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性思考

2013-04-29 00:44张洪涛
中国集体经济 2013年7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城镇化

张洪涛

摘要:城镇化是实现新型工业化、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深刻研究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个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意义之所在;接着,从五个方面详细地论述了加快城镇化建设应坚持的原则;最后,指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和政策。

关键词:城镇化;产业要素;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

城镇化对于汇集产业要素、提高市场化和资源配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新型工业化、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必然要求。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城市化的过程,这是历史所昭示的一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要想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城乡二元化结构向城乡一体化方向转变。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不仅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也是根本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更是河南中原经济区建设成功腾飞的根本途径。基于此,我们研究和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非常及时和正确的,因此当前我们研究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实践证明,一个地方城镇化水平越高,新农村建设步伐就越快。目前,河南城镇化建设已进入了农村发展和改革的新阶段,加快城镇化进程,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的方针,建立健全农村发展的各项政策,加速推进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第二,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新型城镇化能加速促进农村自然经济的瓦解,形成有效的区域性经济、人口和公共服务中心,加强对延射农村的产业、就业的集聚效应。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是可以使农村的劳动力向非农业化转移,大大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二是能有效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力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加快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步伐。

第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实现我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富余,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对于城市而言,小型城镇与农村具有十分密切的空间联系,就业和定居等各项成本比较低,在吸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具有十分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带动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第四,积极推进农村向城镇转化,不仅有利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更有利于缓解城市内在需求的不足与市场制约,也有利于减轻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压力,有利于推动农村市场乃至整个国内市场,解决国内需求严重不足的问题。在当前经济处于全面过剩的不利情况下,新型城镇化更有利于创造最大的经济增长极,拉动农村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尽可能避免“农村病”和“城市病”的出现,有利于保障社会经济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

第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集聚效应能够推动农业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集聚效应可以促进本地区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各方面的生产要素的集中,有利于扩展本地市场、加速规模生产、形成市场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还可以带来有效的信息与人才,有利于促进企业去适应市场的各种变化。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坚持的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群众受益的原则

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贯穿城镇化建设各个环节,把群众受益作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城镇化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

(二)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的原则

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重点在城镇,难点在农村。着力解决城镇化水平低这一突出矛盾,努力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统筹兼顾新农村建设。

(三)坚持产城融合、相互促进的原则

把产业作为城镇发展的基础,把城镇作为产业发展的载体,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实现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

(四)坚持规划先行、“三规合一”的原则

充分发挥城镇规划的引导调控作用,确保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精准对接,确保合法、合规推进实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节约利用。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促进城镇化建设健康发展,就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有效加强对城市和乡村空间的规划和管理。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更要彰显出“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将基本的农田水利设施、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态保护资源等划归到禁止和限制开发的资源和地区,严格控制这些地区的破坏性建设活动。同时,还要界定新型城镇建设的增长边界,以此来提高新型城镇建设使用土地的效率,推进新型城镇合理而紧凑的布局和集约式高效发展。

(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健康、高效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大力提高城镇居民居住环境的建设水平。要大力加强城镇居民的住房建设,尤其是保障房和廉租房的建设,提升城镇居民的居住品质,使得“居民有居住的房屋”。更加完善城市的各项服务功能,大力加快推进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有效改造,最大限度地降低中心城区的人口密集度,大力提高公共绿地的覆盖率。加速发展大运输量的各种城市的轨道交通,改善有效路网的合理布局,建立健全城市的公共交通体系。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具体思路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城镇化推进要把握两个重点:一是要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重点;二是要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的过程作为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在保证这两个重点前提下,我们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改革户籍和人口管理制度,实现人口的自由居住和迁移

国务院在2010年5月27日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国家级的文件中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我们知道,“居住证”是我国一些城市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绿卡”制度来进行的一次积极尝试,最终形成了我国的“绿卡”制度。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青岛等诸多大中城市中,为了能够高效地引进人才和长久地留住人才,都相继出台了“居住证”制度。让持有“居住证”者,在工作、生活、学习等诸多方面可以同当地居民享受同样的待遇。

