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迪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人才匮乏现状

2013-04-29 04:13农布七林阿新
青年文学家 2013年7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迪庆保护

农布七林 阿新

项目类别:2010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0Y486(艺术学)

摘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现代化的文化转型过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长的文化生态环境在迅速变化,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濒临失传、变异、同化。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议题,我国近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了保护和抢救的力度,并且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保护体系。怎样保护和抢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非物质文化保护人才的基本情况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选择了三江并流腹地多民族聚居地——云南省迪庆州作为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地。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县、乡文化馆站,民间艺人等各个环节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与分析调研,探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迪庆;非物质文化;保护;人才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7--02

迪庆州地处滇川藏交界地,属三江并流腹地,基本海拔在3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山区。境内辖三县,分别为香格里拉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及德钦县。境内居住着藏、傈僳、纳西、彝、苗等15种少数民族,其中以藏族人口最多,其次傈僳族和纳西族,是一个多民族杂居、文化多样化、生态多样化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全州居住着34万人口,地广人稀,各民族多元文化并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

1、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

迪庆州于2008年底成立文化保护中心,保护中心现有事业编制职工6人,学历结构:硕士2人,专科3人,中专1人,职称结构:副研究馆员2人,馆员2人,助理馆2人。多数职工缺乏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整理应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研究能力较薄弱,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工作能力、范围主要局限于做项目申报、材料整理等事务性工作。

2、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基本情况

乡镇文化站是文化事业最基层的职能部门,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最直接的文化活动窗口,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关键、最直接的实施窗口。迪庆州辖区的三个县的乡镇分布情况分别为香格里拉县11个、维西县10个、德钦县8个,全州共有29个乡镇文化站,一乡一站或者一镇一站,在编职工76人,人员编制多数一人一站,少数文化站一站多人。普遍存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绝大部分职工是非文化专业人才,不具备文化工作基本能力和专业素质,同时还兼职乡镇其他工作岗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体制问题,县文化局对文化站只有业务指导的关系,没有人事管理的权利。乡镇文化站的人事问题是直接由乡政府管理,安排人事岗位的其他客观因素,造成专业不对口;而另一方面是缺乏专业对口的文化管理人才,尤其是非物质文化保护方面的人才。据走访调研数据显示,比如德钦县羊拉乡文化站,在编人员8人,其中有文化工作能力的只有2人,其余6人都不具备文化管理和文化保护的专业素质;奔子栏乡文化站,在编人员7人,其中有6人不具备文化工作的条件,香格里拉县东旺乡文化站工作人员是纳西族,不懂藏族语言,语言的障碍,制约了该辖区藏族文化的具体保护和开展工作,类似案例是迪庆州各级文化管理机构普遍存在的现象。形成在工作过程中边学习、边积累工作经验,以此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先上岗、后提高” 的现实问题。

3、民族艺术传承人及项目立项基本情况

目前迪庆州辖内拥有包括歌舞、民间文化等方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承人5人(每年由国家给予8000元补贴),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承人43人(每年由云南省给予3000元补贴),还有民间艺术传承人107人。目前已经申报立项的国家级6个项目(其中包括《迪庆锅庄》、《维西阿尺木刮》等)、省级项目16个。下拨的专项经费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工作、收集整理工作、扶持手工艺变成商品等项目。以德钦县为例,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库,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补充材料完成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建立工作。公布了藏族壁画等4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9个传统文化保护区,4个民族民间歌舞之乡,70名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一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德钦县奔子栏锅庄、奔子栏传统文化保护区被收入名录,白扭等14名民族民间艺人被命名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奔子栏锅庄和建塘锅庄合并为迪庆锅庄被收入名录,奔子栏锅庄艺人徐桂莲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二、政府对非物质文化保护的举措

