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失控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2013-04-29 21:35薛婷杨欢欢
新闻世界 2013年7期
关键词:网络舆论

薛婷 杨欢欢

【摘 要】网络信息传播,改变了社会舆论的环境,形成了网络舆论环境并在各种话语的角逐中显现出了失控现象。本文从网络舆论主体的视角审视时下已经出现的网络舆论失控现象的表现、成因并就应对、防范网络舆论失控现象进行了相关思考。

【关键词】网络舆论 舆论失控 舆论主体

网络媒介因其自生特有的优势,成为各种话语的角逐场,并衍生出崭新的网络舆论场。所谓网络舆论是指在网络环境中, 公众对社会现象和问题公开或匿名表达意见、态度、情绪等, 并在交相互动中不断对外在现实产生影响直至出现相对稳定的意见分布。①

一、网络舆论失控现象的表现形式

网络,一个观点的自由市场,在这个市场上,网络舆论一方面既是监督社会和推进民主化进程的利器,比如近几年的“躲猫猫”、“邓玉娇案”等网络热点事件就很好的体现了网络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不容忽视的是,网络舆论失控现象也越演越烈:网络谣言此起彼伏;网络舆论暴力从不消停;虚假民意混淆视听。

这些网络舆论现象带来了恶劣的影响。比如网络谣言将谎言包装成事实,煽动处于未知和恐慌之中的公众情绪,引发公众的集体无意识行为,严重扰乱了网络环境和社会秩序。而网络暴力往往来源于大规模的人肉搜索和非理性的言论表达,网民通过人肉搜索,将当事人的隐私信息挂在网上,并且通过各种极端言论发泄暴力情绪,直接影响了当事人的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至于网络虚假民意,反映的只是一部分人或团体的利益,是以偏概全、混淆视听的做法,这种做法对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以及现实生活危害极大。

二、网络舆论主体的特点

所谓网络舆论主体,本文界定为在网上进行意见表达的网民。“因特网成为造成舆论的有力工具;因特网使用户自己成为舆论的组织者”。②网络舆论主体是网络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和直接推动者。

1、浅阅读习惯的形成

互联网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形态和信息消费方式。再加上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个体均笼罩在烦躁与虚浮之中,凡事都推崇速度和效率。在信息的接受方面,人们总渴望花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的信息,因而对信息的消费出现一种速食化的现象。这种速食化现象促使浅阅读习惯的形成,使得受众对信息的接受是处于一种表面的、浅尝辄止的状况,并没有对信息有深入理解。

2、人人都有话语权

在传统媒体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媒体几乎拥有话语权,直接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而传统意义上的受众,所拥有的话语权是相当有限的,有限的媒介接近权就决定了其不可能拥有相对等的话语权。受众规模的庞大和话语权的有限性这一矛盾,在网络时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在互联网席卷而来的今天,信息传播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的集成性、普遍性和终端一体化,使得受众的媒介接近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任何一个个体都拥有“我的媒体”,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事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活动,出现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现象。

3、个体意识的觉醒

个体意识也就是自我意识,可以简单理解为是个人的思想、情感、兴趣和价值取向等的总和,是个体对社会关系和社会事件的一种反映,是以某个个体为本位的。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个体意识处于一种被遮蔽的状态,个体意识基本上要屈从和服从于群体意识。而群体意识不等于个体意识的总和,群体意识的极度强化必然会抹杀人的个性和批判精神,从而塑造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人和单向度的社会。

互联网时代,个体意识逐渐觉醒。无论是草根阶层还是精英阶层,无论是专业的传播者还是非专业的传播者都积极参与到社会传播活动之中,对各种社会事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就使得同一社会舆论事件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4、信息传播非组织化

传统的大众传播,如报纸、广播、电视等,是一种专业化的、组织化的传播。作为一种组织化的传播,一般大众传播都有着自己的组织规范和行为准则,而这些规范和准则对组织中的每一个个体、每一个环节都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一切媒介都要重新塑造它们所触及的一切生活形态。③当然,web2.0时代也塑造了新的生活形态,信息传播出现非组织化倾向。媒体数量增多,个体的媒介接近权得到满足,信息的收集、编辑、发布等完全可以脱离组织由单个人完成。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兴趣、审美标准、价值取向等,新闻的把关不再是以组织利益为标准。