农村人口向城市(镇)流动是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的重要途径。有效解决城乡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除了投资发展乡村和落后地区之外,最有效的办法是把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镇)转移。一是流动到城市(镇)和发达地区的这些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得以充分利用和发挥,大大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二是劳动力的有效流动大大抑制了城市和发达地区工资的过快增长,使其经济保持低工资、低成本的高速发展;三是农村和不发达地区的过剩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土地流转,逐步走向规模化经营之路。

(二)完善和制定有关土地、地方财税和住房制度,使农村流入城市(镇)的人口能够安居乐业

临时身份证制度的实行和企业自主招工这一政策的实施,为流动人口的居住和就业扫清了障碍。但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农村流动人口流进城来,却不能解决永久居住问题。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一是在城市(镇)中加大鼓励创业力度,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加速扩张服务行业,使流入城市的中等收入人口所占的比例大幅提高,因失业而变贫困的人口所占的比例大幅减少,让流入城市(镇)的大部分人口有支付长期租用和购买基本住宅的能力。二是政府要加大调控土地和商品住房价格的力度,使其上涨的速度低于进城务工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从而保证流入城市的农民的支付能力不下降。三是流入城市农民在农村的资产,包括承包的耕地、林地、草场和宅基地等,应当制定较完善的退出机制和保护政策。首先,对交通水利、工厂矿山及城镇建设所占用的农民耕地和宅基地等,应当给予合理补偿;一些处于基本农田中的宅基地可以采取复垦、调换的办法,给予合理补偿,使其退出而成为可耕田。其次,积极推进农村耕地流转,地方和中央政府应当建立一些政策性基金,对复垦的那些宅基地进行收购或者给予补偿,大大鼓励农民退出农村。这样,首先使流入城市的农民手中有一定的资产变现收入,大大提高他们在城镇中购房的支付能力,使得他们顺利流入城市。四是加大建设廉租房的力度,规范廉租房的租用制度。对于廉租房和安置房等小区,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筑质量优良,形成良好的社区服务环境,要提供适当、优质的公共服务,避免使其“贫民窟”化。

(三)大力发展服务产业,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转化提供优质的服务

我们要立足于产业化升级和国内外消费的需求,面对国内外统一市场的极大竞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高效的服务为中心,以扩大总的需求量、促进有效就业、方便居民生活、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改造那些传统的行业,加速培育并壮大那些新兴的行业。通过规划、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正确引导,适当放宽市场准入政策,打破旧有的行业垄断,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促进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不仅要使服务性产业继续为城镇经济的发展挑起重担,而且更要通过与世界经济的有效接轨,大力促进思想观念、公民素质、竞争意识、生活方式、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等各方面的突破。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要远远高于GDP的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要达到10%左右。继续吸纳城镇和乡村就业人员及第一、二产业的剩余人员,大力增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总量,更要快速提高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和从业人员的权重。要加强对第三产业等服务型产业的有效宏观指导和调控,要把第三产业的发展与新型城市(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多渠道、多方式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有效投入。积极主动的去争取国家、省、市级政府对第三次产业的有效投入。科学选取项目,做好项目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更多的第三产业项目扶持,利用国家、省、市各级政府有关的产业政策,优先扶持那些急需发展的产业和服务性项目,进一步加强对交通、通信、信息、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环保和市政公用等行业的有效投入。要依据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的正确思想,加速培育现代化的大市场体系,形成科学、高效、合理的市场布局,开放性的市场运作模式、先进的市场交易模式,规范化的市场行为机制,完善的市场功能体系。我们要大力发展旅游等一些新兴的行业。要主动去适应新兴旅游业大发展的形势,加快把旅游资源的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景点开发。

参考文献:

[1]尹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问题研究[Z].平顶山社科联调研课题.

[2]王丹.我们要搞什么样的城镇化[N].河南日报,2003-08-11.

(作者单位: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城镇化
财政支出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湖南省的实证研究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中小企业如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