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徐
板书是指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的需要,在黑板上用文字、图形、线条、符号等再现和突出教学内容的活动,它又被称为教师的微型教案。好的板书设计既是教学内容恰到好处的体现,又是一种落实教学要求的艺术再创造。它渗透着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深思熟虑,对教学重点的研磨提炼,对课堂教学中心的整体把握。尽管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更新,但板书是不可缺少的,它的便捷、灵活是其他教学手段不可代替的。板书的多重功能决定了它在教学中的地位。
一、课堂的缩影
精心设计的板书,应该是教材的编路、教者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三位一体的完美结合,是实现课堂教学结构最优化的重要手段。
如,《山中访友》第一课时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山中访友
人古桥 老朋友 敬重
想象
物树林 知己物我相融
不难发现,这课时教师抓三、四自然段来教学,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板书中体现出来了。人文性即为对古桥、树林两位朋友的解读,称古桥为老朋友,表达对古桥的敬重,称树林为知己,表达物我相融的境界;工具性即为文章写法的探究,作者把古桥想象成人,把自己想象成树林,写法上的第一个特点即为充分发挥想象,其间又通过拟人和拟物的对比写法,引导学生拓展想象的途径。整个板书,就像是一则微型教案,把40分钟的精华集中在这里。
二、思维的过程
板书一步一步地补充,其实是学生思维层层深入的过程,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明确思考方向,发散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思考、提炼、反思。
如,《荷叶圆圆》一课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
从课题《荷叶圆圆》入手,抓住荷叶圆、绿的特点,指导学生读课文时,提出中心问题:有谁喜欢圆圆的、绿绿的荷叶?以问题为主线,引出小水珠把荷叶当摇篮,躺在荷叶上,锤炼重点词语,写在其中一片荷叶上,然后放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还有谁喜欢圆圆的、绿绿的荷叶呢?它们把荷叶当成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呢?小鱼儿和小蜻蜓可以是同桌合作学习,小青蛙完全可以自己学习了。这样的板书重点突出,图文形式更能激发低段学生的兴趣,而且利于学生复述课文,进而背诵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板书的补充中来。
三、巩固的帮手
每一次开会,每一次听报告,我们都会相应地记上一些重点,以便会后梳理,日后看到笔记能回忆起这些内容。这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处世方式、学习方式。嫁接到学生身上,我们便可以让他们将每课的重点记一记,那么这些重点来自哪呢?便是我们的板书。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习惯,课堂结束后让学生把板书整理到自己的书中,这在中高段比较常见,因为这些往往都是文章的点睛之处,对学生日后的复习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跨越百年的美丽
外在的美丽的容貌
美丽体现:内在的对科学执著追求
为科学奉献终身
淡泊名利
板书解释了课题,概括了人物的形象,在日后的复习中,学生凭借板书就能梳理文章的内容,体悟作者的写作目的。这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仅是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更是她对科学执著追求、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
四、转抽象为形象
随着电子媒体的发展,很多抽象的东西可以变得简单、形象,然后这种手段不用说在教学中,在生活中也不再是一件稀奇的事了,所以,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大,如果我们能凭借自己的内在涵养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那么,对于学生的触动将是非常大的,对他的影响将是至深的。教学简笔画无疑为课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板书在教学中提升了一定的地位。
如,《麻雀》第一课时的板书,教师对“扎煞”一词运用简笔画进行辅助教学,先画上一只鸟,然后边描述边绘画:“老麻雀因为想救小麻雀,它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它头上的羽毛扎煞起来,它脖子上的羽毛扎煞起来,它胸脯的羽毛扎煞起来,它翅膀上的羽毛扎煞起来,它背上的羽毛扎煞起来,它想用气势来压倒我的狗,它想用尽全力来保护小麻雀。”教师说到哪个部位就在哪个部位用多个折角表示羽毛扎煞。通过简笔画,学生一目了然地明白了什么是“扎煞”,更体会到了老麻雀为什么而“扎煞”。这个过程简单、简约,但意义非凡。
古人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既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既能传授知识,又能活跃学生思维;既能陶冶学生情操,又能启迪学生智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板书,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等待着教师精心设计,臻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