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语中的颜色词群浅析

2013-04-29 00:44程佳何伟
现代语文 2013年6期

程佳 何伟

摘 要:语言是发展变化的,新词语是反映社会变化的放大镜。在新词语系统中,颜色词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颜色词群,在言语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现实研究意义。本文从来源、语法和语义三个部分,对新词语中的颜色词群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剖析。

关键词:新词语 颜色词群 颜色语素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大量新事物、新观念涌现。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而新词语则是反映社会变化的放大镜。语言的变化和变异问题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点,因此对新词语的分析与研究有利于了解语言词汇在一个时段内的动态变化,从而更好地从语言这个维度去了解社会和认识社会。新词语产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批量生成,这使得许多新词语以词群的方式呈现。词群,又叫语群、词族,是指由某一相同语素(词)作为外在形式标志,与其他语素(词)组合构成的一组意义相关的一群词的聚合(王红梅,2011:50~52)。如“微X”词群:“微时代、微招聘、微简历、微表白、微祝福”等;“X体”词群:“凡客体、淘宝体、hold住体、TVB体、陈欧体”等;“X女”词群:“熟女、干物女、森女、抹布女、剩女、宅女”等。

在新词语系统中,颜色词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颜色词群。当前社会语言学对新词语中颜色词群的研究还较少。新的语言现象往往蕴含着新的语言规律,对颜色词群新词语进行描写和分析,既有社会语言学意义,更有汉语词汇学价值。

一、颜色词群概述

本文通过对《2008汉语新词语》《2009汉语新词语》《2010汉语新词语》《2011汉语新词语》以及中国传媒大学有声媒体语言资源网(《2012汉语新词语》尚未出版,所以2012年词语主要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有声媒体语言资源网公示新词语)中的颜色词进行统计与收集,基本涵盖了2008~2012年出现过的新词语中所有频次较高的颜色词,共103条。对于新词语中颜色词的判断,本文采取的是综合的标准,即新词语中只要有表示颜色意义的语素就判定为颜色词。颜色语素范围不仅包括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伯林(Brent Berlin)和凯(Pay Kaul)提出的11种颜色词:“白、黑、红、绿、黄、蓝、棕、紫、粉红、橙、灰”,也包括其他的颜色语素,如“青、赤、金”等。包含两个及以上颜色语素的新词语也在本文研究范围中。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在新词语中找到了11个颜色语素:“白、黑、绿、红、黄、金、蓝、橙、粉、灰、紫”,还包括三个含有双颜色语素的新词语:“蓝黄两区、环境红绿灯、蓝黄战略”(详见表1)。

二、颜色词群中新词语来源

颜色词群中的新词语与其他新词语的来源基本一致,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一)新造词

这类颜色词的语素和构词方式都是已经存在的,它们是按照已有的构词方式将从未如此搭配的语素组合在一起。这些新产生的词语,它们的符号排列形式和意义都是全新的。绝大部分颜色词都是新造词,如“白情节、绿价比、汶川红、金立方、高薪蓝、橙色民主运动、灰技、紫砂门、蓝黄战略”等都是属于此类。

(二)旧词新义

这类词语的构词方式和语素组合形式都是已有的,只是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由于语言经济等原则的影响,它们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并与旧义并存。如“小白菜”和“小蓝莓”分别是对“上海世博会园区志愿者”和“城市服务站点志愿者”的昵称。因这两个地点的志愿者分别身穿绿白相间和蓝白搭配的服装酷似白菜和蓝莓,故而得名。“绿领巾”原本指的是字面的意义:绿颜色的领巾,但现在增加了两个新义:①给刚入学的小学生佩戴的绿色领巾,以激励孩子积极向上,早日带上红领巾;②给学习成绩和品德表现稍差的小学生佩戴的绿色领巾,以此区别于作为中国少先队象征的红领巾。

(三)吸收方言词

方言包括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指通行于某些特定地区的词;社会方言则指专用于不同社会行业的词,也称行业语。由于一些方言词在语言使用上相对于普通话表现出明显的生动、形象、简洁等特点,所以有些方言词被吸收进入普通话,并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而成为社会通用词语。在颜色词群中,“橙领”和“螺丝蓝领”中的“蓝领”就是由地域方言进入普通话词汇的典型,而“蓝媒电视、绿坝软件、婴儿黑洞、白条财政、口红效应”等词语则是试图将来自媒体、计算机、天文、金融等行业的行业用语转变为普通话词汇的表现。

