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媛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和新课程理念相结合, 抛开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数学教学课堂,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自由的、充满活力的、民主的气氛,使学生全身心地积极参与数学课程的全过程,形成一个多层交换的、连续的、 全方位的教育.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 教师要积极开拓新型的教育情境,教学是一个相互讨论和探索的活动,是共同解决各种学习问题的对话活动.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
一、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土壤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并借助各种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则处于被动位置,较少有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机会。 显然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只是单纯的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是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 因此,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的课堂氛围,形成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土壤。比如,本人在上人教版必修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这一节课时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时本人先设计了如下问题序列:(1)当三角板的一条边所在直线与桌面平行,这个三角板所在平面与桌面平行吗? 三角板的两条边所在直线分别与桌面平行,情况又如何呢?(2)一般地,如果平面 α 内有一条直线与平面 β 平行, 那么平面 α 与平面 β一定平行吗?(3)如果平面 α 内有两条直线与平面 β 平行,那么平面 α 与平面 β 一定平行吗? (4)如果平面 α 内有无数条直线与平面 β 平行,那么平面 α 与平面 β 一定平行吗?(5)如果平面 α 内所有的直线与平面 β 平行,那么平面 α 与平面 β一定平行吗? (6)对照问题(1),平面 α 内找到怎样的直线与平面 β 平行,那么平面 α 就可以与平面 β 平行? 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从而理解了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含义。 这样的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了较为充分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显然比教师直接讲授定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重视数学文化的教学,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自觉性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自然科学,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丰富的数学文化。 但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因为各种原因并不重视数学文化的教学,忽略了数学文化的重要的教育价值,这导致了有许多学生以为学习数学就只是不断的做题目,并由此产生厌烦的情绪,显然这样损害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加强数学文化的教学,能够促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感悟数学家们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从中汲取努力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动力,这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思维的自觉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学习对数时介绍纳皮尔发明对数的历史功绩,学习解析几何时介绍笛卡尔建立解析几何的重要意义,学习微积分时介绍数学巨人牛顿的伟大成就。 另外还要介绍我国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等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类似这些数学背景文化的介绍,使学生从中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更深刻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提高创新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品质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如果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数学思想方法,思考问题就能更具针对性和逻辑性,研究数学问题就能向更高层次、更加理性化的方向发展,这有利于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品质。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实际,注重渗透各种数学思想方法, 促使学生能逐渐理解掌握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并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加强数学反思学习,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加强数学反思学习,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反思性学习可以说无处不在,一个巧妙的设问、一點恰当的留白等都能引发学生的反思.如在概念、定理等知识的教学后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本质进行反思,研究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不同知识的共性和联系,使学生能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获得知识外的知识;解题后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反思解题依据和解题过程,研究解题的本质,即研究问题的结论是什么? 又有哪些条件? 为什么要这么解? 还有没有其它的解题方法? 等等。 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使学生在探究新的解题思路中发展创新思维的能力。
五、巧用类比联想,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统一体,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应多角度、多方面的进行思考,无论是课本的习题、例题,还是高考综合题,都应多层次的进行类比联想,找出其最佳解题方法,“授之以渔”,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 在学习完立体几何的棱台、棱锥后,老师用课件展示了这样一个问题: 三棱台的上、下底面的面积分别是 S 和S',请分析: 截得这个棱台的原棱锥的高和这个三棱台的高的比是多少? 并进一步证明你的结论。小组讨论后马上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进行思考类比,如果把其中的“三棱台”换为“圆台”或“圆柱”,又会怎样呢? 学生兴趣盎然,并通过类比联想,很容易地得出结论.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发挥。
六、变化问题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例: 学习棱锥后,可讨论四面体顶点的射影与底面多边形的变换关系,可设置以下条件:①当四面体是正三棱锥时;②当三条侧棱两两垂直时;③当三条侧棱分别与所对侧面垂直时;④当各个侧面在底面上的射影面积相等时;⑤当顶点与底面三边距离相等时;⑥当几条侧棱的长均相等时;⑦当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时;⑧当各个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相等,且顶点射影在底面多边形内时;⑨当各个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相等,且顶点射影在底面多边形外时。通过不断变化命题,并进一步拓展延伸,让学生对四面体顶点的射影与底面多边形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使学生在不断探索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三垂线定理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使自己的思维深度得到更好的培养。
七、结语
总之,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数学正是由于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从而决定了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许多表面上看来没有什么关联的问题却能用同一个数学模型来表示;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办法,却能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这正是数学的魅力之所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采用各种课堂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氛围,重视数学文化的教学,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加强数学反思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