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锦
【摘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语文学习情况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其全面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工作应该注重三个方面:突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主体性地位,提高其学习主动性;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因材施教;科学评价,积极引导,注重细节。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语文教学;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跟随在城市打工的父母一起生活,进而在城市里开始他们的求学历程。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仍难以得到彻底解决。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随迁子女面对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变化,与城市学生相比,存在基础知识薄弱、语文接受能力较差,学习习惯不良、书写与表达不规范等问题,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厌学、叛逆等心理问题。由于进城务工人员多忙于生计,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孩子,加之家庭经济基础较差,家庭教育简单粗暴等因素存在,使得学校教育成为解决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以下三方面,使随迁子女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夯实基础知识,提升语文接受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规范书写与表达,进而顺利完成学业。
一、突出随迁子女的主体性地位,提高学习主动性
突出随迁子女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就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生动而有效的教学一定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融入随迁子女不同地区的文化、风俗、山水风光等,可以将他们的生活例子运用于课堂讨论。创设意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鼓励他们表达情感。拉近课本与生活的距离,贴近他们曾有的体验,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等课文,就非常适合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讲述自己家乡的风俗景象相互交流完成课程目标。发挥黑板报、墙报、班级报刊的作用,在班级中营造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创造力,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自信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化被动为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提出“自然分材”教学模式【请加入参考文献】,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对随迁子女中学习兴趣浓厚、基础扎实的学生,教师给予他们自学、探索的机会,多参加课外活动,拓展知识面;对学习不稳定的学生,严格要求,重在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帮助树立自信心,巩固基础。此外,合作学习模式与发现式学习模式等教学模式引入传统语文教学中,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因材施教,并且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科学评价,积极引导,注重细节
教师对学生应该进行分类指导,且做到多元化、分层次的评价。从认知和情感方面多元化、分层次评价学生。认知要素是可以通过情感要素来提高的,教师对学生积极努力的态度予以肯定,促使学生认知情况的进步。例如,对学习程度中等的学生,正确率不是百分之百,但在学习态度如书写的工整程度、方法上有进步的,仍可以评为优秀;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训练中关注到他们,问题设计、训练题目分为不同的难度,对这部分学生重点加强基础知识逐步提高能力。使他们能够参与课堂活动,能够顺利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完成针对能力的训练。对他们能力的认可即增强了自信心。
自信心是促进学习的良好动力,在学习情景中获得的成就、认同越多,持续的动力就越强,不断刺激学习动机,自信心也就越足。随迁子女在与老师接触时有胆怯情绪,既希望亲近老师,得到老师的喜欢,但又怕老师批评和嫌弃。教师运用罗森塔尔效应,在教学细节上留意和采取妥善的方式教育随迁子女,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上表现的更加自信和积极。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殷切期望。学校教育作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其办学条件、管理状况、师资力量、教育教学、学生发展等各方面都需要得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各方共同努力,促进随迁子女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广文.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学, 2012.
[2] 钟海波. 西学东渐及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生成[J]. 唐都学刊, 2010(1).
[3] 马守君. 试谈高等院校秘书专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1).
(责任编辑: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