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川
音乐情境教学法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法,尤其在2000年课改后,教师为实现课标(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审美教育、音乐与相关文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情境教学的优势进行教学导入、安排音乐活动,使音乐情境教学的方式逐步多样化。但随着音乐情境教学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部分教师对音乐情境教学法缺乏理论认识,使得教学中音乐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对实际教学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力图通过阐述音乐情境教学法的理论背景、分析音乐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音乐情境教学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广大音乐教师提供更多的参考并加深对音乐情景教学法的认识。
一、有关音乐情境教学法的理论认识
音乐情境教学是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特定的艺术情境,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艺术气质和创新精神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研究学习的开放型教学方式”。(杨小英,情境教学中主体精神的凸显[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8,(1))
情境教学法最早应用于语文教学,由李吉林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完善,后在其他领域的教学中繁衍拓展。音乐情境教学吸收了李吉林有关情境教学的认识与经验,结合音乐学科自己的特点,形成一种以音乐学科为本体的新的情境教学模式。它超越了以知识和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传统,更突出情趣的培养、情感的熏陶、审美的丰富以及艺术气质的提升。音乐情境教学法借助创设情境的方式,通过“暗示的移情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感受能力,提供给学生健康的、丰富的、艺术的精神世界。总体而言,音乐情境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音乐情境教学法贯彻了情境教学的教学特点
情境教学在李吉林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个性,体现为四个特点:“形真”“情切”“意远”和“理寓其中”,音乐情境教学法完整贯彻了以上四个特点。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音乐情境教学法运用音乐这种最能够触及人类灵魂的媒介完美的体现了情境教学对情境与情感关联教学的特点,并进行了高度的发挥。《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故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音乐自古就与情境有着深刻的联系,也是最能够创设情境、激发人类情感的方式,既能够体现“形真”和“意切”,又能够利用音乐激发的充分想象空间实现“意远”和“理寓其中”。
2、音乐情境教学具有深厚的哲学依据
传统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哲学依据是客观主义。这种教学哲学观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知识是客观世界真实、准确的反映。包括音乐在内的一切知识都是经过历史沉淀、人们总结整理的最佳教学载体和知识结构,教育者的任务就是使这些知识能被传承下去。音乐情境教学的哲学依据则是现代哲学的主体间性。这种教学哲学观认为,属于人的世界是主客体共同创造的。对于音乐教学来说,音乐情境教学体现的不仅仅是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地传授、学生一味地接受,而是教师创设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以音乐教学为中介的、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和审美情感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情境和活动。音乐教学结果的最终实现是通过主体——教师和客体——学生共同完成的,而情境体现了主客体之间的主体间性。
3、音乐情境教学能够实现左右脑的协调和知识与情感的统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左右半球既分工又合作。大脑左半球主要负责逻辑、理性、分析;大脑右半球主要掌管直觉、形象、情感。
在音乐情境教学中,学生通过在音乐情境中体验、感受音乐,实现对音乐内容和情感的学习、理解和表现。在学习唱歌、舞蹈以及音乐理论知识时,大脑的左半球兴奋;在音乐情境教学中进行情感体验时,大脑的右半球兴奋。在进行音乐情境教学时,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地挖掘了大脑的潜在力量,实现了音乐教学中认知与情感、意识与无意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的协调与平衡,达到了知识和情感的有机统一。
4、音乐情境教学更利于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
