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和行动

2013-04-29 11:17:37缪文姬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传统教育社会实践创新思维

[摘 要] 在职业教育领域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着力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职业技术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根本任务。而如何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让语文学科闪耀出创新的火花,本人将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谈一些浅见。

[关键词] 创新思维;传统教育;社会实践

在职业教育领域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着力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职业技术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根本任务。江泽民同志曾经提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发展呼唤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呼唤创新教育。作为一名职业中学语文教师,如何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让语文学科闪耀出创新的火花,我认为必须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入手: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它以创新教育为灵魂。作为教师,应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做到这一点,也有两点值得注意。

首先,从“教”这方面说,要打破那种课堂封闭式的传统授课方式,建立一种开放型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把学生真正摆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变“传授”为“探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传统模式,只是一种单一的线行模式,整个过程只重一个“传”字。而开放型课堂应该是一种扩散回环模式,过程重在一个“创”字。

以语文课本中《过秦论》《阿房宫赋》的研究阅读为例。论述秦国灭亡的原因,贾谊认为是“仁义不施”杜牧则认为是“秦爱纷奢”。文章虽然论证严密,但其认识不免片面。为此,笔者设置一些问题,引发讨论、争辩,并进而让学生去探索求证、产生新见:如果秦国能像贾谊所设想的那样,不施暴政而行仁政,或像杜牧所言“复爱六国之民”,能否不亡?这样引发学生去查阅史料以求证,在阅读研究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六国灭亡与其因循守旧、不实行变法或变法中途而废相关,也与其政治腐败、民心背离相关,还与其各存私心而不能精诚团结、互相信任相关,等等。进而通过讨论使之明确,古人借史事而讽今,各有其针对性,所以都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如今,联系现实来思考,便可以確立起六国新论,或谈改革图强增国力,或谈反腐败得民心,或谈团结一心力量大,等等。

其次,从学生“学”的方面来说,要摒弃人为的“设限”,还学生一个自由思维的空间。

在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有许多人为的“设限”。对文本的理解,常常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而不允许出现不同意见。评析周朴园,只能讲残忍贪婪冷酷虚伪;讲玛蒂尔德的悲剧,原因只能是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其实,周朴园对侍萍的爱就没有一点点真实的成分吗?玛蒂尔德的悲剧原因作者也说是“偶然事件”啊。教师依据教参,人为地“精心设计”一个个“框框”,把学生往里“拉”,学生稍有“离经叛道”即遭否定。长久以往,学生的创造个性慢慢地消失了,学生要“创造”的只是对教师心理的揣摩,对标准答案的测度。

科学家曾做过一个跳蚤变“爬蚤”的设限试验。跳蚤变“爬蚤”,并不是它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的受挫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最可悲之处在于,实际上的玻璃罩已经不存在,它却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了,玻璃罩已经罩在了潜意识,罩在了心灵上,行动的潜能被自己扼杀。我们课堂教学的“设限”最终结果不也是一样么?

其实,语文教师不应该唯教参“马首是瞻”,以自己的观点定于一尊,而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看法,尊重学生的思考权利和自由精神,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有创造性的观点和看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让课堂闪耀出创新的火花。

二、在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文教学素有语文教学“半壁江山”之美称,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依然是一个薄弱环节。面对万千变化的世界,原本丰富复杂的心灵个体,作文时常陷入如此的境地:或者老气横秋、落入窠臼,或者冻拼西凑、拾人牙慧……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放飞思维的翅膀,“言人之所欲,言人之所未言”,写出富有生命灵动和鲜活色彩的佳作呢?那就要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作文教学最基本的问题,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其核心问题。

作文创新离不开丰富的想象,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种种原因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是无穷的,它可以创造一切。”

学生的生活经历少,生活环境狭窄,很多情境要想有丰富的亲身体验比较困难。这时,就需要“想像的体验”了。可以这样说,想象力能够让学生飞上九天揽月,潜入海底捉鳖,让学生自由遥控桑田,任意调谴风雨雷电,学生一旦有了想象力,也就具备了写出创新作文的良好素材。

在训练学生想象力时,要引导学生“自由”但又“合乎规律”的异乎寻常的幻想和夸张,要学生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将大脑中存储的生活画面进行剪接和排列组合。

创新作文的重要标志是写出个性。无论从题目、从体裁、从构立意、从语言审美等任何一个角度看,创新作文总是要写出作者的个性来,真正体现文如其人,读文能见其人,识其人。因而我们应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进行个性化表达。

要想使学生敢于真实地表达式自己个性化的思想,教师就应更新观念,教师的思想必须超前,对学生习作中具有个性色彩的思想见解必须坚持鼓励、表扬,要撞击出学生个性化的思想火花,鼓励学生表现个性化的思想情感,使他们乐于表达,形成“人人表达自己观点”的民主写作氛围。

三、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活化课堂所学知识,并促使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全面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

近年来,我在抓紧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课外活动,如征文、影评、演讲、辩论、读书活动、诗歌朗诵、人物专访、社会实践等等。事实表明,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空前高涨,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发挥!

就以“辩论赛”为例:辩论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比课堂教学更广阔的展现自我的舞台。学生根据辩题,自由选择观点,收集材料,并精心加以组合。这些无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为了使本方的观点获胜,小组成员开会讨论、交流;删选整理材料;设想各种情况,研究制定对策。这种在一般教学活动中较难实现的“积极参与、交往合作”的效果,在辩论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辩论会上,学生把平时“唱主角”的老师“冷落”在一旁。畅所欲言,阐述观点;入木三分,合力驳斥。在双方的唇枪舌剑之中,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就欲得到了满足,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交往也增加了。

再如社会实践课。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谁能倾听大自然,谁就能获悉真理。”社会生活和广阔的大自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源头活水。职校生常常可以通过观察、思考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来发展和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今年春天我带领学生去东湖踏青。在被神奇的大自然美景震撼之余,一学生叹道:“东湖这般美,要是把它开发出来成为旅游胜地,那常州经济就更发达了。”其他学生立即附和,并设计出了蓝图:“湖中造亭台小桥,湖边种草坪鲜花。”“筑一个钓鱼台。”“开辟游船航道。”“开创东湖啤酒品牌。”“周围要有星级宾馆,高档饭店。”“常州旅游业带动商业工业发展,那时常州就闻名天下了。”“上有美天堂,下有常苏杭。”我深深的被他们感动了,虽然他们只是十七八岁的孩子,可他们有着创新的思维,有着沸腾的热情。我相信他们有朝一日一定会实现他们今天的宏愿。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方法与途径很多,只要我们做语文教学的有心人,就能培养出一大批敢想、敢说、敢做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新世纪的接班人。作为一名从事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普通教师,我衷心希望职教同行积极创新,早日走出传统教育,形成职教特色。

作者简介:缪文姬,江苏省常州市幼儿师范学校,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传统教育社会实践创新思维
谈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融合
商情(2016年43期)2016-12-26 00:00:00
“互联网+” 背景下网络教育的利弊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96期)2016-12-22 23:26:22
慕课对大学教学模式的影响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0:39:17
高校教学中的慕课及传统模式关系探讨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4:22:47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