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大家邬惕予与他的邬体

2013-04-29 08:01:29黄守愚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颜真卿楷书王羲之

黄守愚

2012年12月21日上午,“楷式书坛·邬惕予书法遗作精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在湖南省群艺馆举行,我当日上午因赶往郴州汝城出席“周敦颐与汝城暨理学思想与中国传统乡土社会学术研讨会”,所以未能亲往瞻仰已故书法家邬惕予老先生的遗墨,甚是遗憾。

邬惕予老先生是中国楷书史上的一座高峰,是近现代楷书史上的一个集大成者。翻读《楷式书坛》一书,我觉得当前对邬惕予先生书法成就的研究还远远不够。

楷书萌芽于两汉,兴起于六朝,成熟于隋唐,守成于宋元明清,式微于近现代。在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先后出现了公认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楷书四大家,并以欧体、颜体、柳体、赵体称名于世。然而自赵孟頫之后,工楷书的书家,如文徵明、董其昌、黄道周、赵之谦、何绍基、黄自元、谭延闿等人,几乎难以独立成一代大家。前人做事太绝,截断众流,个个都攀登到顶峰,涵盖乾坤,不给后人留路,使得后人无法创新而超越前人。于是一些聪明的书法家知难而退,另辟蹊径,转向行书、草书的创作。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就是邬惕予老先生。他天资聪颖,四岁临池,七十余年笔耕不辍,历习二王、欧、颜、柳、赵、褚、板桥诸体,取法前人又损益前人,中得心源,师法自然,写出自称一格的邬式楷书,形成了精严险劲、秀逸典雅、端庄灵动、浑厚华滋、醇和含蓄的风格。先后出版有《道德经楷书字帖》(湖南文艺出版社)、《邬惕予楷书千字文》(上海古籍出版社)、《邬惕予书法》(上海古籍出版社),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等名胜书碑数十处。书名远播,声望日上,学界和他的弟子们尊称其书曰“邬体”。

对于邬惕予老先生其人其书其事其诗其情,学界、其弟子们津津乐道,不待我赘言。查阅《楷式书坛》一书,我发现书法界对邬老书法成就之赞誉颇高,恐怕这在当世是非常少见的。张海题评价邬惕予云:“清雅奇逸。”而文怀沙援引何绍基当年赞誉欧阳询的“险劲横轶,秀雅醇和”八个字来评价邬惕予,并注云:“何道州赞率更体势语,斯八字求之当世,惟惕予先生庶几承当无愧!”欧阳中石评价邬惕予云:“味得个中甘苦,直趋书理殿堂。”颜家龙评价邬惕予云:“圆融精熟,典雅端庄。”王憨山评价邬惕予云:“惕予先生人严谨,字端正,能为人师表。”陈白一评价邬惕予云:“精奇秀丽,妙趣天成。”王友智评价邬惕予云:“骨气劲峭,精神洒落。”鄢福初评价邬惕予云:“大匠风范,楷书极则。”余德泉评价邬惕予云:“萸江焕彩,楷则传范。”曹隽平评价邬惕予云:“率更以后第一家。”谭秉炎评价邬惕予云:“精严险劲开新体,率更书名播宇寰。楷法千秋今得继,书堂山后大熊山。”史穆评价邬惕予云:“有笔一支,元气淋漓。七泽之丽,三湘之姿。敦品励学,葩吐成诗。率更之后,几人得之。”邓先成评价邬惕予云:“邬公惕予之书作,法度严谨,点画圆融,体态端庄,意蕴安详,有大家风范而独备格局,余实仰慕不已!”曾晓浒评价邬惕予云:“率更规模,河南韵致。端庄秀逸,莹洁如洗。”另外,冯其庸、李立、邹传安、叶培贵、虞逸夫、曾玉衡、弘征、王超尘、谭谈、朱树诚、钟增亚等人也高度评价邬惕予,不一一援引。

从这些评价来看,学界大致将邬惕予的楷书归类于欧体的规模,甚至于认为邬惕予远超过晚清的黄自元。无可否认,邬惕予以欧体为规模,兼容并蓄,糅合各大家的长处而损益之,是近现代楷书的集大成者,尊称作“邬体”,实为不过之许美。