音乐教学中情境的实质是人化的、优化的环境,对人的情感具有感染和暗示的作用。而音乐本身是情感的艺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出音乐是一种“最接近现实的模仿”,音乐模仿的是人的情感,音乐与情感具有共同的运动和起伏。音乐教学中人化的环境与音乐表达的情感相互作用,使人减少被异化和疏离的感觉,使音乐和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情境也就成为了人和音乐之间有情感的中介和纽带。因此,有效的音乐情境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
二、音乐情境教学的几种方式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发展,音乐情境教学的方法在不断多样化。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这是音乐情境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式,如结合与课程相关的视频材料、配套的音响资料等,用电脑制作成PPT(幻灯片)、播放多媒体资料等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的突出优势在于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与课程相关的音响、画面、(视频)等连贯的情节对中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缩小了学生与音乐作品的距离。如人教版小学音乐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田野》一课,教师可以为这首歌曲编配田野主题的视频,让学生领略碧绿的河水、无边的稻田、金色的鲤鱼、一棵棵大树等自然风光之美,让学生结合视频感受音乐作品表达的对美丽田野的喜悦和赞美之情,(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歌声表达出来。
2、利用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是教师根本的教学手段之一,利用教师的语言在教学导入及教学过程中创设音乐情境,描绘并渲染与音乐作品相近的情感或氛围,可以引导学生顺利过渡到对音乐作品的学习和体验中去。如人教版小学音乐教科书六年级下册欣赏课《欢乐颂》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语言向学生介绍曲作者“乐圣”贝多芬“扼住命运咽喉”的顽强意志,“通过斗争走向胜利”的人生信念,以及“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崇高理想,再介绍词作者席勒歌颂圣洁美丽的欢乐美神的主题和希望人们互爱互助、热情团结的理想。为学生聆听和学习这首经典的《欢乐颂》铺垫一定的知识与情感,使学生更深刻体会到《欢乐颂》中具有的人文理想和精神内涵。
3、指导学生通过表演表现情境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必须通过表演的二度创作实现对作品的诠释。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是唱歌、欣赏,还是表演的教学内容,都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来创造或表现情境,尤其是情节性强的音乐作品,表演能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有更真实、更深刻地体验。通过表演创设和体会情境,还可以使抽象的音乐理论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有更为具象的感受。
4、利用教学环境创设情境
教学环境是音乐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最基本的情境,利用教学环境创设情境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学环境包括教室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不同的特点和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如学习五线谱,老师可以在空地上画出五条线,创设五线的情境。同时结合教学作品让学生在线和间的位置,边唱边跳,最终实现对五线谱的理解和熟悉。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每种方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恰当、适度地使用这些方法,才能实现最有效的教学。
三、音乐情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音乐情境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些问题。笔者曾观摩全国各地多所中小学的音乐教学课,现总结一些音乐情境教学中出现的共性的问题,并提出参考解决方案:
1、创设音乐情境时偏离了音乐教学本体。部分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使用音乐情境教学法时未能合理安排教学重心,在利用语言、教具或环境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时,脱离了音乐教学的本体,使情境教学的教学点发生了偏离。
案例:某教师在教授蒙古族民歌的时候,为使教学更具有感染力,制作了有关蒙古族的幻灯片。幻灯片的内容包括对蒙古人生活习惯、蒙古民族节日等的精彩介绍,力图让学生全面了解蒙古族。幻灯片播放时间为5分钟左右,选择了一首蒙古族歌曲作为背景。
问题分析:该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蒙古族民歌,制作有关蒙古族相关文化的PPT(幻灯片)确实能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蒙古族的知识,也能对学生学习、理解蒙古族民歌起到背景性作用,但这种作用不能最大限度突出音乐教学的本体,也不能为本课教学的主体——音乐提供更多的参考元素。用五分钟的时间呈现的内容一定要对音乐教学有深入的导向作用才具有价值。