三、语法特点

(一)三音节和四音节词语最为常见

在颜色词群的103个词语中,以三音节和四音节词语最为常见。其中,三音节词语共36个,占总数的35%;四音节词语共47个,占总数45%;双音节共9个,占总数9%;而五音节、六音节和七音节则分别只占总数的5%、5%和1%。三音节和四音节词语加起来达到了总数的八成,而双音节词则不占优势。这主要是因为现代汉语双音节和三音节的名词与形容词居多,而基本颜色语素都是单音节,这就使得新造颜色词很容易形成“双/三+单”的格式。

(二)全部为复合词

现代汉语中词语构词类型主要有两大类:合成詞和单纯词。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称为单纯词,包括联绵词、叠音词和音译外来词三个小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语素构成的词称为合成词,包括复合词、派生词和重叠词三类。在颜色词群的103个词语中,没有一例是单纯词,全部为合成词,具体而言都是复合词。就复合词的五种类型而言,属于联合型的有“白富美、白富帅、黑富帅”等词;属于动宾型的有“漂绿、竞彩”等;偏正型的最多,如“黄衣哥、蓝皮胶、白色浪费、绿段子、粉衫军、红牌专业”等都属于这一类,而主谓型和补充型的词语都没有出现。由此可见,在新词语的颜色词群中,基本都为合成词中的复合词,而在复合词中,偏正式占绝对优势。

(三)词性以名词性为主

颜色词群中的词语都为颜色语素与其他语素结合成词,其他语素多为名词性词语,颜色语素对其他语素多起修饰、限定的作用。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颜色词绝大部分为名词性词语,也有其他动词性的词语,如“绿色兑换”指用废弃的物品兑换有用的物品,从而减少碳排放;“漂绿”指商家采用模糊措辞或伪装欺骗等手段,将本不够环保的产品或服务包装成“绿色”的。类似的还有“竞彩”“绿评”等。可见,在颜色词群中,名词性词语占绝对多数,其他词性词语则为数不多。

四、语义特征

(一)颜色词群中颜色语素构成

从表2数据中我们可以得知,自2008年到2012年间,新词语的颜色词群中共涵盖了11个颜色语素,有的词语中甚至同时出现了两种颜色语素。这些颜色语素基本包含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颜色,使得新词语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景象。通过统计我们可以发现颜色词数量和在总数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白色和黑色词群,其次是绿色和红色词群,最少的为金色、橙色和灰色词群。

(二)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

通过对语素义与词义关系的分析,我们发现很多颜色语素本身的意义在词义中基本不显示,有的语素义则间接或者模糊地体现在词义中。我们以颜色词群中的“黑色词群”为例来探讨在同种颜色词群中不同词义与共有颜色语素的关系。

“黑色词群”中共有23个颜色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黑”共有6个义项,分别是:①像煤或墨的颜色,是物体完全吸收日光或与日光相似的光线时所呈现的颜色(跟“白”相对);②黑暗;③秘密,非法的,不公开的;④坏,狠毒;⑤象征反动;⑥(Hei)姓。

“黑富帅”“黑钻石满天星”的词义中使用的就是颜色语素“黑”的第①个义项。“黑富帅”称长相帅气、家境殷实的煤老板;“黑钻石满天星”指产自南美洲的一种皮肤漆黑且布满白色的圆点的鱼。

“黑灯率”等词义中包含的是颜色语素“黑”的第②个义项。“黑灯率”是指晚上不亮灯的房屋所占的比例。包含同一义项的颜色词还有“黑灯照”“黑屏事件”“黑屏计划”“黑屏行动”等。

