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梅
摘 要 新闻漫画已被新闻媒体广泛应用。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新闻漫画的现状不容乐观,当前一些新闻漫画正在沦为新闻版面的装饰。新闻漫画要进一步提高表现力;立意要正确、深刻、新颖,并有巧妙创新的有效途径,以期通过特殊的评论方式弘扬正义、批判丑恶,推动社会主义精神的发展。
关键词 新闻漫画 创作 评论 功能
新闻漫画是指“以新闻事件为创作素材,用幽默与讽刺的艺术手法进行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它既有新闻性、又有艺术性。”方汉奇先生认为:“早在鸦片战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知道,运用印刷和散发单片时事新闻和讽刺画的办法来进行反帝斗争,公开刊售和刻印叫卖的《大败鬼子》、《芝相行乐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20世纪初,漫画收有《神州日报》、《民呼日报》等报刊的出现而得以孕育、生成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日报》比较重视新闻漫画,培育了一批有影响的漫画家,如华君武、方成等。改革开放以来,以都市类报纸为代表的市场化报纸争相“媚俗”,相对趋“雅”,对于以思想性、艺术性见长的新闻漫画,总嫌不够“刺激”,费时费力,从而使新闻漫画普遍受到冷落。
现在,新闻漫画常见于各大报刊、网站,在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等电视媒体的新闻评论节目中也经常亮相,增强了评论节目的可视性。可以说,新闻漫画已被新闻媒体广泛应用。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新闻漫画的现状不容乐观。在2011年首届全国媒体漫画艺术论坛上,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徐鹏飞在发言中强调;“此次媒体漫画研讨会旨在针对当前漫画的艺术质量下滑的现状,推动漫画回归艺术品的属性,使其不再单纯是媒体填空白、美化版面的附属品,重建新闻漫画健康向上的战斗性。”漫画前辈丁聪先生在《事态讥弹》中曾经这样评价漫画的社会功能:“在抗战时期,漫画是匕首,是打击敌人小敏敌人的武器。在今天,漫画是手术刀,是医治社会疾病的疗刀。”
缺乏“战斗性”的新闻漫画忽视或削弱了新闻漫画的评论功能,具体体现在:立意不深刻不新颖、创意不巧妙、表现不考究。所谓“意胜则笔胜”,正确、深刻、新颖的立意是新闻漫画的创作基础;而创意的过程是将立意图解的过程,巧妙的构思使立意更加深刻;恰当的表现手法,有助于读者的理解。成功的新闻漫画作品之所以能得到大众的认、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是因为它通过立意、创意、表现这三个过程,做到了对新闻事件的提升,放大了积极现象的正能量,也夸大了消极事物的缺陷。使美的更美、丑的更丑,这就是新闻漫画有力量的评论功能。
有评论功能、成功的新闻漫画作品,包含以下3个方面:
一、立意正确 思想深刻
新闻漫画能够将新闻性和评论性艺术地融为一体。所谓“一图胜千言”,就是题材相同的前提下,新闻漫画比文字报道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一幅有战斗力同时富有幽默的好漫画,有时胜过一篇文字评论。有段时间中小学乱收费现象严重,漫画《送子上学》就形象地揭示了这一不合理现象。画中一位送子上学的父亲,身上背着一个比儿子书包要大得多,装满钞票、写有各种收费项目的背包,那背包仿佛要将那位父亲压趴下。新闻漫画的这种强烈的倾向性和主观性,用其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论,既能形象生动,又能锐利深刻。
二、有巧妙的创意
创意是新闻漫画创作的核心,是对立意的再创造,立意是抽象的,漫画创意过程是将抽象观点形象化的过程。因表现的重点不同,语言文字评论要靠精彩的言语阐述观点,而新闻漫画是借助创意传达观点,而新闻漫画是借助创意传达观点。华君武先生的作品《磨好刀再杀》是形象成功的代表。这幅漫画创作于1947年,作品中蒋介石穿着一身美国大兵服装(那时蒋介石就是依靠美国的援助来打内战的),作者除夸张刻画了蒋介石的生理特征外,还在他的太阳穴上贴了一块小四方形黑色膏药,表现了大总统的流氓本质,也在暗示天天打败仗的蒋介石无时不刻在头疼。因刻画的太过深刻,哈尔滨的国民党特务组织以“污蔑领袖”的“罪名”,将华君武列入暗杀黑名单。
三、新闻漫画要有表现力
表现力是在谈新闻漫画的表现技法,是漫画创作的最后阶段。再好的创意也会被拙劣的表现技法埋没。很多新闻漫画作品,不注重构图、造型、用笔、用色,读者看起来比较费劲,更谈不上理解。
精湛的表现技法对创意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漫画《教育》画了一个工匠在用模子塑泥人,比喻刻板的教育模式,蔑视青年人的个性、自由。作者没有在人物形象细节上多费笔墨,也没有一个个描出泥人的摸样,简练的笔墨将创意体现的清清楚楚。
确实,新闻漫画需要被正确认识和利用,但前提是漫画自身的质量要上去、评论功能要增强。和平年代,新闻漫画仍是一把利器,通过特殊的评论方式弘扬正气、批判丑恶,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印金.新闻漫画,我永远的恋人[J].中华新闻报,2004.
[2]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册:8.
(作者单位:天津市武清区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