解决方案:对PPT(幻灯片)的内容进行重新调整和设计,将蒙古族音乐作为PPT(幻灯片)介绍的重点。在制作PPT(幻灯片)时,选择有代表性的蒙古族音乐,将这些音乐的特点介绍与蒙古族生活的不同方面和场景进行结合,如将长调与放牧相结合、将饮酒歌与节日相结合、将萨满音乐与萨满仪式相结合等,让学生通过PPT(幻灯片)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蒙古族不同特点的音乐及这些音乐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发挥的具体作用,真正融入蒙古族音乐的情境之中。
2、利用教学语言创设情境时缺乏感染力和目的性。教学语言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但应该具备针对性强、目的性明确的特点,还应该具有富有感染力、能够渲染情绪的特点,尤其是在利用教学语言创设情境时更需要对教学语言进行精心地设计。
案例:某教师在教授琵琶名曲《十面埋伏》时,力图用语言描述作品中的场景。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将这段历史和战争场景讲述了一遍,希望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作品背景,能更深刻地理解这首音乐作品。
问题分析:该课教学的内容是琵琶名曲《十面埋伏》,这首作品用音乐描绘了楚汉垓下大战的场景。这是一首琵琶独奏作品,运用琵琶不同的演奏技巧将这场战争描绘得形象而生动。教师对这首作品表现的战争时代、人物背景和战争场景进行介绍确实很有必要,能够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参考信息,但教学语言应该有所设计,过于简洁、直白未必适合。
解决方案:对教学语言进行设计,结合音乐作品描写的场景,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伴随音乐对战争进程的不同阶段进行描述。语言需要具有描绘性,更需要逼真、生动,使人身临其境。描绘战争的同时,也需要对其中使用的音乐元素进行提示,可以将琵琶的技巧这一音乐表现要素与描绘的场景相互结合进行讲述,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能够了解到战争的进程,又能够感受到音乐具有的描绘性及各种音乐要素对表现场景发挥的作用。教师对教学语言一定要精心设计,每一句课堂用语都要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意图实现引导性的语言要目的明确;意图实现描绘性的语言要像诗一样优美、精致;意图实现对审美价值、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导向性的语言要具有深度和感染力。总之,教学语言需要进行分化,还需要结合音乐作品进行具体对待,将教师的教学意图进行充分展现。
3、教师对学生通过表演创设和表现情境时没有具体指导和有价值的评价,并缺乏对学生表演心理的引导。在课堂上,部分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表演没有前期的认识,也不会对学生的表演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这都将影响音乐情境教学法的有效性。
案例:某教师在教授歌表演课时,要求学生随音乐表演歌曲中动物做游戏的场景。这首作品中描写的小动物有小兔子、小猴子、大象、蛇等,教师请学生用肢体进行表演。教学中,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了作品中的动物形象,学生的肢体语言很贫乏,表演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蛇的形象遭到了学生的抗拒。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肢体语言进行评价和指导,也没有过多针对学生的表演效果进行分析。
问题分析:该课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场景性和情节性,适合学生进行歌表演,但并不是所有的角色都适合学生表演。另外,学生的肢体语言是有限的,不能够生动、形象地进行表演,更没有上升到具有艺术性的层面,对表演引起的心理反应也没有明确的认识。
解决方式:通过表演创设和表现情境是音乐教学中常用的方式,也是最适合对学生表演心理进行引导的方式。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表演前,需对表演要求提出明确目的,学生表演后需要对学生的表演划分出阶段,并分阶段进行评价。同时,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设计一定的环节为学生积累表演技能,引导学生认识不同表演技能及表演要素所能引起的心理效应和表现原则,让学生能切实对表演与情境之间的关系有所认识。
4、对音乐情境教学法的使用缺乏目的性,使情境设计流于形式。在课改的背景下,很多课程失去了教学的目的性,在音乐情境教学法的使用中也出现了这一问题。
案例:某教师正在进行一堂唱歌课的教学,该课教授的歌曲具有一定的情节,教师要求学生分小组表演歌曲表现的情境。该课用20分钟时间学习唱歌,其余时间在进行情境教学。
问题分析:该课是一堂唱歌课,教师用大部分时间进行情境教学。虽然在唱歌教学中,进行情境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认识,但情境教学的比重已经明显偏重,使该课失去了教学重点。使本课的教学为了情境而情境,而不是针对教学内容有目的性的进行情境教学。
解决方式:教师在进行音乐课的教学时,首先要对教学内容有明确的认识,尤其要对教学内容的教学类型有明确认识,如唱歌课、欣赏课、歌表演课、演奏课等。在此基础之上,再针对教学内容考虑是否需要使用情景教学法。如果需要使用情境教学法,使用的目的一定是为辅助和深化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不能喧宾夺主,为情境而情境,使情境教学流于形式。
四、进行音乐情境教学需要遵循的原则
音乐情境教学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已得到广泛使用,为使音乐情境教学更具有有效性,需要遵循几个原则:
1、音乐情境教学要以音乐为本
