,与其挤破头,不如另辟蹊径。几年前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当屠夫的新闻曾轰动一时,后来另一名北大毕业生陈生也冲进养猪行业,并在广州迅速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到2个亿……
诚然,他们的事例或许稍显特别,但对大学生择业、创业是个很好的榜样。年轻人勇于创业,已被视为经济成长的重要指标,面对环球经济转型。对年轻人就业带来冲击,世界各地政府都在鼓励有本钱冒险的年轻人尝试创业,增加社会经济活力。
针对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情形,学者们也纷纷表示,大学生要拓宽就业渠道,主动创业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职业发展方向。创业具有扩大就业的倍增效应,平均每名创业者能带动3.8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