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明等
·面面俱“道”·
电视台的叔叔阿姨:
你们好!
我叫渴望,是一个小学生,每天晚上打开电视,我多渴望看到写善良的太阳、善良的狐狸、善良的山羊的童话,和为我们插上幻想翅膀的科教片,还有为我们补钙的电视剧啊!可是我太失望了,每天电视里总是播一些讲明君、青天、侠客、后宫的电视剧。你们老是说,我们是国家的未来,难道你们就不怕我们看着这些带“毒”的电视剧成长起来,变成制度不好时,盼明君;遇到冤屈,盼青天;遭遇危险,盼侠客的“缺钙一族”吗?请你们放下身段关照我们一下,给我们一些“补钙”食品吧!
一个叫渴望的小学生
(读2013年5月[下]封面《大赛揭晓》)
刘天明(山西)
·感 悟·
“规定”之后
“依法治国”、规范经营、“执政为民”、公平竞争。上求廉洁清正,下保遵法奉公,从观念统同到行为规范,建国经略无不明确“规定”。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乃兴国立家之本。
然而,“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规定”之后,常被“接过革命的口号,拉大旗作虎皮”。有人大兴行业垄断,妙施“公为私用”;有人权力“寻租”,有人投机取巧,穿梭于“规定”之空当儿。在“森林哲学”风行、万物皆可商的情势下,梅贻琦们便成了不谙世事的“傻瓜蛋”。既然“成才”可以“拼爹”,“赛秀”可以一夜暴富,食品、药品安全标准也在“一国两制”,则假冒伪劣充斥市场,也可为“钓鱼执法”提供便利。于是,“规定”被架空、变得软弱无力。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什么“规定”都无所谓,甚至“不堪一击”。
“规定”本无咎,就怕“歪嘴和尚念经”——走了调儿。只有弘扬真正的“中国精神”,才有希望实现“规定面前人人平等”。
(读2013年5月[下]《一切按规定办事》)
阎 侃(天津)
对策总是万能的
读《且看本官如何应对》,在哈哈一笑的同时,不免感觉到一点沉重。为什么这么多好的法律、政策贯彻不到位,为什么反腐倡廉的措施、制度看起来非常完美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政府部门转变工作作风是那么难……原来,“本官”的应对策略不可小觑。在制度面前,一些部门,一些人,特别是手中有权力的人们,他们打起花样“太极拳”,令多少“优秀”的制度无可奈何、前功尽弃。本来公款消费、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弹性工作制、上班打游戏炒股票好好的,政策或制度突然取消了他们的“福利”,“本官”能无动于衷吗?不是踏踏实实地落实,而是千方百计地研究对策,如何避风头,打擦边球,去享受特权具有的、习惯了的吃喝、享受、腐败、堕落。
看来某一项美好的制度落实,只有消灭对策才能达到效果,先消除对策,才能不折不扣落实政策。
(读2013年5月[下]《且看本官如何应对》)
杨孔翔(山东)
对“感悟”的感慨
订阅《杂文选刊》已有好几年了,每到一期,总是习惯性地先看“交流平台”之“感悟”,目的是想知道别人是怎样阅读、理解当今的杂文的,或想从别人的阅读经验中受到启发,以便自己更好地理解文中深意。杂文不好写,要读懂一篇上好的杂文更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与文化知识,读者间的相互交流就显得重要了,《杂文选刊》的“交流平台”凸显了这个交流的功能。
“感悟”中的短文,虽是三言两语,大部分还是相对完整的文章,其质量也并不比其他的杂文差。如2013年5月[下]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无微不至、呵护有加”的血缘之爱,深入到“没有血缘关系,垂怜便无缘谈起”的社会现象,意在推崇把别人的孩子也当自己的骨血一样去关爱的“公序良俗”;《“可怕”的……》,更是在鞭笞“分数第一”的教育下造就的“‘高分低能的蠢材”,以及弥漫在“院校中‘勤奋而‘功利”的教学氛围。让人沉思,令人感慨。
感谢这个“平台”,希望有更好的“感悟”出现。
(读2013年5月[下]“交流平台”栏目)
马 骏(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