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阳
毛泽东一生中多次登上天安门城楼,但首次是在哪年哪月哪天,不少人认为,包括一些书刊也说,是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不过档案史料给出的答案则是1949年7月7日,因为这一年的“七七”,在北平举行了一次隆重纪念抗战12周年的天安门盛会。会议规模之大、规格之高、人数之多、准备之周密、场面之隆重、气氛之热烈,都前所未有。因为这是北平和平解放后,新中国成立前夕,精心组织的一次群众性盛会;这是纪念抗战12周年暨庆祝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成立,军民同庆、各界同贺的一次盛会;这也是首次在天安门城楼,人民领袖毛泽东等接受人民群众欢呼,与人民群众会面,检阅人民群众的盛会;而鸣放礼炮,奏《义勇军进行曲》,组织20万群众参会,更说明了这也是开国大典前的一次带有预演性质的盛会。
一、追忆“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卢沟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原因有四:
一是历史悠久。卢沟桥是中国现存最古的联拱式石桥,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至明昌三年(1189~1192),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二是原汁原味。卢沟桥现存桥的整体造型、桥墩与桥身部分构件的雕刻,均为金代原物。
三是造型独特。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9.3米。桥体全部用花岗岩及青石砌筑,坚固无比。桥墩呈船形,迎水一面呈尖形,并安置有三棱形铁桩,用来分水破冰,保护桥墩。桥面两侧设有石护栏,柱头的造型均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大小石狮,共计有498只,这些石雕,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精湛的石雕艺术。在桥头的两端还对称建有华表和石碑等,著名的乾隆御制“卢沟晓月”碑更是集石碑和雕刻于一身的艺术杰作,自古即为燕京八景之一。
四是这里曾发生“卢沟桥事变”。日本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后,又把侵略势力扩张到平津附近。1936年,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未逞,准备以武力攻占平津,进而侵占华北。自1937年6月起,驻丰台日军经常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7月7日晚,日军在卢沟桥进行军事演习,夜10时40分诡称一士兵失踪,强行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中国驻军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以时值深夜予以拒绝。中日双方经过反复交涉,约定派员前往调查。8日晨4时许,双方代表到达宛平。正交涉间,日军竟开枪射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军队当即奋起自卫还击。7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南京国民政府亦采取自卫抵抗方针,调兵北上增援。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因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宣布准备对日抗战。全国各族人民也用各种形式支援第二十九军抗战,迅速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这就是卢沟桥事变,事变中面对日军的进攻,第二十九军奋起反击,副军长佟麟阁和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在激战中殉国。29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也被侵占。中国人民进行的八年抗日战争从此开始。
二、1949年天安门广场的三次盛会
1949年和平解放后的北平,欢欣鼓舞的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一共举行了三次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其中最为人们熟知和津津乐道的是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其次就是2月5日的北平人民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大会;而最鲜为人知的则是7月7日,隆重纪念抗战12周年的群众大会。但恰恰就是在这次群众大会上,毛泽东主席第一次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尽管《天安门广场备忘录》等一些图书,记述“毛泽东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之日。”还特别用了“毛泽东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登上天安门”作为章节的标题。笔者必须指出,这些记载是不正确的,它误导了许多读者。因为在北京市档案馆收藏的档案中,在当时出版的各种报刊中,都明确记载1949年7月7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了北平市人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隆重纪念抗战12周年的群众大会,并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人民群众挥手致意,并带头高呼口号:“中国人民万岁”。
三、毛泽东首次登上天安门城楼始末
(一)准备相当周密——组织20万群众参会,精心布置了天安门城楼
早在纪念会召开半个月前,北平市各界发起的“七七”纪念筹备会即宣告成立。纪念会地点选在天安门广场,主席台选在天安门城楼,并要求组织北平各界20万人参加会议。
这次会议既是纪念抗战12周年的会议,又是庆祝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成立的会议。前者不言自明,后者则有必要解释一下。新政治协商会议就是我们通常称呼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其成立过程,可以追溯到解放战争期间。到了1948年,我军在全国的各个战场上,都取得了重大胜利,而发动内战的国民党反动派却一败涂地。就在这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于4月30日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的口号,提出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一个没有国民党反动派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对于这个由中国共产党倡议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人们在它的前面加了一个“新”字,即新政治协商会议,以此区别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协筹备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及各人民团体、国内少数民族、海外华侨等23个单位的代表共134人。毛泽东在开幕式上讲话。会议一致通过《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关于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的规定》,选出了以毛泽东为首的筹备会常务委员会,推选毛泽东为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7月5日,周恩来主持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讨论通过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各党派各团体为纪念“七七”抗日战争十二周年宣言》。9月17日,新政协筹备会决定把即将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就是今天的全国政协。而1949年7月7日在天安门广场召开的群众大会,就既是纪念抗战12周年的会议,又是庆祝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成立的会议。