“体”是后人尊谥的,必须站立历史长河里去审判,至少要纵贯两三百年。只有经过意义的层累、无数人的张波扬澜,才具有崇高的价值、永恒的地位。一些人言必赞许王羲之的行书,奉为正统,似乎不学王羲之便不能成为书法家,而我认为倘若无唐太宗的推崇及之后不断的神化运动,王羲之是难以走上书法神坛的,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也不可能有今天这么高。一些从事书法史研究的人没有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一味地跟着前人瞎说,认为只有学过二王的才能算得上正统书法家和大家,如说颜真卿也承接二王的遗风。而在我看来,颜真卿与二王根本没什么瓜葛,倒是和北碑有莫大关系。米芾说颜真卿幼年学褚遂良,似乎也是捕风捉影。颜真卿能与王羲之平起平坐,在于颜真卿能截断众流,横扫王羲之及其以来的风气,自树面目。当然,历史是先有王羲之的俊秀清丽,后有颜真卿的宽博雍容,而颜真卿没有生活在王羲之的笼罩下,这正是颜真卿的伟大。

当今时代,书坛是一锅大杂烩,一团乱麻,没有真正自我觉醒的意识。所谓追求个性与创新的,抛弃传统,不是学这个,就是学那个,随波逐流,以至于千人一面,还是没有创新与个性。《孟子·告子上》:“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所以,那些随波逐流者惨不忍睹,不过是狗尾续貂而已。孙过庭曾说,汉唐以来论书者“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或重述旧章,了不殊于既往,或苟兴新说,竟无益于将来”,可谓不刊之论。

创新,必须先学传统规矩,习熟,懂得书道法理。《孟子·告子上》云:“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告子》释曰:“荑稗,草之似谷者,其实亦可食,然不能如五谷之美也。但五谷不熟,则反不如荑稗之熟;犹为仁而不熟,则反不如为他道之有成。是以为仁必贵乎熟,而不可徒恃其种之美,又不可以仁之难熟,而甘为他道之有成也。伊氏曰:‘日新而不已则熟。”

当然,有的书体时至今天已发展到了极致,并非什么都能创新,如楷书。不能创新,不如守成。赵孟頫以来,几近一千年,基本上没见到几个书法家有在楷书上获得重大创新的。我还敢断言,没有极高明的智慧、精湛的技法和渊博的学养,将来也很难有楷书大师出现。当今,如果说哪个书法家在楷书上有所创新的话,我觉得邬惕予算一个创新者,因为他兼收并蓄,广取前人之长而自称一格。将来,人们要超越邬惕予在楷书上的成就,也似乎非常困难。

古人云,字如其人。意思是,人品即书品。而我说,书成即人成。很多人不懂,反问我,书法只是一种技法,怎么和人品扯上关系?在古代,虽然书法只是“小道”、读书的余事,但是书法家往往把书法当做理想人格的达成,也就是说,书法是一个人道德情操的表现。按照我的理解,书法可分内容、形式、境界。形式又可分结体、用笔、章法等。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内容与形式的合一,则是境界的问题。书法家选择什么的技法,还是服务于内容,用以表达内容的境界,即表现人格、道德情操。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帖,首先扑人眉宇的是《兰亭序》帖潇洒流畅、优美俊逸的书法风格;其次会觉得王羲之是一个文学家、思想家,会对《兰亭序》文本表达的道家思想与精神境界有所体悟;再次则是品味到《兰亭序》文本的内容与书法形式的合一问题,即所谓晋人风度的境界。王羲之的《兰亭序》,其书法成,也就意味着他的人格形成。当然,欣赏颜真卿的书法,自然可以感悟到他一身正气、傲骨铮铮、忠义节烈、刚正不阿的人格。一些江湖骗子一样的书画家,道德修养不高,文学涵养不高,怎么能领悟到我拈出的“书成即人成”这一真谛呢?

说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深入阐释一下人品与书品的关系。独立的书品与独立人格分不开。一个书法家之所以成为书法家,在于其有自己的书法面目。如果临摹颜真卿的楷书,写得与颜真卿一模一样,那就失去了独立的人格与独立的书品,也即书不成,人也不成。颜真卿之所以成人成书,在于横扫了唐朝的一片王羲之风习。有人学王羲之,有人学《张黑女碑》,有人学《爨宝子碑》,有人学米芾,有人学黄庭坚,有人学八大山人,有人学赵之谦,有人学王铎,有人学齐白石,学得最像,也毫无书法价值,只是狗尾续貂而已,惨不忍睹的。为什么我要这么说?是因为如果一个人学王羲之学得最像,而不能像颜真卿一样有自己的面目,那么此人就没独立人格,只是王羲之的奴才而已,相当于王羲之的印刷机器,人品不成,书品也不成,书法作品更只是废纸,毫无意义。而这样的人,也只是废人,品味自然不高。如果一千个人都写得像王羲之,人与书作相聚在一起,谈何雅致?

