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新华
李美皆,女,1969年生,山东潍坊人,原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文学评论中心主任、副教授,现供职于北京空军指挥学院科研部。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第十届青联常委,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丁玲研究会理事。著有评论集《容易被搅浑的是我们的心》《为一只金苹果所击穿》。曾获庄重文文学奖、总参二部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第五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第十一届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文学自由谈》20年作者奖、江苏省文联首届文艺评论奖、第七届金陵文学奖、《南方文坛》年度优秀论文奖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新时期军旅女作家研究》。
新锐批评家李美皆18万字的长篇散文《永远不回头》,却让我一气读完。从中,我读出了真实、坦诚和才情,读出了与众不同。
平时因工作忙,自己很难抽出大块时间集中阅读;新锐批评家李美皆18万字的长篇散文《永远不回头》,却让我一气读完。从中,我读出了真实、坦诚和才情,读出了与众不同。
很多人心目中的青藏线,是望而生畏、不可接近的,成为生命禁区的代名词。洋洋洒洒的《永远不回头》,以亲和平易的叙述方式,通过外视角与内视角的互动,讲述难忘的青藏线之旅,在对青藏线的深度介入和零距离接触中,依次扫描西宁、塔尔寺、青海湖、格尔木、昆仑山口、可可西里、五道梁、风火山、沱沱河、拉萨、布达拉宫、大昭寺、八角街……并以兵站为主体,透视神秘而庄严的青藏兵站部这支英雄的部队,渗透着独特的生命体悟和对世态人情的观察。
作者虽为一介女子,却敢于独闯“世界第三极”上的青藏线,本身即颇富传奇性,也是知识分子走出书斋的一次有益尝试和努力。《永远不回头》是小女人的大行走,在小感觉中发散着大情怀。高原的冷、人心的暖,对于未知事物的热情,心灵高地的万千体悟,汇织成迷人魅力。全书各章节既彼此独立,又浑然一体,它遵循青藏线行走的时空顺序,从诸多方面展开自然风景及行走体验,藉之观照生命,审视内心,笔法洒脱而深邃,彰显内在化的精神质地。行走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净化、反省、超脱的过程。其中,对于青藏线军人生存的感悟,对于自我的透视反思,特别是对于个体在现实世界中的欲望、得失、荣辱的袒露等,不夸饰,不虚掩,尤为动人。
时下大量采风性质的游记散文,往往是以外来的眼光去看他者,缺乏对生活的深度体验。《永远不回头》是真正行走的文学、行动的文学。在阅读过程中,我这个曾在青藏线工作生活了36年的“老高原”,似乎又随书中文字重走了一回青藏线,那山那水那雪,那天那云那路,那人那物那情,如临其境,历历在目。本书能达到这一高度,一是源于作者的负责精神。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如果不“真实”地用文字来反映青藏线,好像是对文学的一种亵渎,是对青藏线官兵的大不敬。有了这种责任感,她才会那么在乎作品的“真实”。二是源于作者的严谨态度。她对所有不清楚的东西都亲自考证,实在弄不明白的宁可存疑也不妄说,以至于她在有些方面对青藏线的了解,远远超过了我这个“老高原”,比如“沱沱河”名字的来历,我就是第一次听说。三是源于作者的观察能力。她能见常人所未见,写常人所未写,小到一桌一椅的摆放、一颦一笑的神情,大到一场一景的特点、一人一事的脉络,都交代得清楚明了,我们头脑中那些习以为常、沉睡已久的信息被她“真实”的文字激活了,从而产生共鸣。四是源于作者的文字功夫。文学创作不同于摄影,摄影无论如何运用光影,最终都是对景物的“复制”,只要相机在手,谁都可以实现景物的“真实”;文学创作则需通过语言文字来“再现”生活,这种“再现”较之现实生活显然更集中更典型更具主观色彩,因此,文学的“真实”比摄影的“真实”更难驾驭,也更见功力。在这方面,作者得天独厚的文字禀赋充分彰显。
坦诚是为人为文的必备品质,也是不易达到的一种境界。李美皆书中所表现出的坦诚令人惊讶。坦诚需要通过率真来表达,这一点她做到了:直来直去,直见性情,典型的山东人性格;坦诚需要通过透明来展示,这一点她也做到了:凡在青藏线的所见所悟,几乎毫无遗漏地进入作品,甚至对马桶的偏好、自身的洁癖也毫不隐晦;坦诚需要通过勇敢来实现,这更是本书一个特色:既有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更有对假恶丑的无情鞭挞,既有对现实问题的真诚袒露,又有对一己内心的深刻剖析。我相信,李美皆是从青藏大地汲取特有的力量和勇气。
由于工作关系,我曾接待过不少来青藏线体验生活的作家,也读过一些描写青藏线的作品。李美皆的感悟绝不与他人雷同,这跟她善于从小处入手、从细微处落笔、从寻常的人事物着眼有关,而非刻意跑到青藏线上来寻找“高大全”。《永远不回头》让人既得到知识的滋养,又得到思想的启迪,精神的升华。有首歌词写得好:“走进西藏,也许你会发现理想;/走进西藏,也许你能看见天堂。/走进雪山,走进高原,就走向了太阳。”可能由于在青藏线时间太长的缘故,我这个“老高原”对它的情感已几近麻木,很难辨清对它是爱是恨是喜欢是厌恶了;初涉青藏线的李美皆,却对它赋予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质朴纯洁的真情真爱。在近乎混沌的世界里,还有一双清澈的眼睛关注着青藏线上特殊而孤独的人群,并用微弱而坚定的声音为他们呐喊呼号。李美皆在这里“发现理想”,从这里“走向太阳”,她是青藏线人真正的朋友!
身为评论家,李美皆的文风一向率真随意,灵动自然,有别于传统的经院派路数。她近年开始散文随笔创作,数量不多而篇篇引人关注,显示出不凡实力。由是,《永远不回头》的横空出世也就不足为奇了。水无常形,文无定法。李美皆的叙述从容不迫,娓娓道来,开合有度,既有作家的温情脉脉,又有批评家的冷静思辨;其议论则鞭辟入里,力透纸背,一如奇峰突起、高度陡升,又似大江东去、一泻千里,显示出绵长的底蕴。显然,这得益于作者集“裁判员”和“运动员”于一身的特定优势。全书细节把握精当,遣词造句讲究,语言的干净,简直到了字字珠玑的地步。在文体上,《永远不回头》像游记,像报告文学,又像文学化了的日记,以其夹叙夹议,亦庄亦谐,情景交融,充分实现了文学性、思辨性、耐读性的无缝链接。这样的高度和境界,是一般散文家难以达到的,也是一般评论家难以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