在云南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迪庆州文化兴州的战略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得到了高度的重视,迪庆州政府开办了非物质文化保护培训班,同时启动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工作,其内容包括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手工艺、民间文学等等方面,民族民间文化分类梳理了219个项目,其中有107个项目有传承人。2005年开始,按国家统一称谓叫“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国家财政部、文化部颁布实施方案。到目前为止,188个行政村29个乡镇普查工作已基本结束。其主要手段一方面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另一方面是带领群众进行活态传承和静态保护。其中活态传承应作为该项目重点,展开了一切与之有关的保护、抢救、传承工作,开办了6个传习所,德庆弦子、阿尺木刮等等。其他传承方式主要有:利用节日中组织广泛传承、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承、家族式传承、手工艺培训班的传承等等。比如,以奔子栏锅庄为例,每逢节庆日,作为传承歌舞的契机,组织安排民间艺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将奔子栏锅庄传授给年轻人,并力求形成长效机制。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

1、保护人才的匮乏问题

人才是一切事业的核心保障,没有合理的人才结构将制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实施和有效工作。根据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数据显示,非物质文化保护人才的匮乏是当前迪庆州存在的普遍现象,在80多人的文化工作在职人员中,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不到30%,大多数人员的工作能力仅限于上传下达、事务性的日常管理工作,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能力、保护能力、传承能力的专业人才。

2、培养传承人所面临的制约

由于外在环境、资金等方面的制约,很难对民间文化传承人的进行系统的培养和科学的管理。传承人的培养应该按文化保护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有计划、有目的,可操作性强的、科学的培养模式,而不是见子打子的表象性传递民族民间文化。由于各种外在因素,民间自然传承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健康发展和有效保护。

3、外来文化的冲击

民族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是我们要让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自然变化,遵循文化发展的自然规律,尤其是活态文化的继承,必须客观的分析和探索良性传承的轨迹。迪庆自1997年国务院宣布确认为“香格里拉”后,旅游成为全州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外游客大量涌入迪庆观光旅游,原本静谧的世外桃源变得喧嚣热闹,各种外来文化也纷纷涌入,形成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织、各民族多元文化并存,产生了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局面,对本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带来极大的影响,面对着被冲击、被变异、被同化甚至的严峻考验。

四、改进保护文化遗产工作和人才匮乏的思考与研究

1、保护单位对民间文化保护做导向性的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对此项工作的总体部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真实性和整体性的保护原则。全面收集非遗项目的实物、资料,并登记、整理、建档;为该项目的传承及相关活动提供必要条件;有效保护该项目相关的文化场所;积极开展该项目的展示活动;向负责该项目具体保护工作的当地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报告项目保护实施情况,并接受监督。必须动员全社会引起关注,文化职能部门要做好关于保护和传承方面的导向性工作。

2、静态保护和活态传承的扩张

在保护工作中,静态保护和活态传承相结合的方式,而重点在于活态传承。应该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下,各级文化机构进行科学、有序的组织一切有利于传承保护工作的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实现对现有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已经流失的民间文化的抢救恢复工作。

3、尽量挖掘传承人,加强传承和保护

传承人(民间艺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而且普遍年龄都较大,必须尽早尽快挖掘和发现传承人,并且组织培训、传习濒临失传的民间文化艺术。比如开办民间工艺文化培训班、民族民间歌舞方面,培养专业的传承人才、研究人才,与民间艺人接轨。

4、进一步创新和改进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

根据各民族文化生态的共性特征与个性差异,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情况的差异,制定相应的保护传承规划,组织、实施科学合理的传承计划,避免在传承中流失、传承中破坏。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庞大的系统工程,政府引导、全民参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良性发展的必然途径。改革文化站工作人员用人体制,转变专业不对口、流动性强的现状,引进专业的文化保护人才,进一步提高各级文化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推进。

参考文献:

1、《迪庆藏族自治州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2、《迪庆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集萃》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年8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迪庆保护
迪庆州推进涉藏地区和谐繁荣发展实践经验研究
迪庆州喜迎党的二十大 优秀美术作品选登(一)
云南迪庆铜铅锌硫化矿浮选分离研究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启示
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实证分析
以影像为载体的河南非遗文化传播探究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梧州龙母文化动画剧本研究
迪庆藏族歌舞内容和形式演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