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豫军
关键词:博物馆 教育 宣传 美学
引言:美术教育功能是博物馆教育的新方向。教育宣传品是博物馆美术教育的重要载体。要完成高质量的教育宣传品,首先,要确定教育宣传品的目标观众。目标观众对展览宣传品的定位和艺术风格起到关键作用。当博物馆的宣传品的目标定位为儿童时,以儿童为目标观众的教育宣传品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国内博物馆的教育宣传品大多局限于展览信息的传达,不重视宣传品的目标观众的划分,对于艺术形式、审美价值、美学教育等功能方面还有待提高。国内大多数博物馆对儿童这一部分目标观众并未重视,极少专门针对这方面人群的宣传做出研究。
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博物馆事业的先驱者认为博物馆之所以会存在完全是由于娱乐和美学上的原因,其他的学者则仍认为博物馆是一级特殊的教育机构(Alexander 1983),比如波士顿艺术馆的吉尔曼就是一个例子,他认为博物馆的主要作用就是传承美学,也不否认博物馆具有的教育职能。吉尔曼在博物馆率先引入德国式的教育体制,建立演讲室,同时还印制了一些教育手册公开发行。
笔者认为,儿童是博物馆重要的潜在观众,做好儿童观众的博物馆教育宣传活动,是博物馆一项长期工作。博物馆的美术教育功能更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民国时期的蔡元培就提倡美育教育是进行世界观教育最重要的途径。他认为美育是教育的“唯一的中坚任务” 。可见博物馆美育对儿童的重要作用。为了最大限制的发挥博物馆的美术教育功能,博物馆工作人员绝不能低估儿童兴趣的作用。应准备好有探索价值的宣传品:新、奇、美。有内涵,才能更吸引这些潜在观众。 博物馆教育宣传品既进一步诠释展览信息又具有美学教育的功能,在发挥美学教育和宣传、提高艺术修养方面起重要作用。
本文以南越王博物馆为案例进行分析,博物馆如何利用展览宣传角和教育宣传品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
一、以儿童美术教育为目标进行展览宣传角的设计
1、发现式美学教育的宣传角要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与展览统一协调。
发现式教育需要一个让学习者进行主动学习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学习者可以进行实践操作、浏览和体验。 发现式美学教育方式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设计师构建与展览相协调一致的宣传角,针对儿童,将他们的思路引导到展览内容或者相关思路的方面,在适当的环境感受挑战和刺激,继而把先前积累的经验转化为渴望得到的目标,从而实现博物馆发现式美学教育的主动学习的优势。
南越王博物馆多年来在展厅开辟教育宣传角,以发现式美学教育为理念,宣传角既注重对展览信息的传播,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展览内容和展览设计者所需要传达给观众的信息,又注重图形符号的提炼和概括,极富审美的设计与展览环境统一协调,给观众美感。
例如,2010年3月“朝阳古事”展览教育宣传角是一幅7米×2.6米的大画,(图1)为了配合整个展览的风格,教育宣传角以儿童为目标群体,设计师根据展品唐代女吹箫俑、唐代女琵琶俑等展品特点,绘制了活泼生动“唐代乐队”的7米卡通宣传画,活泼生动的造型、靓丽的色彩对儿童很有吸引力。这幅宣传画内容上契合整个展览主题,在形式上与展览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产生了很好的视觉效果和宣传的作用。同时整个活动区的布置也实现了发现式美学教育的功能,达到让目标群体在宣传活动区主动学习的效果。
2013年3月“中部非洲传统兵器展”的儿童教育宣传角的设计,配合展览,设计了一个非洲鼓体验区和非洲丛林探险的射箭活动区。在这里,儿童的主动学习兴趣被激发,亲自拍打非洲鼓或拉弓射箭,都是主动学习展览内容的过程。这种美学教育理念不仅受到观众的喜爱,同时也得到了策展人以及博物馆同行的高度评价。(图2)
发现式美学教育一种全新的宣传理念:针对来博物馆参观的儿童,营造一个主动发现式美学教育空间,达到博物馆美学教育的目的。
二、儿童美术取向的博物馆教育手册分析
针对儿童这一目标群体,博物馆美学教育宣传品是展览的一种延续,是可以“带回家的博物馆”。
(1)展览宣传品通过色彩实现美学教育功能
