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菲菲
“如果某个名表品牌在中国生意兴隆,这一年便如一缕微风飘然而过;但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这一年便会令人难以忍受。”
2011年,瑞士奢侈品公司历峰集团在回顾本年度财政时,与会的钟表专栏作家Joe Thompson发现了这个饶有趣味的说法。
事实上,中国因素在世界名表产业中到底占据如何的地位一直处于“传言”的状态。平时人们只能从报纸的报道了解到全球著名品牌中心巴黎旗舰店、伦敦店或者日内瓦店所请的贵宾级主顾很多来自中国大陆、众多会说汉语的买家或者某个奢侈品公司总裁偶尔说出的“估计中国人买了我们一半以上的产品”等等来推算中国在名表产业中的重要性。
不过眼下,对手表这个不算大的行业来说,这个传言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数据所证实。
反腐效应
金融危机时,如果哪个名表品牌在中国设立的专卖店达到两位数以上,基本都能呼啸着稳健通过这场金融海啸,比如伯爵、江诗丹顿、卡地亚、万国、万宝龙。在中国开设专卖店在个位数的品牌则彻底失守阵地,比如梵克雅宝、积家、沛纳海、朗格、名士、豪爵。
这是一个奇特的、全新的且不均衡的钟表世界。在这里,品牌的成功直接决定于它在中国拥有专卖店的多少:十家或是更多,那么你的生意肯定不错;九家或者更少,情况便迥然不同。虽然这一生动有趣的说法多少带有论者的主观情绪色彩,但对比瑞士钟表联合会公布的正式官方统计报告,两者基本上一致。
十年来,世界名表在中国经历了飞速的增长。2002年,中国进口瑞士名表额为9420万瑞士法郎,2012年的数字是16.5亿瑞士法郎。中国成为瑞士名表在全球的第三大市场。同一时期,瑞士名表对香港的出口几乎达到原来的三倍,达44亿瑞士法郎,香港成为其在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因为更优惠的税率,香港销量大部分的贡献来自中国大陆。
但是随着新一届政府的上台,许多钟表企业的商品正面临着商品滞销,并不得不减少零售店面的局面。2013年前三个月,瑞士名表对中国大陆的出口与去年相比下降了26%,总额3.23亿瑞士法郎,对香港的出口下降了9%,降到9.10亿瑞士法郎。
“这是3年来瑞士名表在中国大陆最差的月销量。”花旗银行分析师托马斯·肖伟表示。
为何名表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突然下滑?《金融时报》报道称,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政府的反腐行动,包括打击赠送贵重礼品。
2012年以来,因为佩戴价格昂贵的名表,许多官员因此落马,这些被戏称为“表哥”的官员们,在随后的调查中大部分被证实存在贪污问题。另外据开普勒资本市场公司估计,中国大陆销售的名表有一半用来送礼。
瑞士名表爱彼首席执行官弗朗索瓦-亨利·本纳明说:“我们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会减缓,因此每一步得更加谨慎。”爱彼在中国开了22家店,其中6家关张。
“以前,我们价格在10万法郎以上的名贵品牌要等两年才能交货,客户还争着排队。现在,这种光景已经不复存在了。”名贵表GP芝柏展台展商如此表示。
辗转国外
“在中国新领导人的领导下,昂贵奢侈品总是暗中被人怀疑与腐败有关,于是,大家到处都在追杀女巫似的追杀奢侈品。”极盛总经理杜霍如此评价因为中国政府反腐对奢侈品业绩的影响,但是“由于中国人觉得在本国受到监视,他们更愿意到国外去买名贵手表。”
根据开普乐顾问公司McKinsey2012年12月公布的研究,中国大约50%的精品支出是在海外。中国店面也许在今后更多地起到展示品牌形象的作用。
“我们在中国开设了很多销售点,可能有点儿太多了,但你必须把门店的存在和它的业绩分开,因为门店是一种沟通工具,是不可取代的。”伯爵行政总裁麦振杰说。
正如限购令阻止不了中国房价上涨一样,中国政府的反腐令并没有真正抑制奢侈品的需求,海外购买奢侈品的人正逐渐增多。
“在中国的业务确实很糟糕,中国的手表行业也确实在萎缩,政府正从道德角度劝说人们,限制开支,限制展示奢侈品。”路威酩轩集团手表和珠宝部门的负责人弗朗切斯科·特拉帕尼说,“同样真实的是,我们在中国境外出售给中国人的产品数量现在有了显著增加。”
爱彼表首席执行官Franois-Henry Bennahmias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如今,在巴黎开个50平方米的店比在中国开设一个50平方米的店更有意义。”
手表生产商并没有因为中国的反腐令而对中国的前景表示担忧。全球第一大手表业者Swatch Group运行长Nick Hayek就认为中国市场出现某种类型的降温难以避免,“你不可能期望一个市场年年增长30%”。尽管大多数精品品牌遭遇挑战,“但中低级市场仍存在庞大商机。”
同时也应该看到,送礼文化不会因为政府的一个反腐令就迅速消失,送礼文化还会持续。古时充当权钱交易媒介的往往是古董、字画、珠宝玉石……在名表之后,还会有其他奢侈品可替代。
尽管出现一些波折,世界领先奢侈品品牌在中国的销售仍在增长。在手表和首饰类2013年业绩下滑的境况下,路易·威登在华第一季度销售依旧增长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