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

2013-04-29 00:44姚国荣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2013年6期
关键词:感性规律高中物理

姚国荣

【摘 要】本文对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及掌握物理规律进行初步的探讨,从其重要性,教学方法及能力培养三方面展开论述。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学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其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探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准确地理解物理规律,掌握基本知识;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这是高中物理新课改三个维度的具体目标。是新时代课程理念的体现。

【关键词】物理教学;概念;规律;抽象;具体;感性认知;理性认知;能力培养

物理概念和规律不是干巴巴的几句高度概括的文字,不是孤零零的几个字母、几个公式。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掌握是学生思维深处十分复杂的心理认识过程,决不是靠教师苦口婆心的灌输即能完成的。在高中学物理教学中,要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物理概念,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并使他们的理解力、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任何“填鸭”的教学方式都只能事倍功半。应该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科学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并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基础。

一、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的重要性

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是物理学最重要的基础也是教学的出发点。高中物理是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为主干而构建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及其相互联系构成了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使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物理概念,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并使他们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

二、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概念与掌握规律

(一)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产生直观的印象,获得形象而具体的感性认知是良好学习的开端

在物理教学中,将概念和规律硬生生的搬出来,或从抽象的定义出发,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灌输概念和规律必然收获甚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需急着将概念和规律端出来。直观具体而生动形象的感性素材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在主观意愿上乐于学习则事半功倍。赞科夫说:“教学法一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都包含着大量的具体事例,教材、生活、社会、实验都能为教学提供素材,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电场强度概念的教学中就可以通过带电小球在场电荷的作用下偏离的小实验。再如讲静电平衡时让学生观察一个静电屏蔽的实验。当学生遇到这种不能合理解释的现象时就会产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探究意愿,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这种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机。这样的方式也能使引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程更自然。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二)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科学抽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核心

感性认知是认知过程的基础但不是全部,大家所熟悉的亚里士多德落体理论就是典型的用感性认知代替了理性认知而产生的错误。感性认识需要经过理性加工才能抽象出物理本质。感性认识是不可能自然而然地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例如在静摩擦力的学习中学生总会认为人推不动桌子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的缘故;学生即使在熟背牛顿第一定律的情况下也还是认为运动的物体必须要受到外力的作用。一个物理概念或规律的教学,需要观察实验、联系实际、切身体验更要启发思维、分析综合、思考总结,才能进一步认识概念的物理意义和理论实质,形成比较完整的概念和规律。引导学生由感性的具体到理性的抽象再到理性的具体才能把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精髓。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心理特征引导学生科学的学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区别现象和本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一定会遇到许多相似的物理实例,它们可能在某些方面非常相似,而另一些方面却完全不同,学生经常主观的从表面文字和表象形式上进行理解和记忆而不是从实质上进行分析区别。例如学生在学习“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时,只记得“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样的相同点,而不对二者的本质进行理解与区别,结果造成混淆和错误。再如“电场强度”和“电场力”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中应注意这些“相似”概念和规律的对比分析,把握本质。让学生“模仿”教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思维素养。

2.排除生活直观经验影响和负迁移。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之前对许多物理现象已经有很多直观认识和观念。学生往往会用生活直观形象代替物理模型和科学概念。比如用“力气”代替“力”;用“能力”代替“能量”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就让学生学会用物理的思维模式、用科学的抽象来概括归纳出概念和规律。而不能总用直观经验来下判断。

3.克服用“背”的方法学习物理的蔽病。很多学生学物理往往只记结论不注重过程,只背公式不理解含义和前提。在实际应用中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甚至在物理规律和公式很集中的模块中就会觉得摸不着头脑,茫然不知从何下手。例如在天体力学的学习中怎么能靠“背”来应对物理规律和公式的千变万化?只有理解规律的本质核心,清楚规律揭示的内涵及公式中各字母的含义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三)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巩固

为了更好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运用”是一个很好的巩固过程。在学生初步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应用过程中澄清模糊概念,突破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巩固教学中,适当科学的选择例题,多角度提供概念的变化多方设问,设计阶梯式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深化提高。理解、记忆和运用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予以重视。

三、对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过程中常会有依赖老师、依赖同学、套公式、套例题的不良习惯,欠缺自我学习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的作用“不是使知识的明了化,而在于鼓舞和指导学生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是终身学习的需求。因此我们在课堂设计中要注重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是高中物理学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内容。教学实践中应明确其重要性,要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更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赞科夫著.杜殿坤译.教学与发展[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3]钟启泉译.现代教学论的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感性规律高中物理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