我总觉得,如今的书法家如同矮人看戏,跟着流行的风气走,没有独立人格和独立面目。《朱子语类》卷二十七云:“正如矮人看戏一般,见前面人笑,他也笑,他虽眼不曾见,想必是好笑,便随他笑。”清人赵翼《论诗》其一云:“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邬惕予老先生已人成,书成。

立脚不随流俗转,邬惕予老先生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独立人格,以成就他的独立书品。他有一副对联,有十足的文化自觉,所以深深地打动了我。联曰:“宁为卧沟磐石,不做过眼烟云。”这是何等的心力!这是开基作祖的心力!他想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惟有写出传世名作,而炒作是毫无意义。即使每天上报刊电视,抛头露面,身为书法名人,而没书法传世名作,一切都只是过眼烟云。

邬惕予老先生在树立自己独立的书法面目上,颇为用心。在用笔、结体、章法上,都有所创新。如他在接受湖南卫视《艺术玩家》采访时说:“欧体字写得方一点,我就写圆一点;欧体字写得瘦一点,我就写得比他胖一点。”黄自元笔锋尽露,他笔锋多藏而不露。他带有行书笔意,还吸收褚遂良的长处,起笔手笔变得轻灵飞动,所以学界称赞他有“河南韵致”。结体方面,突破欧体的中宫紧缩,左右舒展,显得相对轻松。字的外围用笔凝重,墨色浓厚,内部行笔则纤巧空灵,虚实轻重对比强烈。对于楷书,一般以“静”来描述其审美境界。而邬惕予老先生把楷书写得飞动起来,确属难事,因为连苏东坡也做不到,不免悲叹“真书难于飞扬”。所以曹隽平评价邬惕予用笔说:“用笔之大胆,用墨之浓重,古今罕有。”在章法上,他借鉴杨凝式的《韭花帖》和林逋,无论字距还是行距都拉得很开,清朗疏阔,空灵出尘。

邬惕予老先生经历曲折,曾经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晚年不仅没有享受什么荣耀,反而还遭天妒瘫痪了,但他一辈子是为人处世淡泊,不争不怒,不怨不尤,不卑不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乾健不息,厚德载物。他以书立身,所以书作有一股书卷气、慈悲气、敦厚气扑人眉宇。这一点,亲近过邬惕予的人,有诗文论述他的为人处世,均载入了《楷书书坛》一书,不必由我一一赘述。

邬惕予老先生的人品与人格,还表现在他的诗文中,非常值得一读。他承接唐代元白的写实诗风,如《乐农歌》《悯农歌》《盗坟歌》《放水谣》,有着范仲淹的忧乐情怀,有着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关注民生,关心社会,而他的士大夫情怀、君子人格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心力很大,有开基作祖的气力,敢于“撑开一线天,留与世人走”。他的《收到四国摩崖石刻付函感赋》《言志诗三首》说,他立志不求什么荣华富贵,只想超越前代书法大家,在书法史上成为一代书法大家而永垂不朽,并给后人指明一条康庄大道。《收到四国摩崖石刻付函感赋》云:“自小临池六十秋,也曾立志迈先驱。摩崖四国初如愿,字未惊人死不休。”《言志诗三首》,其一云:“临池六十一载,艰难造极登峰。宁为卧沟磐石,不做过眼烟云。”其二云:“富贵荣华我弗求,惟图翰墨耀千秋。名传于世生无望,字未惊人死不休。”其三云:“离退皆宜未可休,应将余热献神州。能与后人留足迹,雪泥鸿爪亦千秋。”读邬惕予老先生的诗作,有一股正能量在激发人积极向上,他的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十分感染人心。

邬惕予老先生不媚俗,不趋炎附势,傲骨铮铮,他的《杂感诗三首》写出了他的心声。其一云:“性傲知音少,年高故旧稀。”其二云:“但凡写字作诗,各有各的奥妙。你写我的不来,我写你的不得。”其三云:“生在梅山不见梅,世名常与实相违。看来我也是杏子,徒有虚名欺骗谁。”

显然,邬惕予老先生人成书也成,已是“字如其人”。不管楷则上,还是为人处世上,还是学问涵养上,邬惕予先生都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他是近现代楷书史上的一座高峰,是中国楷书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夏历癸巳四月初五于阙一庐

猜你喜欢
颜真卿楷书王羲之
大家都是告身帖,為啥你就這么獨特——聊聊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艺术品鉴(2020年1期)2020-01-19 06:01:10
楷书的笔势
老年教育(2018年12期)2018-12-29 12:42:54
楷书
《王羲之 兰亭序》
中华诗词(2017年4期)2017-11-10 02:18:50
劝学诗
王羲之书兰亭序
中国三峡(2017年2期)2017-06-09 08:15:26
《王羲之 丧乱贴》
中华诗词(2017年11期)2017-04-18 09:02:21
颜真卿勤学苦练书法
丹青少年(2017年2期)2017-02-26 09:11:03
王羲之品尝牛心
硬笔楷书3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