尽管我们一再强调创设情境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性及重要性,但我们必须注重一个根本的问题:音乐情境教学是一种方法论,是一种有效、有意义的音乐教学手段,而进行这种教学的根本是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情境教学中,情境创设的依据和归结点都应该在于音乐。音乐本身是音乐情境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它的目的。
教师在进行音乐情境教学时,必须以音乐作品为中心,必须强调音乐作为听觉艺术的特殊性,以培养学生的听觉审美能力为首要的、最初的目标进行教学。我们需要明确音乐教学是通过音乐作品来实现一系列的教育目的,教学的内容和实现教学目的的中介是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是由什么组成的呢?音乐作品是由各种高低、长短、强弱不同的声音组成的,这些声音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来表现人类无法用语言传达的细腻的内心情感。因此,教师进行情境教学要以音乐为本,要引导学生围绕音乐作品的音程特点、旋律走向、强弱控制、风格特征等音乐作品自身的特征进行情境的创设和表现。
只有能够正确认识音乐本身,才能在情境中进行有效地表现。正如马克思主义音乐美学代表人物卓菲娅·丽萨所说:“音乐的材料是声音,这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也是音乐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的总根源。”(卓菲娅·丽萨,音乐美学译著新编[M].于润洋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15-16)
2、音乐情境教学要遵循情景交融的宗旨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情境教学中强调的创设和表现情境一定要以情景交融为宗旨,才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和体验到音乐的表情作用。
在音乐情境教学中,教师设置的各种情境,目的在于吸引学生“入境”、“动情”、“移情”,只有实现情景交融的情境才能达到教师的这一教学目的。根据20世纪英国学者立普斯的“移情说”,儿童在对音乐的欣赏过程中,主体把自己的情感移入艺术作品中,再反观艺术作品中的自己,客体与主体之间的对立完全消失,形成某种物我合一的境界。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主体的情感与音乐情境的融合和统一,学生的情感得到净化,音乐陶冶情操的过程得以发生。
因此,音乐情境教学要遵循情景交融的宗旨,立足于音乐与情感的密切联系,着重培养学生的情趣、情感,构建艺术精神世界,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素质的全面发展。
3、音乐情境教学要以音乐实践为基础
音乐情境教学一方面需要充分创设情境,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能够完全融入情境,融入情境必须以音乐实践作为手段和媒介,只有有效、具体的音乐实践才能够使音乐情境教学的作用最大化。在音乐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设置都要考虑到学生进行音乐实践的具体方式和结果。音乐实践与情境教学应互相促进,即使音乐实践与情境能够进行结合,进一步促进情境的实现,也要使情境教学的实现过程与音乐实践相配合,并进一步提高音乐实践的结果。
4、音乐情境教学可以以联觉为辅助手段
音乐情境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情境理解音乐,为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在情境创设和表现时以联觉为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认识音乐要素的联觉特点以及它们在表现情境时发挥的作用。根据我国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的联觉理论,音乐影响情感的心理学原理在于:“音乐对人发生影响,首先诉诸于人的听觉,后通过联觉机制,引起其他感觉器官的感觉。如音越高,给人的感觉越亮;音越低,给人的感觉越暗。同时音的高低走向又与情绪有密切联系。上行往往具有积极、明朗、亢奋的情绪特征,下行则具有消极、阴暗、抑郁的情绪特征。”(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2:104)“联觉机制建立在人类共同的感官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基础上,因此带有普遍性。”(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2:117)教师可以利用音乐的这些联觉功能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表演,进而让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有更深入地理解。
2011年,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又一次修订,随着课标的修订,我国的音乐教育工作也进入一个新的历程,对音乐情境教学法的使用同样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如何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导下进行音乐情境教学,是我们当今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在这一时期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情境教学法使用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是十分必要的。希望本篇文章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其他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使音乐情境教学法更加完善,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