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帅 姚悦 张伟 张焕新
摘要:构建具有农牧特色的校园文化,对发挥学生教育的主体地位、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引领功能意义重大。本文研究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基本内容,从学生社团活动建设、技能大赛、团组织文化、农牧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企业文化、公寓文化和网络文化等方面探讨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农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184-03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它是在学校全部环境(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师生共有的价值趋向和目标追求。农业职业院校须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探索科学合理的以“农”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突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创建人文素质教育有效途径。本文结合农业类高职教育实际,探索适合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道路。对于农业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三农”建设和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农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与问题
1.社会对“农”的偏见,影响了农业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积淀
由于人们对“农”的偏见,以“农”为特色的传统优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正逐渐被遗忘、被消弱。今年来,社会对“农”的偏见,导致学生报考时不愿意选择农学类专业,农学类专业的分数线要比其它专业录取分数线低很多。因此,致使“农”的特色和优势逐渐被弱化,影响了农业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积淀。
2.农业职业院校本身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都觉得,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坏,并不影响学校的未来发展,认为只要搞好教学工作,学校完全可以正常运转,其它一切都是次要的。人文学科既无实用性又非赢利性,也非生产性,难以直接创造出物质财富,这样的认识最终导致了当前高职院校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校园文化的建设没有形成相对合理的系统规划,难以建立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科学发展的保障机制。
3.农业类高职院校缺乏文化积淀的教育环境与自身特色
农业类高职院校一般都是从原来的中专升格而来,不过10余年。存在着起点低、建设历史短、缺少文化积累等诸多问题。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往往单纯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实训,在培养方式上片面注重专业技能,认为学生只要获得从事所学专业及未来职业所需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就大功告成,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忽视了高职学生人格独立、心理健全方面的培育,使培养的高职学生缺少较强的技术创新精神与社会适应能力。而教师的职称评定则基本沿用本科院校的方法,教师忙于课题申报、写论文等,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及联系很少,造成了职业文化积累薄弱,缺少自身特色。
4.网络文化冲击学生价值观
网络传播具有及时性,数字化等特点,给网络文化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学生获得了广泛的信息源,获得大量的知识;但是,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诸如价值观倾斜、道德评价失范、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盛行,等等,甚至造成人格扭曲缺失,伦理和道德观念混乱。
二、校园文化引领农业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内涵的建设
浓厚的人文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美好人格的塑造及高尚情操的陶冶具有重要作用。没有人文素质,再好的技术能力也会因为个人素质的不足而失去价值。因此,学校要大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舞台。
1.加强学生社团活动建设
大学生一般最大的弱点是社会实践能力差,社会经验少,他们毕业走向社会以后,适应性差,适应周期长,不利于创新能力和开拓型人才的培养。而大学生社团组织的建立,正好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平台,通过组织学术性活动、服务性活动、科研创新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开展焙烤食品和宠物连锁创业社团、畜禽养殖创业协会、水产科普协会、跆拳道协会及摄影学会等活动,缩短了学校教育和社会需要的差距。另外,我院通过创业一条街、宠物门诊、美食坊等实体,使学生在参与经营管理中学会了如何创业、守业,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毕业后自主创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开展技能大赛,提升农业高职师生素质
