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龙
摘 要 文化的普及和推广离不开思想道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为人民服务是文化建设的宗旨和指导原则;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文化建设的任务。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理解思想道德教育在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关键词 思想道德教育 文化 核心
所谓文化,泛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物质的、制度的、观念意识形态等层次。人们常把它与经济、政治等概念并列使用,以概括社会生活中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三个部分。社会主义社会同其他任何社会形态一样,都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统一体。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又总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和保证,文化则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对经济和政治产生极大的影响和作用。因为在形成什么样的文化氛围,造就什么样的人才,用怎样的价值目标改造社会方面,思想道德教育起着最为根本、最为直接的作用。所以说,思想道德教育是文化建设的核心。
这里,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地位。
(一)在全社会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成为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奋发进取振兴中华的巨大力量,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所在,也是这种文化的巨大作用之所在。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凝聚人心的巨大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之所以能够战胜无数艰难困苦,就在于有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建国以后,国民经济能够很快得到恢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靠的仍然是对未来社会发展充满理想和信念。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过去革命能够成功,今天建设能够成功,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没有理想和纪律,四化建设是不可能进行的。而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关键就是要矢志不渝地用这种精神和理论教育干部和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科学的理想、共同的信念、一致的行动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优势,也是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力量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
(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文化建设的宗旨和指导原则,是我国文化建设不可动摇的方向。早在十五大报告中就指出: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形成科学的理想信念的基础,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深刻内涵和根本目的。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情况表明,有了正确的“三观”、才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坚持讲理想、讲道德、讲奉献、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自觉抵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及其他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和作风,献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
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为人民服务既伟大又平凡,既高尚又普通,可以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某些具体规范会有变化,但为人民服务这个实质不应改变,也不能变。大力提倡为人民服务,有助于引导人们处理好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
(三)世界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一切领域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基础在素质。素质的好与差,全面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才水平的高低,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任务,正是基于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着力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应该看到,历史发展到今天,已经迎来了一个文化信息时代,这个时代科技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因此,21世纪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思想文化的进展,更是人的素质的竞争。而立足现在、着眼未来,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就更显得意义重大。当代青少年将在以后的若干年内,在不同的建设岗位上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巨任务。十几年、二十几年后,他们将成为祖国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和栋梁,这种责任和使命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社会和时代赋予的。
思想道德教育集中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既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雷海波.当代中的主流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理论观察,2008(3).
[2]余欣.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2(4).
[3]张竞红.谈高校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教育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2(9).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学院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