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斐
秋天,恰好是这样的季节。早晚萧瑟的情景,午后温暖的晴光,便是作家许辉给予自己单独的时光。
《和自己的夜晚单独在一起》,藏蓝色的封面沁着水墨的淡然。一人一月,氤氲出一片朦胧的诗意。初见此书,也就免不了被书名所左右。想要和作者一样携一个夜晚的清辉,伴一盏橘色的柔光,和自己的脚步、心情、夜晚单独在一起。
从最初,许辉先生就给我们铺就一条美好的小径。再往里走,更有意想不到的曲径通幽之妙。于他而言,和自己的夜晚单独在一起,便是要与自己的思想来一场正面的拉锯。时空转换,他成为读者,凝视着他的“作家”,希望亲切交谈。他在这片文化自留地中留恋于哈代《还乡》世界中的理想画卷,却又追求如伯格曼《面对面》中的理性社会和理性的生活。他是如此矛盾,却又进退自如。此时,他行在文化地域的疆界中,像个天真的孩子感受现实地理的深邃,更是不经意间就把我们引向世界幽深而隐秘的核心。
在他推出“单独”系列散文随笔集中,从《和自己的心情单独在一起》、《和自己的脚步单独在一起》,到刚出版的《和自己的夜晚单独在一起》,我总是会被他的许多细节打动。深夜或是凌晨,和自己的思想单独在一起,就已经足以引起无限遐想。但是这还不够,作者要将我们带入一个时空中。那里有着最原始的生命力,我们可以伴着青春的气息,去领略江淮大地任一抔土地的温情。也能在作者余音绕梁的情绪中邂逅一场“起即成行,卧立为吟”的完美生活。和自己的脚步单独在一起,作者更是整个人都浸没在自然的怀抱,沉湎于走在路上的坚实脚步。他习惯于用自制邮册去盖下每一行处的邮戳,就好像是在心灵深处烙下的脚印。和自己的夜晚单独在一起,更是他朝向内心的一次整理。字里行间没有作为资深作家所给人带来的压迫感,更不是遥不可及。他这股文字的力量和行文风格给我们内心予巨大的吸引,仿佛一位熟悉的长者用关爱的语调诉说着流年往事。
对于他的散文风格,与其说是在学术道路上勇攀高峰,不如说是在文化的浪漫仙境中寻自己的一方“水调歌头”。我们懂得,通过大量的训练,想要散文随笔学理丰富并非难事。尤其是对于熟稔文学界喜好的名流作家来说更是得心应手。但我们惊异于十年如一日的“闲散”。若说文字风格的散淡有刻意为之之嫌,那么心灵深处的闲适与力量的交织感,是任你如何苦心经营也无法抵达的风景。许辉正是带有原始生命的激情,并不刻意追逐飘渺虚幻的梦境。作者的随笔,看似细碎、不羁,实则充满张力。写俗世而有情,用浅语亦有致。因为对世界诚实,所以随意附形,达到的便是一种无法被复制的写作风格。一路走来,他像是对生活最虔诚的语者,对思想最严苛的行者。从自己最稳健的脚步出发,单独行在路上,看见绿油油的麦田,他便要掬一捧诗意的泉水,浸润出一片书香之气;从自己最执着的心情出发,单独行在路上,他便要携一缕秋日的晴光,铺排成一曲私语之声;从自己最深沉的夜晚出发,单独行在夜色中,他便要执一管执拗的硬笔,倾斜下万章流年赞歌。
正如作者说,所有的回忆和聆听又都会是引人入胜的。那么,用文字记录不该忘却的感受和现实,便是作者对彼时彼地记忆的拯救,对未来执着行走的引领,更是作者此时送给自己最美的情书。
每个作家的心中都有一个广阔的世界。本雅明说,艺术诞生于孤独的个人。可是我们看到许辉是个例外。他纵然单独行走,却不孤独。
责任编辑 李国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