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眼中的中国和世界

2013-04-29 01:13:05栗月静
世界博览 2013年7期
关键词:李光耀新加坡政治

栗月静

(导语)这可能是已89岁且疾病缠身的亚洲智者李光耀最后的政治遗嘱。

“中国已经统治了亚洲,还将变成世界的领袖。美国还没有变成第二等的力量,但是其政治领导人无能,做出不受欢迎的决策,体现了它的衰落。俄罗斯、日本、西欧和印度不过是陈旧的官僚机构。如果伊朗获得原子弹,中东的核战争将不可避免。”这些直率大胆的结论,出自现代新加坡的奠基人李光耀之口。

李光耀不但是1959年到1990年的新加坡总理,还是过去半个世纪里的亚洲顶尖的哲学家。弹丸之地的新加坡对李光耀的智慧来说太小了,随着影响力的增强,他的兴趣扩展到了全球。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各地的政坛领袖、商界大佬、学者和记者纷纷奔赴新加坡,走上向李光耀取经的朝圣之旅。

《李光耀,大师对中国、美国和世界的见解》一书可以看做是已经89岁且疾病缠身的李先生最后的政治遗嘱。本书以访谈为主,还添加了多年来李光耀的演讲录和文章,作者是哈佛大学政府学院的教授格雷厄姆·阿利森和美国前外交官罗伯特·布莱克威尔。

本书主要关注李光耀的预言。两位作者几乎对他的观点不加评价,留给读者自己来理解。除了新加坡,李光耀主要关注中国,他说,中国必然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力量,而且中国是作为中国被接受,不是成为西方社会的荣誉成员。尽管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还是面临多重困难,主要的是缺少法制和腐败的普遍蔓延。他认为中国领导人最害怕的是贪污这种腐蚀性的污点导致的民众怨言。外国人很难学习的汉语是另外的障碍,这让外人很难融入中国也很难被中国融入。

所以他下了结论,中华文化不允许自由交流和思想竞争。因此,他才定英语为新加坡的国语。

虽然中国和美国的竞争不可避免,但是李光耀指出,对抗不一定是必要的。美国人不应该期望一个民主的中国,李光耀说:“中国不可能变成自由民主的国家,如果这么做,就会分崩离析。”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都是皇帝统治着,如果人民不同意,“就砍掉脑袋,而不是数人头(投票)”。

尽管美国面临政治僵局和债务过多的难题,但是李光耀对美国的未来和其在世界上的角色持乐观态度,他认为,美国的创造力,适应能力和革新精神能让它解决自己的困境,重新获得竞争力,“美国人总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所以他们经常能成功”。

不过李光耀依然担心美国市民社会的崩溃,这主要表现为个人权利疯长和权利文化的蔓延,社会学家已经向美国人说明,衰落不是美国人的错,而是经济体系的原因,李光耀认为,一旦慈善变成一种权利,靠救济生活的耻辱感就消逝,这必然消耗政府资源,结果只能导致未来一代的巨大负担。同时,美国的政治家为了赢得选举,踢起了政治皮球,这必然失去民众的信任。

李光耀还直言不讳地指责沙特阿拉伯,说它通过资助清真寺和宗教学校,支持伊斯兰极端主义。李光耀认为,西方的应对之策是支持伊斯兰温和派,让其获得发展。李光耀认为如果极端派压制了温和派,就会变成神权专制国家。如果伊朗获得了核武器,其他伊斯兰国家,比如沙特阿拉伯和埃及也就会去研制核武器,这会导致地区核武战争的威胁大增。

李光耀心中的三位政治英雄是戴高乐、丘吉尔和邓小平。他崇敬这三位的原因在于,他们都是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在处于弱势的情况下通过勇气和决心赢得胜利。领袖是天生的,李光耀是这一观点的坚定信徒,他认为要根据成就来判断领导人的功过,他说,“严峻的考验是行动而不是承诺”。和他的三位政治英雄一样,李光耀在新加坡这样一个不被关注的地方崛起,通过最大限度的努力,让自己成了世界的一位智者。

题目Lee Kuan Yew:

副标题:The Grand Master's Insights on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World

作者 Graham Allison and Robert D. Blackwill

麻省理工出版社

页码186

定价$17.95

猜你喜欢
李光耀新加坡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学生天地(2020年4期)2020-08-25 09:07:5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海外星云(2016年5期)2016-05-24 09:23:50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
小学时代(2016年36期)2016-02-25 06:28:56
中国知识分子观念中的李光耀图谱
东南亚研究(2015年2期)2015-02-27 08:30:57
李光耀回忆录——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
学习月刊(2015年7期)2015-02-25 10:5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