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贷款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2013-04-29 00:44杨艳艳
中国集体经济·下 2013年6期
关键词:融资问题中小企业

杨艳艳

摘要:本文以贷款利率市场化为研究背景,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作为研究切入点,分别从宏观经济环境、金融环境、中小企业自身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症结所在,同时分析放开贷款利率下限的管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关键词:中小企业;贷款利率;融资问题

一、引言

据统计,2010年我国有中小企业1023万户,个体工商户3130万家,总体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产值和服务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上缴的利税占了全国企业上缴利税总额的50%,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机会。同时,中小企业已成为技术与机制创新的主体,我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由此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是,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创造了近60%国民生产总值的中小企业却仅仅使用了20%的金融资源。据全国工商联的调查显示,90%规模以下中小企业没有与金融机构发生任何的借贷关系,95%的小微型企业没有从金融机构获得过贷款。所以,中小企业主要还是依靠内源融资、借贷融资(私人关系型借贷居多)、内部员工集资等方式来解决自身资金的需求,资金需求旺盛、投资意愿强烈、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很难从正常的融资渠道获取融资,从而造成非正常融资(民间借贷)的迅速膨胀,使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节节攀升。随着中小企业规模、数量的不断扩大,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量越来越大,仅靠原来的融资渠道无法满足资金量的需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突显。打破金融体系的管制与垄断,建立市场化的金融体系,特别是放开资金价格,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融资平台,构建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势在必行。从政策上看,政府也一直在积极推动利率的市场化。

2013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自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主要内容包括: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1998~2012年央行曾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2012年6月8日起,央行首次放开存款利率浮动区间,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当年7月6日起,再次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本次的调整则全面放开了贷款利率管制,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

央行本次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议价能力提高,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自主选择融资的对象,经营的主动性提高,加大了对企业、居民的金融支持力度。但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而言,在贷款利率全面市场化的条件下,其向商业银行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能否得到显著改善,中小企业能否在贷款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分享利益,中小企业能否成为金融机构重点的融资对象,这都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就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原因为出发点,探析贷款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金融环境及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而言,总结起来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宏观经济、法律环境因素

首先,中小企业发展缺少政策支持。长期以来,因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政府对其提供了大量特殊政策的支持,长此以往,整个“社会观念”也存有偏见,认为以私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是充当了辅助的、可有可无的角色,不论是政府还是金融机构对其发展并未足够重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中小企业迅速成长为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成为我国经济主体中最具有活力的分子,其资金需求也逐渐旺盛,融资问题日益突显。面对中小企业的经营困境,虽然国家各部门已经纷纷出台支持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态度。

其次,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过窄”,资本市场发展落后,直接融资工具创新不足。通过对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研究发现,即使在当今发达国家,通过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和政府倡导建立起来的中小融资服务体系进行融资的,在整个企业融资中所占比例依然较低。以美国为例,中小企业除了通过政府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获取资金支持外,更多的是通过民间抵押、借贷、资本市场等来进行融资。而据我国《2011年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58.3%,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占比仅为14%。从直接融资渠道上来看,主要有债券和股票两种融资方式。而从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的情况看,国家对企业发行债券筹资的要求十分严格,目前只有少数经营状况、经济效益和信誉都比较好的大型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在股票市场上,虽然创建了中小企业市场及创业板,但截至2011年年底中小板上市公司一共只有655家,所以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上市融资门槛依然很高。

再次,稳健的货币政策下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规模受到控制,企业的资产负债出现收缩。与大企业多元的融资渠道相比,信贷一旦出现收缩,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影响更大。

最后,法律制度不完善,满足不了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迄今为止,我国还未出台一部完整的有关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从而使各所有制性质的中小企业在融资权利上受到不平等和不公正的对待。

(二)金融环境因素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商业化程度较低,银行信贷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并没有实现通过市场竞争来定价,而是一直依据传统的信贷观念——“大银行服务于大企业”,将人力、物力、资源倾斜于实力强、资信好、规模大的龙头企业或上市公司,所以大型商业银行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针对大型企业的信贷管理模式,对于中小型企业的信贷市场不屑一顾。同时,模仿大型商业银行建立起来的众多中小商业银行也以争夺、保持大客户作为其市场开拓的重点。根据目前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金融系统对于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归纳起来存在以下缺陷。