正是由于会议的双重性质,不但有领导讲话,还有各界人士代表发言。所以,成立了大会主席团,确定了20万人参加的空前规模。当时,长江以南还有不少省份被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势力盘踞,所以这次会议也是一次炫耀和震慑,炫耀人民民主阵营力量的强大和团结,震慑仍在顽抗的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至于把开会地点确定在天安门广场,原因有三:
一是天安门有近六百年的悠久历史。史料记载,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历时三年,到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始建时称承天门,寓有“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是明清两代帝王从事重要活动的地方之一,其最重要的活动是“金凤颁诏”。1898年,光绪皇帝曾在这里颁布诏书,决定变法维新。如今天安门回到人民手中,人民的领袖在这里宣布重大事项,亦是顺理成章之事。
二是天安门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都曾在这里举行,如今革命人民在这里举行盛会,也有继承革命传统之意。
三是天安门有着集会的优越条件。首先,天安门城楼是会议的现成主席台,高大庄严;其次,天安门广场是当时最宽阔的广场,可容纳一二十万人;再次,天安门位于市中心,周围街道四通八达,参会人员既容易集中,又便于疏散。这些,便使天安门成为举行盛大集会的最佳地点。
但选定天安门,也有不少准备工作要做。其中工作量最大的是清理垃圾。刚刚解放的北平,由于城市环境卫生事业非常落后,城内垃圾成堆,粪便不能及时运出城外,日积月累,臭气弥漫。当时北平城内积存垃圾多达60余万吨,仅妨碍卫生及交通、亟待运除的垃圾就有24万余吨,使号称“文化城”的北平戴上了“垃圾城”的帽子。要在天安门广场召开如此大规模的群众大会,不清理垃圾显然是不行的。为此,市政府在全市开展以清除垃圾为中心的清洁大扫除运动。叶剑英市长在清运会上动员说:“清运工作,即为人民服务,人民政府除了使人民的生活有保障,并且有机会普遍受到教育外,还要保障减少人民的死亡率。”这次清洁大扫除运动从3月下旬至6月底,历时91天,从而为7月7日的天安门大会营造了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
为使会议开得隆重庄严,对天安门城楼做了精心布置。城楼上高悬7盏大红宫灯,飘扬着20面鲜艳的红旗。城楼中央悬挂着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的巨幅画像。两个伟人画像之间,还有一颗光彩闪烁的巨大红星。
会议当天下午,虽然风雨交加,却挡不住20万群众参加会议的激情。他们顶风冒雨,早在开会前数小时,就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参加这个意义重大、规模空前的活动。他们分别来自中共中央、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北平市党、政、军各机关团体所属的65个单位以及各界市民。
(二)场面相当隆重——鸣礼炮,奏《义勇军进行曲》,向死难烈士默哀。
晚上8时,会议在七七四十九响撼天动地的礼炮声中开始,寓意着纪念“七七”事变和伟大的抗日战争。接着,奏响了《义勇军进行曲》。这是上世纪30年代,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一首抗日歌曲。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就选用了这首歌曲。后来,开国大典时便成为了国歌。这时天安门广场的风雨声虽大,但礼炮声和乐曲声却盖过了风雨声。呜过礼炮,奏罢乐曲,在20万群众的热烈掌声中,大会通过了由董必武、薄一波、聂荣臻、彭真、叶剑英、李锡九、许德珩、吴晗、韩卓儒、肖明、李连山、张晓梅、钱端升、薛成业、许立群、古奇踪、杨伯箴、鲍国宝、刘一峰等人组成的会议主席团。这个主席团的人员组成,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各界人士,代表了空前团结和强大的人民民主阵营。
会议接下来的议程是:全体起立,向抗战中死难的烈士默哀。默哀毕,由主席团主席、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彭真首先致词,他说,“刚才有炮声(指的是礼炮声),十二年前的今天北平也有炮声;但是那时是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炮声,今天却是人民庆祝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庆祝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的成立,庆祝人民民主新中国开始建立的炮声。我们十二年来渴望着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新中国,现在开始实现了,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伟大胜利,我们要热烈的庆祝我们的胜利。”随后朱总司令讲话,他号召“全国男女同胞、男女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爱国的产业家、人民解放军的指挥员、战斗员和政治工作人员,拿出无限的忠诚和能力,在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文化的战线上百倍努力工作,消灭反动派残余,镇压反动派的破坏,发展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的建设工作。建立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新中国。”之后,董必武、薄一波、聂荣臻、叶剑英、郭沫若、李济深、沈钧儒、许德珩、吴晗、肖明等人,相继在天安门城楼上演讲。这么多的代表着各界、各方面的领导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面对广场成千上万的群众逐一讲话,也创造了空前绝后的历史记录。会议还宣读了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讨论通过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各党派各团体为纪念“七七”抗日战争十二周年宣言》。
(三)气氛相当热烈——毛泽东、周恩来首次登上天安门城楼
那天晚上9时20分,正值大会进行中,20万人的会场突然从各处爆发了连绵不断的掌声和“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毛泽东在周恩来陪同下出现在主席台上。这是毛泽东、周恩来首次登上天安门城楼,这是毛泽东在城楼上第一次听到北平人民高呼“毛主席万岁”,毛泽东的心里十分激动和高兴,他徐步走到扩音器前,马上领着全体到会者高呼:“中国人民万岁!打倒帝国主义!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建设新中国!”
在巨雷般的掌声与口号声中,毛泽东、朱德、沈钧儒接受大会献旗。这三位领袖人物分别代表三个方面,毛泽东是中共中央主席,代表着中国共产党;朱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代表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钧儒是著名的民主人士,又是新政协筹备会的副主任,代表着新政协筹备会。
接着,毛泽东在全场热烈的欢呼声中,又领着大家高呼:“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的走狗中国反动派!”“召集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签订和平条约!”“争取全世界的和平民主!”“全国人民团结万岁!”
这时,雨下得越来越大,但参加大会的20万人却情绪高昂地在大雨滂沱中跟着毛主席呼喊口号。最后大会通过了向毛主席、朱总司令致敬的电文。散会前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及各民主党派领袖检阅了参加集会的游行队伍。毛泽东领着崇敬、爱戴他的人民,在风雨中连续喊了一个多小时的口号。
群众大会从晚上8点到10点半,整整开了两个半小时,宣布散会后,广场上的群众依然在瓢泼大雨中,在军乐的伴奏下,在秧歌的震天鼓点中,纵情高歌着,纵情欢呼着,久久不愿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