康定斯基说过:“要保持色的谐调,就必须有目的地触及人们的心理。” 色彩留给人们的印象往往比造型的印象要深刻很多。有人作过统计:儿童大多喜爱喜爱较明亮的、温暖的、鲜艳的、快乐的、生动活泼的色彩,如温暖的橙色,饱和度较低的红、黄、粉红,纯度高的蓝色、绿色等;婴儿喜爱红色和黄色,4~9岁儿童最喜爱红色,9岁的儿童又喜爱绿色,7~15岁的小学生中男生的色彩爱好次序是绿、红、青、黄、白、黑;女生的爱好次序是绿、红、白、青、黄、黑。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色彩喜好逐渐向复色过渡,向黑色靠近。也就是说,年龄愈近成熟,所喜爱色彩愈倾向成熟。 南越王博物馆儿童教育小册子在色彩的设计上,遵循着儿童的色彩心理需求,展览宣传品通过色彩来实现博物馆对儿童的美学教育功能。
展览主题是决定色彩的重要因素,宣传品色彩的主要作用就是深化展览主题。因此,针对不同的展览主题,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要灵活应用色彩。
2010年南越王博物馆改陈展,展厅颜色以黑红灰等稳重、深沉的颜色为主。而宣传手册的目标观众是儿童,色彩设计上采用与展览一致的色彩显然就不合适儿童,因此,宣传手册采用鲜艳明亮的红、黄色为主,配合的卡通动画形象也是鲜艳的快乐的颜色,与展览的色调完全不一致。(如图3、图4)
展览主题是决定色彩的重要因素,宣传品色彩的主要作用就是深化展览主题。因此,针对不同的展览主题,针对不同的目标观众,要灵活应用色彩。更主要的是:如果展览主色调符合儿童的审美——儿童喜欢明亮、鲜艳的、快乐的颜色,宣传品采用与展览一致的色调更有利于展览的宣传推广。
又如,2013年3月《中部非洲传统兵器展》教育小册子的设计中,设计师将目标观众定位为儿童,对此次展览的图形符号进行提炼,概括出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在宣传小册子的风格上凸现非洲风情,颜色和形式上都与展览的设计风格一致,展览的主色调为桔红色,在展览主色调的基础上,教育宣传手册和相关宣传资料均以展览的桔红色调为基础,体现了非洲部落的一种原始野性的感觉。展览的宣传册子主色调延续展览的橘红色调:充满诱惑又致命之美。宣传单张的设计颜色艳丽,每一种武器采用一种鲜艳的颜色背景,这是为了突出非洲传统的文化特点、非洲人的热情奔放的个性和各种武器的不同的特点。
关注色彩的同时,也应注意展览所传达的信息一定要准确。2011年11月“大唐三彩”展的小册子就是采用了唐三彩的红、褐、绿三个主要颜色来设计教育手册的主要色调。小册子的“形”这一版主要是唐三彩的制作过程,设计师在这一部分配上了自己绘制的插图,其中在绘制“上釉”这一张时,是用唐三彩的黄褐绿三色釉,可具体是浅一点的柠檬黄还是颜色更深一点的中黄?经过与相关专家的反复探讨,最后根据唐三彩器物的色彩确定为用中黄。可见宣传品的设计严谨专业,只有做到严谨明确,才能直观的把真实的信息传达给观众。
(2)展览宣传品通过儿童感兴趣的艺术形式实现美学教育功能
所谓:给人以鱼,一日食鱼;授人予渔,终身得鱼。博物馆教育不应该是解释→说教教育方式,而是主动学习的刺激→反应教育方式。基于上述理念,宣传教育手册是博物馆发现式美学教育的延伸,从现场教育式→非现场教育方式的一种转变,是实现“将博物馆带回家”的一种有效手段。
博物馆的美学教育功能注定了宣传教育手册的艺术形式是为展览内容服务,艺术形式对展览内容的呈现是第一要求。但如何充分利用一张纸的平面,对展览的内容进行故事情节的设计,用最合适的展览元素来表达内容并且还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要求?这需要设计师对展览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元素进行设计。儿童宣传教育手册的设计要像导演编排节目一样,将展览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配上有趣的艺术形式,达到设计形式美感。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在设计中注意元素的层次的设计管理,通过设计使宣传品的各个部分均衡,做到层次清晰,在色彩的选择上使之富有变化,使宣传小册子在各个部位的搭配上均衡,只有得当的均衡设计才能保证小册子的整体形式美感。儿童感兴趣的一般分为以下的两类:均衡形式设计和不对称形式设计。
如2010年“朝阳古事”临时展览,是展示契丹民族文物的短期展览。《朝阳古事》教育宣传手册采用奏折式,就是典型的均衡形式设计,突出展览的特色和主题,也使展览内容更丰富,给人一种平衡的形式美感。《朝阳古事》儿童教育宣传手册中,有一个内容是四时捺拨。四时捺拨是契丹国君主临时居住的行帐。契丹君主一年四季巡行于捺拨之间,是契丹的行政中心。展览中对四时捺拨的描述是形象的,每一个季节的捺拨的特点也很明确。但文物上的捺拨图片和资料图片却非常的模糊,不能直接使用,根据编辑的文案,设计师绘制出叙述春夏秋冬四时捺拨的每一个具体故事,生动可爱的卡通形象,再现了契丹族君主四时捺拨的情景。