1.大型商业银行自身机制不健全

首先,准入门槛偏高,经营缺乏灵活性。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遵循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三性原则”,而各大商业银行又把“安全性”原则放在经营管理的首要位置。我国中小企业通常存在管理混乱、风险高、资信水平低等问题,银行为了降低不良贷款率,对中小企业的资格审查极为严格,有些银行甚至完全按照给大型企业放贷的标准进行审查,或者采用“一刀切”的经营原则。据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内资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审批集中在总行和一级分行,约1/3银行的基层行有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权,主要是对低风险业务进行审批。掌握了大量审批权的总行和一级分行集中在地市级的省会城市,而大量的中小企业集中在县级或者乡镇地区,这无形中使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融资的难度大大增加。

其次,缺少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银行在金融产品的设计上更加偏向于大型企业集团,未考虑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如对信贷资金的用途上限制太多,对中小企业贷款一般只能满足流动资金,不发放固定资产的贷款。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其规模小,经营比较灵活,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并不能完全区分,资金用途上的需求并不是固定的。据统计,中小企业有超过50%的资金需求是中长期的,主要用于购买设备、技术改造、修建厂房等,另外近50%的资金需求是“急、短、频”的,主要用于流动资金需要等。简单地将生产线、设备作为固定资产对待就限制了其贷款。因此,目前银行提供的贷款期限、贷款金额和贷款品种都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现实需求。

再次,贷款成本偏高。从银行的角度来说,一笔1亿元的贷款与一笔100万元的贷款手续几乎相同。从申报到审批通常至少要一个月,多则几个月。而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往往是“急、少、短、频”,根据阿里巴巴集团2010年10月份对小企业融资需求的调研显示:63.3%的小企业有融资需求;在有贷款需求的小企业中,75.4%的小企业贷款需求在100万元以下。银行复杂、长时间的审批流程往往会让中小企业错失商机,这不但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营效益,而且也造成了银行管理成本的升高。据统计,国内银行对中小企业、个体私营经营户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中型企业的5倍左右,因此银行的信贷往往更青睐于大型优质企业,而不愿主动考虑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

最后,风险管理机制和运作机制的不完善。专门的信贷风险管理评价机制的缺失削弱了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动力。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不能合理准确地评估中小企业的风险状况、合理地进行风险定价、定量地进行风险补偿的估算,因此难以通过议价筛选资信良好、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客户。

目前商业银行将信贷风险大小与职工个人利益直接挂钩。具体执行过程中,商业银行将工资、奖金、职位的升迁等涉及职工个人切身利益的东西与信贷风险挂钩并实行终身责任制。这样的风险管理使信贷人员集聚了严重的“恐贷”心理,为了规避风险而不愿意把资金贷给整体来看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

2.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外部环境不完善

国家在对中小企业的监管上没有一套统一、完备且行之有效的资信评估体系,虽然各商业银行可以使用中国人民银行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但其对判断企业信用良好与否的作用比较有限,特别是该系统仅仅针对在银行系统内发生过信用的企业,而对于没有在银行发生过任何信用的企业则是无能为力。所以,由于当前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银行的客户经理要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企业信用状况的调查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变相增加了银行在对中小企业投放贷款时的调查成本及后期的风险承担。

商业银行为了降低信贷风险,在对企业放贷时通常需要用一些不动产(厂房、土地等)抵押担保,或者担保公司提供担保,但国家对房产估价事务所、担保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缺乏行之有效的约束监管机制,有些中介机构还出具内容不实的审计报告或评估报告,增加金融风险。对当前已建立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提供的担保服务,16%的企业认为比较满意,59%的企业认为一般,25%的企业不太满意。企业对担保机构服务的不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60%的企业认为收费太高、57%认为手续复杂、49%认为担保品种缺乏及期限集中于短期。

2010年,银监会出台《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通知》等相应政策措施,强调银行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逐步实施差异化监管政策、适当放宽对中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的容忍度,以保证其实施。但是,该《通知》没有明确对呆、坏账核销,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实质性措施,不能对银行起到实质性的激励作用。所以,社会融资服务体系的外部环境不能引导稀缺的银行资金流向中小企业,甚至不完善的金融服务环境进一步加剧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心理。

(三)企业自身因素

首先,经营稳定性差,社会信用偏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财务管理混乱、经营周期短(一般只有3~4年)、科技含量低、经营风险高、资信水平低等问题。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对部分中小企业集中地区的调查表明,50%以上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60%以上的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在3B或3B以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短暂、财务信息的不透明、经营的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使中小企业的融资陷入困境。

其次,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中小企业的厂房、土地等大多数都是采用租赁的形式,机器设备是高消耗性物品,技术水平等无形资产较低,所以中小企业可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抵押率低。即使自身具备良好抵押物品的中小企业,其也面临非常高的抵押成本。由于企业资产评估等级涉及土地、房产、机动车辆、工商行政、公证等众多管理部门的收费,再加之贷款利息,大大增加了贷款成本,普通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都难以承受,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小企业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积极性。