三、从网络舆论主体的角度分析网络舆论失控的原因

1、浅阅读习惯易形成碎片化认知

在信息消费速食化的今天,浅阅读习惯容易使我们获取新闻信息时犹如囫囵吞枣一般。看似是知晓掌握了新闻信息,但若要较为全面地讲述新闻的来龙去脉,大多数人往往又是做不到的。因而事实上大多数人对新闻信息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层,或者只是零零碎碎,模模糊糊的知晓个大概。这种对信息的断章取义、碎片化认知极易为虚假新闻的产生、错误舆论的滋生提供土壤。

2、扩大的话语权影响了信息的真实性

人人有有麦克风的负面效应就是我们很难确定信息的真实性。网络时代,信息的把关人是每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的把关并不受组织规范的约束,并不具有严格的程序性。在这种把关环节下产生的信息,往往具有报道不实,报道不充分,报道片面化的倾向。这些倾向,也为假新闻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3、参差不齐的媒介素养,影响舆论的正常运转

人人都在利用媒介,人人都在阐发观点,人人都在关注并评论各种社会事件,个体意识正在觉醒。而在网络环境中,不同的阶层,不同媒介素养的传播者的文化水平、政治觉悟、专业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使得个体对同一社会事件的评论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截然对立。而评论又是一种个体倾向的表达,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它往往对舆论的发展走向起到出乎意料的作用。网民数量的庞大与其媒介素养水平的参差不齐,可能会影响整个舆论环境的正常运转。比如批判和质疑精神的缺失,可能会出现错误舆论的一边倒现象。

4、非组织化使得舆论过于分散

在网络环境中,信息传播出现了非组织化的倾向。每个个体在进行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时,都有自己的宗旨和出发点,有的人可能是为了炒作,有的人可能为了出名,有的人可能是为了宣传,有的人可能是给竞争对手抹黑,有的人可能就是纯粹的出于兴趣和爱好等等。不同宗旨、不同出发点、多种利益相互缠绕,使得信息的生产和评论的发表成为利益角逐的手段。而多种声音,多种观点,必将致使舆论过于分散和松散,这对于主流价值观和凝聚力的塑造带来损害。

四、加强舆论引导,构建和谐网络舆论环境

1、媒体资深评论员等发挥舆论领袖作用

资深评论员一般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文化素养,并且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和知名度,其评论的跟帖率、点击率一般都较高。在融媒时代媒体的资深评论员应该善于发挥舆论领袖的作用,积极对各种社会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用有速度、深度的评论去抢占舆论市场,为正确舆论导向的形成保驾护航。

2、发挥传统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优势

话语权的扩大,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多种声音,多种信息源,使得人们陷入信息海洋中。主流媒体应该利用自己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充当舆论引导的中坚力量,保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为人们廓清纷繁复杂的舆论局面,在保证舆论舆情得到反应的同时,做好瞭望哨的工作,力求舆论生态的平衡。

3、弘扬主流价值观,尊重多元价值取向

在网络时代,不论是组织化的群体还是非组织化的个体,应该积极主动将弘扬社会主旋律、塑造主流价值观作为信息生产和传播的导向,通过各种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积极引导舆论,最终做到殊途同归,回归到真善美和以国家利益为主的价值取向上来。当然,塑造主流价值观并不是摒弃个体的利益和价值取向,而是在尊重个体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前提下,让每一个个体既有说话的权利,也避免其滥用说话的权利。因为个体的话语,口碑相传的群体分享式传播必定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在全民媒介素养水平还没达到较为理想的程度之前,塑造和弘扬主流价值观是当下较为稳妥有效的途径。

4、提高全民媒介素养水平

在纷繁复杂的媒介环境下,海量的信息一方面使得人们置身信息的海洋之中,汲取生存的养分;另一方面又常常使得人们深陷信息的漩涡中,难以寻找前进的方向。对于网民而言,唯有积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水平,真正做到媒介为我所用,才能在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中,做一个理性的发言者,为建设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①田卉、柯惠新,《网络环境下的舆论形成模式及调控分析》[J].《现代传播》,2010(1)

②杨曼,《试论英特网对舆论的影响》[J].《新闻记者》,1999(2)

③埃里克·麦克卢汉:《麦克卢汉精粹》[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205

(作者:均为华中师范大学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传播学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网络舆论
社会热点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及应对研究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网络舆论引导
魏则西事件网络舆论传播探析
社会化媒体对网络舆论环境的重建
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媒体如何做好新闻舆论工作
“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研究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