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CNN 2013年5月7日
下一个采购对象
奶粉、猪肉、黄豆、铁矿,这些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在中国需求量很大的商品。这些需求既源于国民个人的购买意愿,也源于国家利益的驱使。
一方面,中国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拥有外出旅游的资本,他们往往是购买这些商品的跨国消费者;另一方面,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现存的某些关键资源不足以满足人们和经济的需求。有专家认为,关于中国对粮食和自然资源的需求“无需过度担忧”,因为这种需求最终会慢慢减弱。例如,当初韩国和日本把工厂迁往中国,他们同时也把资源需求转嫁给中国;随着中国生产成本的提高,以后也有可能把资源压力转嫁给越南和印度。
编译:李修远
美国 《纽约时报》 2013年5月16日
北京贫民窟
很多外国人发现北京没有贫民窟,并为之惊叹,其实北京的贫民窟不同于孟买、里约热内卢那样随处可见的、污秽不堪的棚户区,北京的贫民窟大多隐藏在游客看不见的地方。如果开车一路向东,出了北京东四环,你就可以发现一座城中村——辛庄。它被一栋栋高层住宅楼围绕。在这里,全家人挤在一间简陋的屋子里,没有淋浴室、没有厨房。
不过这里的居民大多很乐观。这里不像印度的贫民窟那么贫穷、疾病肆虐。这里的大多数农民工都能找到工作,严重的犯罪行为很少见。
但这种状况会一直持续下去吗?汤姆·米勒在《10亿中国城市人》一书中警告说,如果不改革户籍制度,那么到2030年,生活在城市里的10亿中国人中,近一半将属于“巨大的下层阶级”。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中国的贫民窟可能从充满希望之地变成不满的聚集地。
编译:张超
美国《大西洋月刊》 2013年5月3日
慕容雪村谈中国文化审查
如果你是一个作家,并希望写一本关于现代中国生活的小说,你必须避开以下时间点:1959年至1962年的大饥荒,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以及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否则,你会发现你的书很难出版。如果你是编辑或记者,你必须知道哪些事件可以报道,哪些不可以报道,一旦弄错你很有可能会被解雇。
政府多次表示,中国人民享有广泛的言论自由。其实可以解释为我们享有谨慎的自由。1931年,《中学生》杂志问鲁迅,假如您面前站着一个中学生,处此内忧外患交迫的非常时代,您将对他讲怎样的话?鲁迅答道:“我会问,你有言论的自由么?假如答案是‘不,那么就不要怪我不作声。非要逼我说点什么,那么,我说:第一步要努力争取言论的自由。”鲁迅已经逝世81年,回头看看,其实我们并没有走多远。
编译: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