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云凌
时代在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管理者、一线教师,都要适应当前形势,严格要求自己,切实提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培育出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打好人才基础,早日实现中国的强国富国梦。
十七大提出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加大投入,有效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大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切实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全社会共同参与,提高全民对发展教育的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创建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切实保障教师的各种权利。使教师职业逐渐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让每一位教师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之中去。这是时代赋予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目前由于多种方面原因,造成相当一部分学校教师动力不足,问题频发,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思考,更应引起我们这些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深思。探究隐含其中的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教师职业倦怠,是造成教学效果下降等问题频发的直接原因。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一般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本身的原因
教师工作目标定位失准,在现实中不能达到自己的期望值,从而产生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再加上本人的性格缺陷,如内向、孤僻、暴躁、不和群、缺乏自信心,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而产生职业倦怠。
2.社会压力的影响
合格的中学教师不仅掌握精湛的专业知识,懂得科学的教学规律,师德高尚、爱岗敬业,还必须达到相应的学历要求。现行的职称晋升、职务聘任、岗位末尾淘汰等制度,必然给每一位教师巨大的压力。许多人认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反之,教育质量下降,人们自然就会将责任归咎于教师。这些因素形成的巨大压力超过了部分教师的承受极限,出现职业倦怠心理。
3.工作方面的原因
学历提升、职称评定、论文发表、考核评优等使许多中小学教师产生焦虑感,再加单一的教学方法与单调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环境,使教师感到“雄关漫漫真如铁”,如今迈步无法越。从而引起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阻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发展,严重制约着我国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切实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已经是我们所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
一、教育管理者要不断学习,强化科学管理水平,依法治校。
1.教育管理者的制度管理
(1)要把对德行的考评与心理健康纳入到教师资格认证中来。长期以来教师资格认证都十分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而对资格认证中的德行考察只是流于形式,以至于教师队伍良莠不齐。
(2)完善师德培训制度。学校应建立对教师终身教育的师德培训教育机制。学校人事管理和师资管理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师德培训制度和师德培训档案,将教师师德培训制度化、规范化,要把师德培训教育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3)规范师德考评制度。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项目及教育教学考核的主要内容,对教师考核应突出教书育人的实绩,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要将师德建设与学校分配制度等结合起来,把师德要求落实到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中。要建立规范的师德评价体系,作好师德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吸收其中的合理因素,通过比较研究寻找适合师德评价的切入点,结合我国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建立起完善的师德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应包括职业选择的倾向和思想道德水平、从教能力和个人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等有关师德的各个方面。对师德建设绩效的评价最主要的是应全面、细致,从宏观上给予定量和定性的判定。同时加强考核和督促把对教师思想修养方面的要求渗透到教书育人和实际工作中去。推行学生评教制度,让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师表形象进行客观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师德考核的重要依据。
2.教育管理者的文化管理
校风建设包括了学风建设,教风建设与领导的作风建设。学风也不仅包括学生的学风,还包括教师的学风,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更好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的优良教风与师德建设也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关系。优良教风有利于高尚师德的形成,高尚的师德又促进教风的形成。校风中的领导作风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只有领导以身作则了,教师才会践行规范。
(1)思想政治教育
现今的思想教育除了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外,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法律法规教育;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本的平等民主思想教育;竞争合作、开拓创新精神教育;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教育;以及敬业精神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随着人们对教师期望的日益提高,现代教学的深入发展,教师所面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调查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患有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也比较多。这些心理问题都是出现师德问题的隐患,教育管理部门应予以重视。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团体辅导,素质拓展以及个别辅导,对一些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老师还应帮助其进行及时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二、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教育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整合自身人格。人有不同面,教师要深入认识自己,认清最真实的自己,同时也要认清自身所存在的不足,正确的正视它们,要认同自己高尚健康的一面,并将高尚面展示给学生,把学生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续。教师要能坚持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允许别人不同意见的存在,但也要坚持自己的底线。
(2)树立牢固的责任意识与坚定的职业信仰。而教师应该看到自身奉献的意义,体验到学生成长与成才所带来的成就感。树立起对孩子未来、对家长期望、对学校荣誉、对自身事业、对社会和谐负责的责任意识。有为自己理想与事业奋斗终生的热情。
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合格的中学教师不仅要掌握精湛的专业知识,懂得科学的教学规律,师德高尚、爱岗敬业,还必须达到相应的学历要求。作为市场经济前提下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享受高水平生活条件的梦想,都有希望社会认同的客观需求,这是不可否认的。但目前教师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社会地位明显不高,导致许多优秀高中毕业生不愿报考师范类院校,许多优秀的一线教师转行甚至辞职,从事着教学工作的教师素质良莠不齐,人心浮动、人浮于事。这也是教育系统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铁的事实。未来国家间的竞争,根本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这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同。真正实现强国梦,需要举国上下共同努力。
强国富国,请从教育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