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瑞利
摘要:《重庆故事》是重庆纪实传媒有限公司自办的一档电视纪录片栏目,其作品在“渝派”纪录片现实题材领域形成了走向深入的缀结,成为“渝派”纪录片一个立足重庆“大城市、大农村”的纪录片流派特有的面相,同时也显现出对“渝派”纪录片特殊的建构性作用。
关键词:重庆故事;“渝派”纪录片;现实题材;建构性作用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7--01
欧阳宏生先生在《纪录片概论》里曾指出,“纪录片在发展过程显现出纪录片的创作和地域文化、经济和社会之间的紧密关联。在一定的区域,纪录片创作呈现出比较鲜明的特色和共同的倾向。从这个意义上讲,纪录片创作流派已经形成。”[1] 这里我们指的“渝派”纪录片,在内涵上讲是,根植于重庆地区的人文、自然环境,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并致力于逐渐形成流派特征的纪录片作品,从外延上讲,指的是以“渝派”纪录片人为创作主体创作编导的一系列作品。
一、现实题材创作风格的缀结
2007年,重庆广电纪实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成立,重庆电视台原科教频道改版成为纪录片的专业频道,即重庆电视台新科教频道。随着重庆电视台新科教频道改版成为真正的纪录片频道,重庆电视台新科教频道的带头人、著名的纪录片编导雷卫提出了“渝派”纪录片的概念。短短几年过去了,“渝派”纪录片名声大振,逐渐闯出了区别于“京派”、“海派”、“西部派”等纪录片流派,具有自己鲜明特征和创作风格。“渝派”纪录片创作主体的领军人、著名纪录片编导雷卫喜欢用黄桷树来形容“渝派”纪录片:“它关注个体的个性化生存,关注当下美学中看来几乎已经缺失的血性和悲壮,展现人性中的强韧和大无畏的勇气。”[2]
从“渝派”纪录片现实题材创作风格的角度来看,《重庆故事》从2011年3月份开播,是重庆新科教频道自创的一道精美大餐。从开办之初,《重庆故事》就明确定位于“一档讲述人物情感类故事”的短纪录片。如,《重庆故事》开播的样片《再放一次电影》。本节目的主人公徐承伙是重庆市巴南区鱼洞社区一名农村电影放映员,他在农村已经放映了30年的电影,但却在2010年6月查出患有了淋巴癌,在不知道自己还能够活多长时间的情况下,他拖着虚弱的身体,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再放最后一次电影的心愿。徐承伙是重庆市一名普普通通的平凡人,编导却以强烈的故事性讲述了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以细腻丰富的情感镜语临摹出了这样一个平凡人的坚守和信念,故事真实,震撼心灵,从而正式隆重地揭开了《重庆故事》亮相的面纱,加之《老爸驾到》、《开年大戏》、《片警》等作品相继的重磅出击,《重庆故事》“主要通过影视特有的语言客观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人物事件,从而准确细腻地刻画这出这些事件中人物的真情实感,由此展示出芸芸众生在社会变革与发展过程中,不断进取、勇于开拓、坚韧不屈的性格特点与精神风貌”的节目宗旨逐渐明晰和缀结。由此来讲,《重庆故事》的节目展现给我们的就是一株石缝中倔强生长的黄桷树,顽强、质朴、真实、悲壮、苍凉,这也是“渝派”纪录片留给我们最大的作品风格和美学特质。
二、现实题材创作资源的统合
从外延上讲,“渝派”,顾名思义,是指以大重庆这个范围的创作者所创作形成的纪录片整体体现出来的风格特色。在作品的出品方面,长短结合,“渝派”纪录片呈现出长线和短线两条腿走路的态势。在长线节目的生产上打造精品,如《巴人之谜》、《江上风清》、《旅馆》、《细细的小雨》、《陈小梅进城》、《进城》等;为保证频道的日常运转,开设常规纪录片栏目,如近年曾相继创办的《巴渝人家》、《纪录重庆》、《真实》等日播栏目,年播出量达到近千部。长线精品虽然在深度上无可挑剔,但作品题材往往拘泥于宏大的叙事主题上,创作周期较长,成本较高,而栏目短纪录片因节目播出的压力,制作周期一般都不可能长,拍摄时间段,很难融入当地的生活,尽管拍摄的画面漂亮但是往往深度不够。对于“渝派”纪录片的统合效应,《重庆故事》在现实题材的创作上形成一种独有的向心模式,作为以纪录重庆生活百态为理念的常态栏目,注重对人和事件原委的探究,而“故事的讲述”和“人物情感的表达”又相辅相成,互为犄角,使重庆这个流派在题材把握上,在对生活的关注上,更全面,更完整,更深入。作为重庆电视台新科教频道自办的一档电视纪录片栏目,它面向大重庆城市、乡村生活的封面,关注社会底层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与真实事件,制作周期短、反映及时,构成了“渝派”纪录片创作最为迅捷、广泛的基本面。特别是一些区、县纪录片,重点也是关注当地的风土人情,挖掘本土的人文特殊性。
从此向度来看,《重庆故事》开辟了现实题材创作的另一个维度。《重庆故事》播出的节目中,既有频道节目创作团队的制作,还有大量区、县台的制作,串起了“渝派”纪录片以重庆电视台纪录片部的创作队伍为核心,以区、县电视台创作人才为补充在现实题材创作资源上的统合。原重庆广电纪实传媒老总、“渝派”纪录片的领军人雷卫曾经说:“区、县纪录片的生产使渝派在纵向上不但拥有了持续稳定的量的生产,在横向上也在拓展题材的宽度,使纪录的力量在巴山渝水之间到达了生活的每一处筋络。”
由此,纵观近两年“渝派”纪录片的创作,从长线精品打造到辐射区、县的栏目日播性短线节目,“从最广泛的现实中寻找素材;在生活的流程里捕捉感动;以贴近和融入的方式呈现生命的尊严”,以直面世象人生的现实题材占据了多数,成了“渝派”纪录片共同的底色。“渝派”纪录片的创作主体以重庆电视台纪录片部的创作队伍为核心,以区、县电视台创作人才为补充,采用用梯队培养、梯队选拔、点面结合的方式来整合自己的创作人才队伍,已经成为了一个涵盖大重庆的纪录片的创作群体。
总之,《重庆故事》作为一档以重庆人为主体的人文情感电视纪录片栏目,自开播以来,一直深受观众的喜爱,是电视纪录片栏目洗尽铅华后最可能达到的洗练形态,其节目在现实题材创作风格上的缀结和创作资源上的统合为“渝派”纪录片在开宗立派的建构上注定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注释:
[1]、欧阳宏生.《纪录片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版,334页
[2]、雷卫.《号子一声两岸响——论电视纪录片“渝派”的风格》.《纪摘》第13期,2009年1月(专刊),中广协纪录片工作委员会西南中心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