农业职业技能大赛作为近年来农业高职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教学实践活动,已成为备受广大农业职业教育工作者认可的创举。各级各类农业技能大赛,对农业高职院校教师知识结构、教学科研、专业实践、爱岗敬业等各方面素质能力的提升,均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参加技能大赛,对大学生将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大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更加脚踏实地、学以致用,可望培养更多适应产业需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合格人才。
3.汲取活动经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
我院将活动按照其特性分为常规活动、主题活动、特色活动。常规活动如卫生检查、黑板报评比、网络宣传等;主题活动是结合重大节日的专题活动,如:“建国64周年”、“建校55周年”、“建党92周年”、“校风建设月”,等等;特色活动既有学院特色活动如田园文化旅游节、“三农”服务的技术推广、“三下乡”社会实践等品牌活动,还有每个院系根据自身专业特长,按照有关要求每月申报,在活动类型与形式上坚持动静结合:既有竞技性的篮球赛、书画赛等文化活动,也有锻炼内力的象棋、围棋等活动,还有寓教于乐的歌唱、才艺表演、主持人大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兼顾年级、专业区别:根据年级差异,一年级新生要进行军训、入学教育、祭扫烈士陵园、班团主题教育活动;二年级学生关注其技能成长,鼓励其参加技能培训,在科技文化节中为其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三年级学生面临实习就业,鼓励其立足校园参加如暑期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抓住勤工助学的机会,接受锻炼,为就业做好铺垫。
4.彰显具有地方建筑特色的农牧物质文化
建设具有当地黛瓦灰墙建筑特色农牧文化展览馆及标本馆,通过实物或展板介绍农业发展,从古代神农氏、新石器时代(萌芽时期)、金属冶炼技术(初步形成时期)到铁农具和畜力的利用(精耕细作);传统农业以金属农具和木制农具代替了原始的石器农具,铁犁、铁锄、铁耙、风车、水车、石磨等为特征;现代农业以过程机械化、增长方式集约化为主要特征;以及针对所处里下河地区特色产品银杏、高效蔬菜、生态生猪和特色水产(生态河蟹)打造具有本地区乡风民俗农业,彰显特色的农牧文化。
5.利用宣传媒介倡导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广播、校园网、橱窗、板报等校内媒体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宣传阵地。在我院教学楼显要位置如入口处等,通过名人名言以及经典名句,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共鸣;在实训楼和系馆布置农业行业操作规范如针对专业介绍篇、专业培养篇及职业发展篇,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使他们提前融入就业环境,适应角色转换,掌握行业标准及专业应知应会内容,规范专业行为习惯;通过优秀毕业生事迹展示等,以榜样的作用感染身边人,为在校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指明方向;将代表校园精神文化的校风、学风等通过雕塑、标语等形式遍布于校园中,通过这种精神文化力量的影响增强全院师生的凝聚力,将这种教育内化成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的“学农、爱农、敬农”精神。
6.融合企业文化,体现职教特色
高职校园文化是一种企业化的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的文化体系。要体现职教特色,建设具有企业环境和氛围的实训场所,按企业标准设计情境式仿真装饰,张贴企业文化标识,营造一个企业人文环境。与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培养特色班级,如我院与大北农集团共建的“大北农班”,与南京雨润集团共建的“雨润班”,等等,用企业的精神打造符合其要求的专门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在校外建立适应专业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安排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实践锻炼,通过师生到企业实践锻炼,将企业的管理和文化理念如团队精神、服务至上及鼓励竞争等理念引入课堂,并按照企业的需求来培养学生,使他们不用出校门就可以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
7.强化公寓“责任田”的育人功能
高职院校学生公寓,是学生休息、娱乐、交流以及学习的重要场所。学院要主动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特点的需要,把公寓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阵地意识,积极探索党团组织、辅导员、学生自我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等内容进公寓,努力营造文化氛围浓郁且独具高职特色的育人环境,贴近学生做细做活德育工作。
8.发挥网络环境优势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空间
要构建农牧高职院校特色网络文化体系,必须选取普适层建设和特色营造两条路径,普适层方面主要通过参与红色阵地(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革命遗址及红军长征纪念馆等)、BBS论坛、QQ、MSN聊天、飞信、博客(Blog)等栏目,向学生传递正能量。特色营造方面,主要通过搭建一个集教学、科研、学习、传播、推广、科普宣传为一体的校园农牧文化网络建设平台,形成全校师生广泛关注、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芦凤.构建优秀的校园文化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29(2).
[2]高宝立.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7.
[3]施端银,杨道忠.农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5).
[4]石颖贤等.农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问题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3,(1).
[5]窦爱玲.构建职业化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