因此,设计过程中掌握好均衡设计,才能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注重教育宣传手册的平衡构图形式,是教育手册设计时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也是更好的理解展览内容的方式:使孩子对展览内容一目了然。南越王博物馆的宣传品中,宣传手册的奏折式和开门式折页是较为流行的对称艺术形式。奏折式数量较多,尺寸大小不一,展开方便,有层次感。除以上两种对称平衡艺术形式外,有些宣传品是根据该馆性质或展览特色设计,具有一定的不对称形式即异形宣传册。
南越王博物馆《南越藏珍》的教育手册(如图6),是2010年亚运会期间宣传南越王博物馆改造陈列成果的一个教育手册。整个彩色折页展开后寓意一座“士”字形的墓室。设计师将南越王墓的“士”字形墓室进行了艺术化处理,采用不对称的形式进行设计。墓室空间在教育手册上被艺术化、平面化,整个小册子的不对称平面布局为了配合墓室的“士”字形空间布局,在折叠方向上与内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既符合南越王墓的基本的“士”字墓室形式,同时用参观顺序作为宣传手册的设计线索,在平面中结合时空,向观众叙述着两千多年前的南越古国的故事,引人入胜,引导着观众快乐愉悦的游览。同时,也将整个小册子的学习过程提高到美学教育的深一个层次:融普及展览教育、普及艺术功能于一体。
(3)展览宣传品通过互动实现博物馆美学教育
儿童教育宣传品设计儿童的互动项目,互动项目用贴纸或者手工折纸、剪纸等形式,形成主动学习的过程,主动学习经常会与肢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行为联系在一起。《朝阳古事》教育小册子设计的是一个契丹人的火柴盒折纸人的手工项目,卡通形象设计成契丹族少年的形象,制作出来的立体卡通盒仔人非常受欢迎。(图7)
儿童宣传册子有精心设计的互动部分,折纸、贴纸、连线,盖章等都是比较受欢迎的互动题。特别是宣传册子设计的贴纸,不但增加宣传品的趣味性,让儿童增强了动手能力,也对展览更增加了印象,又可以实现把博物馆的文物“带回家”的愿望。如《南越藏珍》教育手册的后藏室,文物的识别设计成贴纸的题目,只有参观了博物馆的展览才能完成贴纸的题目。这对于南越王博物馆这样的遗址类博物馆来说,教育宣传品使儿童参观的过程变得乐趣而不枯燥。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教育小册子在展览期间是比其他宣传品更受欢迎。
2011年《南越藏珍》的册子,6个月,60000份宣传教育手册全部被领走。2013年“中部非洲兵器展”宣传品主要分为三大类:报纸,教育小册子和宣传单张,每天是各放100份,每天开馆不到半天,小册子就全部被观众拿光,而其他宣传品却几乎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
在2010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上,上海博物馆的宣教部主任提出:让博物馆成为美的终身课堂。这也是当今博物馆发展的趋势,与蔡元培先生的“美育教育是进行世界观教育最重要的途径”的观点不谋而合。博物馆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收藏研究,观众来到博物馆不是来听课而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态度。作为博物馆美育、对外联系,宣传推广,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等的重要媒介,精心设计制作的宣传品是博物馆儿童美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博物馆展览的一个重要部分。博物馆展览和其他活动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这些“宣传品”应该定期更新,建议博物馆能提前预算一些经费用于宣传品的设计和印刷,以保证把博物馆最新的权威信息传达给大众,让展览的内容更进一步的深入人心,更好地体现了博物馆美学教育的作用。
注释:
①[美]乔治E·海因著,《学在博物馆》P49
②娄子匡编、蔡元培著, 《美育代宗教说》 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民俗学会民俗丛书.101,东方文化书局 1973
③[美]乔治E·海因著,《学在博物馆》P171
④[美]乔治E·海因著 《学在博物馆》P44
⑤瓦西里·康定斯基著,《色彩课程与研究课》1923
⑥吴慧珍,拓展博物馆教育功能之我见,《博物馆研究》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