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进 刘杨
“台湖很像前几年的天宫院、长阳或者旧宫,但也不完全相同。因为政策环境变了,市场环境也变了。”台湖区内某开发商人员如是说。
对于台湖的未来,几乎一致的叫好声中,也闪现着些许隐忧。今年调控新政以来,取证难的现实,已经给台湖高价地项目入市蒙上阴影;“钱荒”的危机搅动金融市场,是否会给大手笔买地的房企带来冲击?对于目前仍然相对荒凉的台湖而言,在未来5-10内才能实现的规划图景,又是否能换来市场的耐心和信心?
高价地的担忧
“今年上半年,我们三期住宅产品多次以单价1.9万元的价格申请预售证,都没有批下来。”东亚新华地产营销总监贾玉鹏坦言,今年调控新政之下,预售证的收紧正在延缓项目后期入市的速度。据市建委数据显示,东亚·印象台湖前期648套住宅的成交均价约为1.4万元/平米。
记者了解到,根据目前施工进度,项目三期很有可能在今年底或明年初,以现房或准现房的方式入市。“因为现在政策上对现房销售还不存在价格监管。”
至于首开万科·公园里项目对外2.5万元-3万元/平米的报价,业界内亦担忧其预售证能否顺利获得“放行”。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认为,台湖房价一年内如此“跃升”,恐怕会遭遇政策阻力。
业内普遍表示出对高价地块上产品如何定位、如何消化的担忧。高企的土地成本会增加后期开发与销售的风险,在入市时间、入市价格等关键节点的选择上,房企需要相当的敏感和智慧。
此外,在台湖“群雄”中,最受外界关注的恐怕还是泰禾。郭毅认为:“泰禾项目对于区域价值走向非常关键,也是企业在京发展的关键一步。”
业界普遍猜测,因为泰禾地块高楼面价和高容积率的矛盾、加上比例不低的保障房配建,这几乎排除了做豪宅的可能性。此外,台湖的生活、商业等配套尚处于初级阶段,改善性产品能否获得市场的认可,也是未知数。
配套尚显落后
“轨道交通欠缺无疑是区域发展的最大硬伤。”亚豪机构副总经理任启鑫指出。被京津高速横穿的台湖,看似享有城际交通主干道的便利,可是作为即将迎来多楼盘入市的居住区,台湖的公共交通实在是太过匮乏。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当前由市区前往台湖最便捷的方式还是自驾,从京沈高速台湖出口出来,不一会儿便能达到前段时间拍出的多个地块。乘坐地铁的话,如果从通州梨园站换乘公交车,到达与之最近的东亚·印象台湖至少也得在20分钟左右;如果从亦庄线次渠站出来,因为没有直通的公交车,到达与之最近的首开万科·公园里也尚需步行近1.5公里的路程。实际上,其他已拍出的地块距地铁的距离,均远于首开万科·公园里项目。
“如果像长阳和天宫院一样,拥有地铁作为主要的公共交通支撑点,客群的覆盖面也会更加广泛。”台湖区域某楼盘策划曾如此感叹。在他看来,在地铁亦庄线亦庄火车站开通之后,这一局面将有所缓解,“毕竟这个站点更加靠近几个楼盘。”
而除此之外,例如商业、教育、医疗等台湖也没有成型的配套。利好消息是,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将在通州建造万达文化旅游城。公开资料也显示,已经成交的多个地块中含有商业、医疗、教育等配建用地。但按照以往的经验,开发商也只有在人群都居住进来了之后,才会陆续实现所承诺的配套。
从区域规划而言,环渤海总部高新基地、文化旅游区、“两站一街”等重点规划项目被视为发展利好,但其在未来5-10年能否成为区域发展的实际支撑,仍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同时,这种规划中的利好,也考验着市场的耐心和信心。
合力造城的隐忧
业界总把台湖和天宫院、长阳等区域相对比,但这两个板块的成功能在台湖复制吗?
天宫院板块曾凭借低价策略一举打响市场,长阳板块亦经过相对长期的培育,而它们也都依托了去年以来楼市回暖的大势。如果单靠高地价来支撑高房价信心,台湖恐难获得市场埋单。如何在竞争中合作、成功地合力“造城”,并且在未来的市场波动中寻找机会,是台湖房企共同的考验。
对后市普遍的乐观预期,已经导致台湖周边辐射板块捂盘惜售、跟风涨价的苗头出现。郭毅认为,这恐怕会增加市场的盲目波动,不能不警惕。
乐观估计者有之,如在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看来,台湖仍旧拥有巨大的潜力。“作为北京市的副中心,通州的发展有目共睹,台湖也必将是受益者。”王永平笑言,“北京市政府的规划绝不会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长阳、大兴等新兴区域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对于台湖的未来,悲观的声音亦有之。早在各家房企高价拿地之时,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曾在微博上说:“再一次用贵于面包的价格购买了面粉,是疯了还是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