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冬艳
摘 要 目的:探讨分娩期的心理护理。方法:对孕妇分娩期的心理进行分析。结果:做好分娩期的心理护理,是减少产科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必不可少的。结论:做好分娩期的心理护理,关系到母婴的健康、家庭的幸福。
关键词 分娩期 心理护理 孕妇
受孕、妊娠、分娩、产褥、哺乳,对于妇女是一种应激,能够引起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特别是分娩期,产妇的心理障碍更加明显,如护理不当会给两代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影响。因此,针对分娩期产妇不同的心理障碍,采取相应的护理至关重要。
孕妇进入分娩期后会出现焦虑、恐惧、孤独感等不同的心理变化,所以医护人员针对孕妇的不同的心理变化,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态度和蔼,详细检查病情,认真解答提出的问题,介绍本院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力量,给予必要的鼓励和心理支持,对需剖宫产的产妇,详细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交代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消除恐惧心理,讲明分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也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使她们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充满信心的迎接手术。
在进入待产室后医护人员要有同情心,热情搀扶,尊重她们以取得她们的信任,想产妇所想,主动为产妇及家属分忧解难,努力做好产妇产程中的心理和生活护理,让她们尽快适应环境,对焦虑心理的孕妇,分散其焦虑心理,并指出过度焦虑不安可带来的不良后果导致难产发生。
对有恐惧心理的孕妇,要态度和蔼地介绍本院的先进设备和医疗技术,介绍科学接生的优越性和安全性。适时实施分娩镇痛,可以达到减轻宫缩痛的情况,有效的保持产妇的体力,以及疼痛所引起的心理恐惧。
做好产妇思想工作,陪伴分娩,改善产妇周围的环境,增强产妇对分娩的信心,稳定产妇情绪,减轻痛苦,加强其精神鼓励与支持,使其掌握好放松的技巧、呼吸控制的技巧和转移注意力的技巧,有效地缓解分娩过程中的不适。同时生活上给予关照,使产妇进食,增加体力,利于顺利分娩,护士要热情地与她们交谈,分散注意力,对于提出的问题给予合理的解答,尽量满足产妇的要求。
在第二产程中,宫口开大10cm,上产床后疼痛会较前减轻,情绪会稍稳定,但多不会配合宫缩用力。个别产妇会认为这是医生护士的事,自己不用力或用力不正确,或用到脖子上。此时护理人员要让产妇明白分娩是要靠她自己,医生只能“助产”,指导产妇正确的用力方法。宫缩间歇时则给她们擦汗、喂些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物及水,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补液。呕吐应及时清除呕吐物。第二产程是分娩的紧张阶段,各种异常情况多在此时发生,无论接生者还是巡视人员都要严肃认真,保持沉着镇静,一旦发生意外应冷静、果断、迅速作出处理。同时安慰产妇,不必回答她提出关于病情的问题,以免心理因素造成病情恶化。宫口开全后,常规会给产妇吸氧,此时要指导产妇用鼻子吸气,嘴呼气,这种方法比其他可能加剧紧张的呼吸方式更有利于产妇,并告知产妇这种呼吸能缓解宫缩时造成的胎儿一过性的缺氧的情况,有效的降低胎儿窘迫的发生。并询问是否口干,是否需要喝水等,尽可能满足产妇的正当要求,在宫缩间歇期可告诉产妇全身放松休息,适当地应用表扬、鼓励的语言,帮助初产妇解除畏惧、害羞、无助心理,使其放松心情,配合助产人员安全分娩。
胎儿娩出后,无论产妇知道自己所生孩子性别理想与否,是否健康,有无异常,均可引起情绪激动,表现为沮丧或兴奋,这两种情况可直接通过大脑皮层,影响其对子宫收缩的调节,导致富缩乏力而大出血。此期,暂时不告诉产妇,待胎盘娩出后,一方面給予宫缩剂及加压按摩子宫直至宫缩良好后再告知,这样可避免引起产后大出血。另一方面对产妇进行安慰,嘱其不要过分激动,从而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导致产后出血。新生儿处理后,裸体与母亲作皮肤接触30分钟,进行早吸吮,刺激乳汁分泌,增加母婴感情。积极引导,使产妇摒弃重男轻女的偏见,产时产后给予心理援助,做好家属心理思想工作,消除产妇悲观心理,使其情绪安定。树立信心,顺利度过分娩期。
鼓励产妇进行适当的活动,如产后保健操和必要的下床活动,说明合理饮食和适当活动对产后子宫复旧及保持大小便通畅的重要性,提供心理保健知识,使其情绪稳定。作为产科护理人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促进母婴健康。
总之,做好分娩期的心理护理,关系到母婴的健康、家庭的幸福。是减少产科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必不可少的,也是科学和艺术的高度结合。作为医务工作者,在这个分娩的特殊时期要体谅她们,根据此刻产妇的不同心理变化,认真做好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