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韧悲凉的遗民心态

2013-04-29 00:44李蒙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南宋蒋捷

摘 要:在宋末词人中,蒋捷词“别开生面”①,最有特色和个性。他虽然与周密、王沂孙、张炎被并称为“宋末四大家”,但他的词风却与其他三人大不相同,而这种不同,来自于他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遗民心态。

关键词:南宋 蒋捷 遗民心态

蒋捷,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县)人。他在咸淳十年(1274)参加了南宋最后一次科考,中了进士,但随后几年元军便占领杭州,灭亡南宋。蒋捷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节,宋亡后他义不仕元,过着“壮年听雨客舟中”的漂泊流浪生活。刘熙载在《艺概》中曾称赞道“蒋竹山词未极流动自然,然洗练缜密,语多创获。其志视梅溪较贞,视梦窗较清,刘文房为无言长城,竹山其亦长短句长城欤”②。

蒋捷自从三十岁左右经历了南宋灭亡之后,作品中便有一种内在的精神贯彻始终,这便是经历由宋入元而导致的遗民心态。这种遗民心态,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守气节

元朝统治者灭亡南宋之后,开始了对汉人长期的歧视、压迫政策。不仅在政治方面汉族士人得不到重视,在文化上汉族的文人更是沦落到了极低的地位。这样便形成了那个时代独特的一群遗民文人,感受着国家沦丧的悲哀,忍受着窘迫而痛苦的生活。而坚守民族气节的文人,作品中时常包含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坚定的反抗态度。蒋捷的《念奴娇·寿薛稼堂》便是一例③:

稼翁居士,有几多抱负,几多声价?玉立绣衣霄汉表,曾览八州风化。进退行藏,此时正要,一着高天下。黄埃扑面,不成也控羸马?

人道云出无心,才离山后,岂是无心者?自古达官酣富贵,往往遭人描画。只有青门,种瓜闲客,千载传佳话。稼翁一笑,吾今亦爱吾稼。

作为遗民词人,蒋捷始终把民族气节放在第一位,不仅要求自己,也奉劝他人。这首词是他为友人祝寿之词,一般的祝寿之词多为恭维奉承,但蒋捷却借着祝寿的机会劝告友人,处在易代之际的抉择关头,一定要坚守民族大义、人生大节。这位“稼翁”虽然有远大抱负,但在国破家亡、异族高压统治之下,不肯学那“黄埃扑面”,做四处钻营的势利小人。在这个“进退行藏”、急需慎重考虑的时刻,他的确“一着高天下”,不仅因为“自古达官酣富贵,往往遭人描画”,还因为民族气节时刻需要放在首位。青门种瓜,“吾今亦爱吾稼”,这种行为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在于保全气节,“千载传佳话”。由此我们看出,这首词既是歌咏“稼翁居士”,为其提供奉劝之词,同时也是作者自身人生理想与高尚节操的表达。

二、向往隐居

尽管遗民文人们坚定不移地恪守爱国情结,坚决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但元朝入主中原大局已定,无论文人们再怎么反抗也无力回天;于是,眼看复国无望的文人们,将精神上的反抗表现在行动上,便成为消极的隐居终老。正如《金元词论稿》中提到:“大抵当时民族歧视严重……是以汉族知识分子于元蒙统治集团,或因感情隔阂而不愿合作……或因备受倾轧而不肯合作到底,一时间避世高蹈、屏迹幽居之风蔚然以成”。④

蒋捷的词作也有类似表达,如《沁园春·为老人书南堂壁》⑤:

老子平生,辛勤几年,始有此庐。也学那陶潜,篱栽些菊;依他杜甫,园种些蔬。除了雕梁,肯容紫燕,谁管门前长者车。怪近日,把一庭明月,却借伊渠。

鬓边白雪纷如,又何苦、招宾纳客欤?但夏榻宵眠,面风攲枕;冬檐昼短,背日观书。若有人寻,只教僮道,这屋主人今自居。休羡彼,有摇金宾辔,织翠华裾。

这首词借助“为老人书南堂壁”,写出了自己的胸襟与抱负。词中这位老人大约与作者一样,是一个不肯屈节仕元而甘愿隐居终身的遗民。中国文学史中,凡是因时代变动、江山易主而又不肯屈节改仕新朝的隐居之士,多从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以及归耕陇亩的作品中获取精神力量;而异族入侵中原、战火遍布四野的危难时刻,爱国志士们又经常从杜甫的诗歌中汲取道德滋养。作者用狂傲的语气,借助对陶潜和杜甫的效仿,表达自己甘心归隐、远离尘嚣的志向,以此来逃避元朝统治的世俗社会。

三、安于寂寞

选择了归隐便等于选择了寂寞,所以南宋遗民词人的作品中经常能看到寂寞与孤独的表达。但为了将隐居的生活继续下去,他们只能在朴素而枯燥的生活中寻求乐趣,以求得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以《贺新郎·吴江》为例⑥:

浪涌孤亭起,是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帝遣江神长守护,八柱蛟龙缠尾。斗吐出、寒烟寒雨。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翚、掷向虚空里。但留得,绛虹住。

五湖有客扁舟舣。怕群仙、重游到此,翠旌难驻。手拍阑杆呼白鹭,为我殷勤寄语。奈鹭也、惊飞沙渚。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知何处?鼓双楫,浩歌去。

