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奇:耄耋同窗奇遇记

2013-04-29 00:44李尔燕
新天地 2013年7期
关键词:义县耄耋毕业

李尔燕

这是两位耄耋老人的真实故事,67年前,她们曾在一起读初中,毕业后天各一方。没想到,67年后,神奇的网络竟让她们在远隔千里的时空中相见。

意外发现

故事还得从龙年年末说起。

一天,若莲老人的大女儿上网时,偶然看到一个帖子——

寻找原伪满国高后改为辽宁省义州女子中学的1946年7月毕业的同学。现在应该都八十来岁了。老师:陶淑珍。同学:马鸣珍、高玉蓉、张桂枝、李玉琴、艾志青、张佩媛、张佩儒、孟若莲、李旭辉、王克仁、张玉珍、戴凤珍……

如有哪位好心人知道这些人的下落请加QQ红山中人。

我妈妈叫高桂凤,她老人家很想念那时的同学。拜托了。

咦,孟若莲——这不是妈妈的名字吗?妈妈就是义县人啊!女儿心里猛地一动,于是,把这个帖子打印下来拿给妈妈看,若莲老人兴奋地说,这可真的是我的老同学啊!

很快,若莲老人的大女儿就在自己的QQ“自然而然”上加“红山中人”为好友。一晃儿,蛇年来到。这期间,若莲老人常常问起有没有老同学的消息。终于,“红山中人”在QQ上留言了。于是,孩子们商量决定蛇年大年初三那天下午让两位老人视频相见。

网上相见

高桂凤今年86岁,1927年生人,辽宁义县人。老人戴一副白色镜框的近视眼镜,精神矍铄,快人快语。同为辽宁省义县人的孟若莲也已82岁,老人开口虽慢声细语但思路清晰。

两人在视频上一见面,真是百感交集。桂凤老人一句“若莲小妹,姐终于看到你了!”一下子拉开了话匣子。

网络视频让两位耄耋老人原来模糊的记忆一下子被唤起。桂凤老人说,因为第二天要和老同学视频,头一天激动得她一宿没有睡好。

她记得当年若莲小妹的字写的漂亮,下课了,她曾专门跑到前排去要了一张若莲的字回去学着写。若莲当时比班上同学年龄小,坐在前排,桂凤因为个子高坐在最后一排。

若莲老人问道,你要的是我写的魏碑吗?那时,她曾经参加省里的中学生书法比赛,得过一个奖,她记得奖金是一块钱。

桂凤老人说,是你写的钢笔字啊!

1946年7月,同窗4年的她们一同毕业。之后,义县女中的同学各奔东西。1947年桂凤参加了义县小学教员的招聘,从近50人的报考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义县小榆树堡小学的一名教员。同年若莲去沈阳读高中,1948年11月沈阳解放,第二年若莲参干,走进革命队伍。

上世纪50年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新中国百废待兴,1950年,桂凤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内蒙古建设,到赤峰红庙子镇八家村小学继续做小学教师。由于当地师资缺乏,要强的桂凤,既教算术、语文,也教常识、音乐,兢兢业业,把心思都用在教学上。大家评价她:工作认真负责、始终如一,后来她还担任了分校校长。

1955年,若莲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干部班,那时她已经成家,刚刚生下大女儿,但她咬牙坚持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来一直在北京从事新闻工作。

两位老人的人生事业起步于新中国初建的艰难岁月,在不同的岗位上耕耘奋斗,自强不息是她们那一代人特有的激情。

风云突变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上世纪60年代末,身为知识分子的桂凤、若莲被卷进了一场浩劫。

参加革命后,原早已向组织说明的,中学时代集体加入“三青团”的事情,却让她们都因此在“文革”中受到冲击,成为记忆里挥之不去的苦涩与痛楚;更因此,两位老人长期要求进步,在单位工作非常出色,却迟迟不能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毕业前夕,义县女中的同学被要求全班集体加入了“三青团”。那时,年仅十六七岁的小姑娘们只知道,可以一起唱歌跳舞,便在学校一个男老师的指导下,填了一张表,就毕业了。

“文革”期间,桂凤由于是在赤峰一个农村小学教书,被造反派逼着弯腰接受批斗,更是饱尝了世态炎凉。但是,她穷困绝不潦倒。丈夫病逝后她极力克制住内心的悲伤,一人拉扯四个儿子,毅然决绝挑起家庭重担,勇闯难关。

若莲则和当时所在单位的知识分子一同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一干就是8年。

涅槃重生

粉碎“四人帮”以后,两位老人涅槃重生,重返工作岗位。多次写过入党申请书的两位老人,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多年的夙愿终于变成现实——1978年、1990年,若莲老人和桂凤老人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决不轻言放弃——这是两位老人不约而同的信念。无论遇到怎样的坎坎坷坷,她们始终怀着一颗对党感恩的心。

桂凤老人退休后,根据镇里领导的建议,她在镇上办起“育苗幼儿园”,奉献余热。搞了一辈子新闻工作的若莲老人,离休后又参与了《老年文摘》的编辑工作。

人生悠悠,岁月匆匆,但“青春没有终点”。

现在,若莲老人每周都要去老年国画班学习,她的画还曾获得社区老年书画比赛的三等奖。两个女儿收集了她的国画习作给她做了挂历,有小写意、大写意……明年还准备给她再出一本工笔画挂历呢!

桂凤老人正在撰写自己的回忆录,每天笔耕不缀。如今她儿孙满堂,生活无忧。今年春节她的四个儿子各自带着他们的媳妇、儿子、孙子来给她拜年,吃饭时,坐了好几大桌呢!看着孝顺的孩子们,她满意地说,“现在,我很幸福。”

岁月恍然不觉,沧海变桑田,往事却不如烟。

两位耄耋老人的网络传奇,折射的是一个时代的变迁。

(责编:萧茵)

猜你喜欢
义县耄耋毕业
我们今天毕业了
深度贫困地区林业生态扶贫措施成效分析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义县节水增粮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义县万佛堂石窟飞天造型小议
义县地震站地电阻率数字化观测的干扰因素分析
耄耋老汉的别样绿色梦
育人有方的耄耋老人
耄耋老人与八百多封“劝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