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际和谐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2013-04-29 21:18谭明贤张玉洁
青年文学家 2013年7期
关键词:创新

谭明贤 张玉洁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根本途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不是随意盲目的,而是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和谐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正面疏导教育法、典型示范教育法、鞭策勉励教育法、自我内化教育法。

关键词:人际和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作者简介:

谭明贤,男(1986-),江苏连云港人,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务员,主要从事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张玉洁,女,淮安市张码小学,主要从事文学语言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7--0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方法创新是创新的重要内容与形式。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根本的内容没有变,我们的优良传统也还是那一些。但是,时代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1] 因此,在今天人际和谐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中有些方法应该弘扬,有些方法应该舍弃,有些方法应该发展创新,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

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正面疏导教育法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意识形态色彩,是对交往主体和社会主流思想的全面教育,抛去对思想的规范和引导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就丧失了其育人意义。但是,长期以来“上传下达、居高临下、单向施教”的传统灌输式教育方法,使思想处于个体之外,难以内化为其精神修养,甚至为此遭到了个体的反感与排斥。所以,必须营造一种以“交流、对话、民主、平等”为特征的正面疏导和思想沟通,在沟通中展现社会对个体尊严的重视,使其在“平等、真诚、尊重、理解”的氛围中感受思想的魅力,自觉内化思想,提升精神境界,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效。

探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载体,有利于促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鉴并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但不能完全照搬也不能互相取代。”[2] 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善于和受教育者做心理沟通,将其视为平等的交流主体,采用生活化的交往话语,及时将心理困境和隐忧告之受教育者,教育者则有针对的借助心理学知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效地对其心理困境给予解释和疏导,化解其心理症结。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典型示范教育法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说明了典型示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树立优秀的典型、榜样,是我们发挥行为示范作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近年来树立的像张丽莉、罗阳等一批重大典型,他们的事迹十分感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同时,学习典型要注重效果,使典型产生辐射和带动作用。

教育者的言行一致、身体力行本身就是一种最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以自己的良好行为起模范作用,以期转变受教育者的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最终把一定社会的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要求。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重鞭策勉励教育法

鞭策勉励教育法,就是要求教育者从调动教育者的积极性出发,增强教育方法本身的激励鞭策力量,把教育方法和手段变成激励教育者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通过鞭策激励转化为教育者的内在动力,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和活力。

人际和谐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要注重鞭策勉励教育法的灵活运用,以培养和增强教育者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为中心,借助目标激励、情感激励和群体激励等形式,努力调动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实现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立足于激励、激发人们的自信心,鼓励其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我们采用的教育方法能否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根本就在于是否能满足教育者的某些内在需求,满足的程度越高,所具有的鞭策激励作用就会越强,效果就会越大。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论述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时多次强调指出,“注意激发社会活力,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又要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3]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创新鞭策勉励教育法,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凝聚和激励群众共同前进”。[4]

4、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重自我内化教育法

自我内化是指个体主动接受社会影响,把外部现实化为内部现实的过程。在自我教育中,内化是指个体对社会教育信息进行反映、选择、整合,最终形成能指导主体的社会行为和相对稳定的主体意识的积淀过程。

在某种意义上讲,受教育者能否进行自我教育,以及在什么水平上进行自我教育,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能否成功,以及在什么程度上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没有客观、准确、理性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则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教育。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的获得,是自我道德教育的基础及出发点。自我教育是衡量社会教育实效性的一个标志,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落实的最终归宿和落脚点。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是实现人际和谐的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我们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在实践交往中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9页。

[2]、杨芷英.浅谈心理疏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104~108.

[3]、[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4,第24.26页.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119。

2、高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环节[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6:195~196。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4:24、26。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