在“黑色词群”中,包含颜色语素“黑”第③个义项——“秘密,非法的,不公开的”的词语是最多的,如“涉黑护黑”指涉及黑社会活动,保护黑社会势力;“黑飞”指私人飞机拥有者在未取得民航总局飞行许可情况下就进行飞行。这里的“黑”主要体现“非法”的意义。类似的词语还有“打四黑除四害”“地下黑台”“四黑四害”“涉黑门”“反黑超市”“黑机”“黑飞族”。“黑”还有表示“非正义的,不光彩的,造成巨大伤害的”意思,如“网络黑水”意为受人雇佣,在互联网上采取谩骂、贬低、诽谤等恶劣手段来帮助雇主打压竞争对手的网络团队。这里的“非正义”与前面的“不合法”有着细微的差别,“非正义”是指主观上有恶意,而“不合法”则是指在客观上不符合法律规定。

除去以上词语,“黑色词群”中还有一些词语在词典中也找不到对应的义项。如“黑色旅游”指参观灾难发生地或模拟灾难情景的游览体验活动。“旅游”本来应是轻松的、娱乐的,搭配上“黑色”就有了苦涩的意义,所以颜色语素“黑”在这里表示“灾难的,苦涩的”。而生活中常见的如“黑色幽默”等词也是属于此类。

“黑”在一些词语中表示“受委屈的,没有希望的”义。如“职场小黑人”指在职场经常受委屈、被歧视、被遗忘,处于底层的人;“黑生活”指貌似光鲜亮麗的白领们实际上疲惫、苦闷的生活状态;“背黑族”则是替人“背黑锅”、受冤屈并从中牟利的人。

此外,由于“黑”色的物理特性,“黑”还象征“没有尽头,极限的”意义。物理学家认为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混合而成的,如果物体全部吸收则显示黑色,全部反射就显示白色。正是由于黑色的这种物理特质,人们就用“黑洞”来指代能吸收一切物质的不明物体。黑色词群中的“婴儿黑洞”“流浪黑洞”正是采用了颜色语素“黑”的这种语义。

通过对“黑色词群”中颜色词的分析,我们发现了,在这23个词语中,语素“黑”大多数表现为非颜色意义,且这些非颜色意义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语言应用中,这些语义的使用频率差异也较为明显,其中表示“秘密、非法的、不公开的”词义使用频率最高(见表3)。

通过对颜色语素“黑”与词义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黑”除去本身的意义,其联想意义大多为贬义。这是因为单纯表示颜色的语素或词,反映的是一种客观存在,本无其他意义,但经过人们的联想、概括和引申等方式就产生了大量的颜色词。由于各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因素有所不同,不同民族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有一定的差异。在汉语中,“黑”则逐渐成为承载贬义最多的颜色语素。

《说文解字》:“黑,火之所熏之色也”。也就是说,“黑”的本义是烟熏火燎的颜色。黑色是我国古代五大正色之一,在夏商、秦以及汉初是崇黑的,黑色象征庄严和尊贵。汉朝以后,“黑”逐渐成为不祥之色,承载了卑微、晦气、萧肃、凶杀、死亡等文化内涵。最为明显的就是称平民为“黔首、黎民”,而“黔”“黎”都是黑色。此外古代犯人充军往往要在脸上刺青以示惩罚和侮辱,而刺青也多用黑色。在现代,正式场合男士着黑色西装,女士穿黑色礼服同样象征典雅、庄重,后来产生了“非法的,秘密的,反动的、狠毒的”等象征意义。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黑”的象征意义由古代的偏重褒义发展为现在偏向贬义,这种象征意义的变迁在很多颜色词中都有体现,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与分析。

综上,新词语词典编年本中的颜色词群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们主要有三个来源:最多的为新造词,还有一部分旧词新义和吸收方言词。就语法方面而言,这些词语全部为复合词,词性以名词性为主,结构则以三音节和四音节词语最为常见。在语义上,颜色词数量和在总数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白色和黑色词群。此外,通过对“黑”色语素与词义关系的分析我们还发现了“黑”色语素义由褒到贬的变迁过程。总之,颜色词是一类特殊的词,不仅分类众多,构成方式灵活,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新词语中的颜色群,它们紧跟时代的脉搏,及时反映了颜色词义的变迁。本文只是就新词语中的颜色词群的来源、语法、语义特征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分析,更深入的研究还有待以后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王红梅.新词语词群对汉语词汇系统的丰富与发展[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50~52.

[2]侯敏,周荐.2008汉语新词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侯敏,周荐.2009汉语新词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侯敏,周荐.2010汉语新词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5]侯敏,杨尔弘.2011汉语新词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6]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程佳 何伟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