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结局与坏结局

2013-04-29 01:13:05张佳玮
世界博览 2013年7期
关键词:北斋凡高肥皂剧

张佳玮

导语:世事无常,流转不定。哪怕是虚构得精美的小说,终于是花无百日红。

世界人民都有一点子可爱的执拗,会追究“下场”与“结局”。这般思量来,每个人都是一则格林童话或肥皂剧。格林童话以“汉斯和公主最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一直到死”为套路,肥皂剧以“好人们大团圆,坏人们进班房”为模版。在每个故事结束的时候,大家吁一口气,自得其乐。如此这般,人民习惯了肥皂剧式的日常生活,常思谋着一个固定套路。举凡小说戏剧,都愿意把包青天简化成居委会调解员,把奸臣都描述成皇帝的老丈人,总之吧,把天下大事,都描述成人民喜闻乐见的家长里短。当一切都家庭化日常化之后呢,就能够来思谋命运和结局了。人民习惯的“好结局”,是封妻荫子、满门富贵、功成名就、名满天下,最好死时床前儿孙满堂,哭孝送终。

可是如果愿意扫兴些,就会发现,这种算法,甚不靠谱。因为世事无常,流转不定。哪怕是虚构得精美的小说,终于是花无百日红。我有朋友读《三国演义》,见天下三分,刘皇叔终于扬眉吐气坐领汉中王,乐何如之。一听说后来关羽要走麦城、先主要白帝托孤、诸葛亮要秋风五丈原,愤然罢看,理由就是:忒惨了!都没好下场!

比如吧,有个人当了两天干部,经常被降职,经常穷得要死,自己很得意发明了省钱法:把钱都吊在房梁上,让自己拿起来不方便——其实就是“看你这狗爪子还去拿钱!”。要送朋友走时,没钱买酒,请人喝杯水就算了。老了老了,被发配到边陲,米都吃不到,只好幻想房东哪天拜祭搞仪式,可以他吃鸡。临老了,有机会回故乡了,死在半路上——嗯,这是苏轼。

比如吧,有个人去打仗,受一身伤;二十来岁丢了工作,买不起书,租书;租个房子,洗澡的设施都没有,只剩桌椅床这些家具。吃不起饭,去咖啡馆里只敢咖啡,还总结出“我饿了之后看画特别有感觉的歪理”。好容易成了名,却因为失眠和旧病而痛苦不堪,最后熬不住自杀了——嗯,这是海明威。

比如吧,有个矮胖子年轻时学人做生意,大亏本,只好刷字卖钱。临到后来,学精乖了,背着一屁股债时,就先跟出版商谈合同,拿了笔钱,大肆挥霍,咣当当喝咖啡,写文章。写完了,背信弃义交给另一个出版商,再拿钱,把家里装修得俗不可耐,再欠债。如此欠了一辈子债,最后喝咖啡太多,喝死了——嗯,这是巴尔扎克。

伦勃朗前半辈子很顺利,但36岁往后,一半因为不会理财,一半因为顾客少,穷得不得了,只好靠自家女人接济。可以说:按我们日常生活幸福美满的标准看,许多留名千载的人物,都谈不到“好下场”。当然他们留下了千秋万岁名,但身后事毕竟寂寞得很。

但话说回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王阳明曾因为得罪宦官,被廷杖贬谪;后来军功无数,但只得了空头赏;老来乞归,死在半路,一身功名极盛,却没过几天好日子。可是他的遗言是“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我们不是他,没法了解他内心是什么感受。但他如此心安理得,就是好了。

理想主义者们是一类奇异的存在。当他们开始走那条路时,就很难用肥皂剧式的眼光去评断他们了。人这辈子富贵容易,心安理得最难。19世纪中期,日本瓷器往欧洲运时,会拿浮世绘当外包装,以免碎裂。大概1865年,法国画家费里·布拉克蒙拿了张包装纸——葛饰北斋的作品——去给年轻画家们看,瞬间让那批年轻画家倾倒。莫奈太迷日本了,晚年有了些钱,去吉维尼镇置了地,连房带院买下来,生造了个不规则椭圆的池子,在池上修了座日式拱桥。桥漆为绿色,跨越池塘;水菖蒲、百子莲、杜鹃花科的观赏植物和绣球花环池而居,柳树和紫藤悬垂水面,让水的色调更趋深蓝,水面漂浮着粉红色的睡莲。

凡高没莫奈那么有钱,但他还是爱日本画,尤其是葛饰北斋和歌川广重的作品。他买了大堆浮世绘挂家里,还跟兄弟写信,自我陶醉:“我都不需要去日本,一睁开眼睛看到画,我就在日本了!”后来他大概也觉得这样挺怪,就跑去南部的阿尔勒。

凡高到死都没去成日本,但他觉得满意了。在阿尔勒,他独居画画,觉得自己找到了足以从事一生的事。现在你去阿尔勒,当地商店卖的画册,都会放上凡高这段话:“看日本画的人,该像个哲学家、聪明人似的去丈量地球与月亮的距离吗?不;该学习俾斯麦的政略吗?不。你只是学会描绘草,然后是所有的植物,然后是所有风景、所有的动物、最后是人物形象。你就画着这一切,度过一生。要画这一切,一生都还太短。你应当像画中人一样,生活在自然里,像花朵一样。”

能找到愿意一生从事而不厌倦的事情,某种程度上,就算是功德圆满、有了好结局了。

猜你喜欢
北斋凡高肥皂剧
葛饰北斋与浮世绘
幼儿100(2022年34期)2022-09-08 05:10:34
重寻巨浪:不为人知的葛饰北斋
当代美术家(2021年4期)2021-09-13 02:13:48
新·北斋展
BOSS臻品(2019年2期)2019-04-02 03:11:14
为什么称电视剧为肥皂剧
得不到的爱:凡高充满挫折和失落的爱情
艺术品鉴(2017年11期)2017-04-23 05:17:28
凡高的左耳
肥皂剧促进了女性解放
37°女人(2016年1期)2016-01-13 16:27:17
从《向日葵》看凡高的生命精神
学习月刊(2015年24期)2015-07-09 03:42:02
审美·受众·娱乐:新时期中美“肥皂剧”对比研究
电影评介(2015年7期)2015-03-19 01:08:16
肥皂剧也能造巨星
东方电影(2015年4期)2015-01-10 08: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