“吴江”即太湖支流吴淞江,上有垂虹亭,起句的“孤亭起”便指此亭。作者不仅用白浪滔天的气势簇拥孤亭腾空而上,而且还赋予其神话色彩,说它是从蓬莱仙山上被海风吹落下来的。然而,一夜之间却发生了巨变,这个被神力保护的亭子,却因巨鲸搅动地轴,把彩饰精雕的飞檐抛入冥冥太空,只剩下一座长桥。我们可以推测,这里的“鲸翻坤轴动”,或许是在暗指元军南下与宋朝灭亡。

下片讲述作者对这种景象的感受,他是以一个隐士的身份来审视这种现实中的巨大变动的。既然垂虹亭是从仙山降落至此,那么如果群仙来到人间,发现这个亭子已经被毁坏时,他们自然也就失去了立足之地。而作者希望将此巨大动荡和危险报告给仙界,但白鹭却已经被吓破了胆,惊飞逃去。在这无可奈何悲从中来之际,作者仰望天空,只见乌云滚滚,星月不知去向,不禁思考这茫茫宇宙、浩瀚无边,何处才是自己可以安身立命的栖身之地。然而作者并不绝望,“鼓双楫,浩歌去”充分表现出自我解脱和自我超越,一种豪情逸致油然而生。可见,在隐居的寂寞生活中,蒋捷也能做到安贫乐道。一方面他会不经意地思考元朝入侵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动,另一方面他也善于从寻常事物中寻找生活的乐趣,赋予其深刻内涵,时而也会体现出对于人生价值、生命意义、最终归宿的思考与感慨,透露出痛苦与超越、激烈与冲淡并存的矛盾心态。

四、回忆往昔

隐居生活简单而质朴,在这样的状态下生活久了,作为遗民词人的蒋捷也会时而想起往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此这种寂寞的心绪经常会与忆昔伤今的悲凉之感相伴而生。比如《女冠子·元夕》⑦: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炧,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元夕”对于南宋遗民词人来说,是一个极为特殊的节日,这个节日往往与临安失陷、国家灭亡联系在一起。在这首词中,作者使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对往日生活与现在生活的对比,表现出对故国的怀念之情。上片前六句和后六句描写昔盛今衰,形成强烈对比。开篇“蕙花香也”,表达了词人对往昔元宵节的深情怀念。随后笔锋一转,展现出晴朗洁白背景映衬下的亭台楼馆。接着,春风吹拂,从宝钗楼下送来一片悦耳的笙箫鼓乐之声;到了晚上,则有琉璃般的灯光耀眼夺目。这几句将嗅觉、听觉、视觉全部浸满元宵节欢乐的气氛,在这样的高潮时刻,作者用“而今”一词,把全篇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虽然也有灯光,确实漫不经心地挂在那里。“况年来”三句,又从心灰意懒出发,侧面反映了当时百姓们的故国之思与对元朝统治的抗拒。

下片点明元夕夜的时间地点,说明还在原南宋的都城临安,抚今追昔之情愈发强烈。故地重游,但南宋已经灭亡,昔日临安的繁华胜景也无法重现,即使向“天公”去借,也无法得到。这句或许是在表达恢复河山的念头。在梦里,作者隐隐听到当年的笙箫,看到了华贵的马车与手持罗帕的妇女在观赏灯景。他想用精美的纸张将这种繁华的“旧家风景”记录下来,传给后世,却听到邻家的少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原来她也在怀念当年南宋的荣华。整首诗叙写了对节日的回忆,本应是一种美好而温馨的感觉,但对蒋捷来说,却成了牵动他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的痛苦根源。

综上,由宋入元的遗民心态,成为蒋捷词作中一个主要的精神根源。这种挥之不去的情结始终影响着蒋捷,使得他的词作中既有对元朝统治的反抗、对民族气节的坚持,又有渴望归隐、向往自由的追求;既有归隐后对寂寞生活与平淡乐趣的描写,又有隐居之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与哀伤。正如《南宋词史》中所言,蒋捷词“比较广泛地接触到当时社会大变动中的各个生活层面,抒写了他的荆棘铜驼之憾与黍离麦秀之悲。既有宏大的历史概括,又有奇妙的微细精雕,而这一切又都与国家败亡、个人流浪的生活结合在一起。竹山词从遗民流浪者这一特殊视界观察、体验与反映当时社会生活与心理情绪,为后人提供了正史无法反映的另一审美艺术境界”⑧。

①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54页。

② (清)刘熙载撰、袁津琥校注:《艺概注稿》,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520页。

③⑤⑥⑦ 杨景龙:《蒋捷词校注》,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26页,第23页,第11页,第32页。

④ 赵维江:《金元词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1页。

⑧ 陶尔夫、刘敬圻:《南宋词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34页。

参考文献:

[1] 杨海明.唐宋词论稿[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2] 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作 者:李蒙,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编 辑:赵红玉 E?鄄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南宋蒋捷
《北京测绘》编委蒋捷教授当选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秘书长
清代中后期词坛对蒋捷及其《竹山词》的接受——以常州词派为核心
《蒋捷·虞美人 听雨》
宋代类书中的博物学世界
浅谈南宋咏史组诗的特点
论蒋捷词亡国之悲的个性化抒写
从服饰表现的视角再议《韩熙载夜宴图》的成画年代
马麟《郊原曳杖图页》与南宋绘画
犹太与南宋流亡文学的比较分析
“樱桃进士”的乱世飘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