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的“老树根话语”

2013-04-29 00:44茹军风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3年7期
关键词:李向阳杏核维族

茹军风

“哈什”

喀什以前姓哈,“哈”了很长时间,一群“老哈什”现在还“哈”着,“哈”得一些人以为“喀”是多音字。

一声“哈什”,鱼一样滑溜!

以前,喀什人民广播电台每天几次每次两遍,很正规、很严肃、很豪迈地报台:哈什人民广播电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也是直把喀什作哈什。记得是上个世纪的事了,上面发了文件就改了。

其实,“哈什”是“文物词语”,元朝叫“可失哈耳”,明朝时叫“哈实哈儿”,清朝叫“喀什噶尔”,一直叫到今天。

“烤驴肉”

爸在电影院工作,我和弟妹看电影不要票,进电影院就像进家门,成为不少大人小孩羡慕的对象。一些同龄小孩纷纷向“组织”靠拢,说:我跟你玩,看电影的时候把我带进去!一些大人看到我都会这样说:看电影不要钱!天天可以看电影!

就那么几部电影翻来覆去的,“李向阳”经常带着我们“打鬼子”。我能一个人把一大段“演”下来,这是我做过的游戏。维族孩子填词,唱出了“李向阳之歌”。

《平原游击队》一开始,李向阳快马奔来,随着英姿勃发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音乐挥舞双枪打死几个鬼子,银幕下,维族孩子们随着音乐齐声高唱:

李向阳科勒嘚(来了),松井(鬼子队长)卡斯卡嘚(害怕了);

李向阳科勒嘚(来了),杜希曼(敌人)卡其卡嘚(逃跑了)。

来了也罢,怕了也罢,先得吃饭。吃肉凭票。老爸买驴杀了吃肉。于是,一首童谣又诞生了。一群维族孩子看到我们兄妹就有节奏地齐声喊道:

老肉(茹)老肉!诶谢克(驴)锅西(肉)恁(助词)烤肉!

邻居阿布力孜卖电影票,叫上我们兄弟两个帮忙。那个电影院没有买票窗口,是个洞口。不知为啥设计成那样。水泥砌成的洞很小,见手不见人。好几条胳膊挤压成“千手观音”,好几只手争先恐后,不停地摆动,不时有握紧了票的手回不去了,洞外一阵喊叫,我们好一阵忙乱。

“钢饭”

巧合的是,一些维族人把米饭叫“钢饭”,准确点的音译就是“干饭”。

吃狗肉也是这样的。冬天,一些维族农民每到“腥气”(星期日的叫法)就牵着狗到巴扎上卖给汉族人。我足够聪明,不去巴扎,就挡在十字路口,前提是“赶早庆”(维族人对赶早晨的音译),次次均有斩获。五毛钱、一块钱就能买条狗。我有固定的卖主,那个一见我就笑眯眯的巴郎。记得很长一段时间,巴郎总是能在“腥气”这天牵来一条狗。还记得那个巴郎的模样,笑笑的,憨憨的,灰灰的,糙糙的。站在今天,对那些狗狗们说一声:“你们是我生命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腥气”是我高兴的事,让我气恼和烦忧的事是:扫杏核皮,捡桃核。来自北京中国科学院的爸,琢磨出一些生活上的事。少粮少肉,也少柴火。爸不知怎么就想到了用杏核、桃核生火做饭。为此专门买了个风箱,呱嗒呱嗒的。杏子下来后,经常是一大早父子三人带着大扫把、簸箕、筛子和麻袋,蒙蒙晨光中三个人影晃到巴扎,环卫工一样把个巴扎从这头扫到那头。维族人有在巴扎上现买现吃的习惯,还要破核吃仁。每次都收获颇丰。杏核皮成堆,就用筛子筛去尘土。最怕让同学看到,特别是女同学。桃子下来,又一轮“丢人”的事开始。兄弟俩各挎一个篮子上街捡桃核。有任务,半天半篮子,不然不能吃饭。

那年,我积累了很多血红桃核,后来被一个公社买走做种子了。

责任编辑:赵波

猜你喜欢
李向阳杏核维族
迟开的花
迟开的花
扬州小巷
新疆|跪着跳舞的维族女孩
维族消化性溃疡102例临床特点分析
自制玩具
维族、汉族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特征对比分析
上等品开花迟
那只狗碗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