三、贷款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通过以上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分析可以看出,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贷款利率的浮动变化引起的贷款成本变化只是其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取消金融贷款利率下限的管制是否能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简单分析。

(一)风险补偿带来的资本价格持续走高

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较高,为了冲抵高风险带来的损失,各商业银行纷纷上调贷款利率,使得贷款市场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定价持续走高。例如,2012年6月底广州民间金融发布的金融价格为:10天期小额贷款年化平均利率为21%、1个月期为15.22%、3个月期为21.97%、1年期为17.55%、1年期以上为21.91%,虽然10天期利率有所下滑,但是仍然在20%以上。温州民间借贷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6月份温州民间借贷平均月利率为1.3%,相当于年利率为15.6%。虽然这些利率成本都在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4倍范围以内,但是总体来说成本相对较高。据有关机构测算,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综合成本上升幅度至少是13%,远远高于一年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而借款成本不仅包括贷款利率,还包括贷款抵押评估费、担保费、信用担保公司的中介费、其他无形费用及通货膨胀引起的款额缩水,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上浮使其承担了比大企业高得多的融资成本,再加之各项其他的借款成本,最后往往令中小企业对商业融资望而却步。

(二)贷款利率全面市场化提升了大型企业与银行的议价能力,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提高

在现有利率形成机制和贷款形式中,银行贷款主要投向大中型国有企业,且资金价格相对较低。即使是盈利能力很强、信用风险低的中小企业依然面临融资难、价格高的问题。贷款利率下限的放开提高了大企业短期议价能力,银行对大企业的贷款利率会有所下移。大企业的议价能力上升,中小企业面临更高的融资成本。这是因为大企业资本雄厚,它们有抵押,能找到担保,而且具备政府隐性担保、项目往往涉及政府、存款规模较大等优势。它们能和银行坐下来慢慢谈,一直谈到自己满意为止,或者一家不满意找另一家银行谈,直到找到满意的银行为止。对于银行来讲,和大企业没有议价权,而中小企业对资金需求较高,银行为了弥补大企业贷款利率下行带来的损失,会通过增加对利率较高的中小企业贷款。但是,大企业并不等于低风险,实际上是大企业将风险部分转嫁给了银行和小企业。银行通过提高小企业贷款利率弥补盈利损失的做法,一方面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小企业还本付息的压力。因此,大企业获得更低的资金成本是以牺牲部分小企业为代价的。

央行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对中小企业中的优质客户来说是利好。过去限于贷款利率0.7倍下限,一些资产优良、偿债能力强的中小企业不能享受利率优待,今后银行对优质客户会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优待,享受较低的利率。但是,达到优质客户标准并真正能够获得银行认同的中小企业并不多,因此大多数中小企业不要指望贷款利率会降下来。

(三)贷款利率全面市场化未改变资金的供需结构问题

贷款利率是基本利率,放开下限的管制对整体资金价格有下压的动力,但从根本上决定资金价格的主要因素是资金的供求关系。从我国近几年的货币政策来看,资金面宽松的时候少,供应稀缺的时候多,因此贷款利率下降空间极其有限。就目前来看,短期内国内货币政策有收紧之势,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可放贷资金量比较少,因此资金面将偏紧,贷款利率将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四)贷款利率下限管制放开导致银行客户结构变化

大客户议价能力提高,要求贷款利率继续往下浮动,但由于银行逐利性的特点,利差的最大化一直是其所追求的。所以,利率下浮到一定程度,银行业必定不会接受。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行对中小企业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会稳住甚至上调利率,因此银行可能会将贷款重点转向中小企业。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相对风险较高,银行又不具备完善的风险防御体系和差别定价能力,在银行流动资金依旧稀缺条件下,这一过程是逐渐的、缓慢的。

三、结论

面对贷款利率市场化,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依旧持续,但放开贷款利率管制,依托市场的力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会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更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刘社芳.当前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深层次原因及对策[J].金融发展研究,2012,9(06).

[2]张迎春,叶冰,卢静.从银企双方视角探析中小企业融资症结[J].西南金融,2013(05).

[3]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1年沿海三地区小微企业经营与融资现状调研报告[EB].http//www.aliresearch.com/m-cms-q-view-id-70350.html,2012-02-09.

[4]邓莉苹.高融资成本让中小企业陷恶性循环[EB].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2-07-21/668708.html, 2012-07-21.

[5]周璋春.中小企业信贷难点与对策[J].金融经济,2010(11).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经贸系)

猜你喜欢
融资问题中小企业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浅析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浅析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淮安市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杭州富阳区造纸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研究综述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