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这里清晰地记载着一个家族千百年生长和繁衍的轨迹,折射着中国乡土社会的所有理想。我们是谁,来自何处?家谱为每一个生命个体打上根源和故乡的烙印。在这一个个家族的繁衍、迁徙、发展变化中,发生了很多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跟国家、社会的变化紧密相连 。我从2010年6月开始历时三年拍摄这个题材,旨在通过深入采访和拍摄,去探究历史上的人类大迁徙过程中家族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印证社会变迁给人类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
追朔历史,寻根问祖,寻找华夏文化的脉系,透过《家谱》,我们似乎看到先人们推车挑担、拖儿带女、奔走在迁徙之路上的匆匆身影,看到一幅幅择善而居,生息繁衍的壮美画卷。
河北省武安市邑城镇二街村王氏家谱:明代初期从山西省和顺县虎峪村迁来,始祖王皓立祖,今已繁衍至第26世,620户,2686口人。祖上多文人雅士,20世纪40年代本族第20-21世孙多人考入名牌大学,至今还有数十人侨居海外。被采访人:王氏家族第23世孙王德文,62岁,身份:农民。2012.02.07 王进元 摄
河北省武安市徘徊镇夏庄村王氏家谱:明代从山西省洪洞县移民迁来,始祖王明立祖,今已繁衍至第26世,500余户,2000余口人。清·康熙二年(1663年),本宗世孙王可大乡试中举,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授内阁书,康熙三十二年任户部江南清吏司郎中,受命殿试江西,任主考。王可大一生著述颇丰,有《四书解》、《燕台诗艺》、《南游诗集》等,为这个家族带来无尽的荣耀,民间留下很多关于王可大的传说故事。被采访人:王氏家族第22世孙王才科,52岁,身份:农民。2013.02.12 王进元 摄
河北省武安市邑城镇东三里村冀氏家谱:明代初期从山西省榆次县紫茄村迁来,始祖冀顺先立祖,今已繁衍至第26世,465户,1896口人。祖上第九世嫡孙冀体、冀述弟兄二人分别于明万历十四年、万历二十六年考中进士,冀体官至御史,冀述官至兵部车驾司主事,被当地称为“一门二进士”。被采访人:冀氏家族第20世孙冀春来,62岁,身份:退休教师。2012.03.17 王进元 攝
河北省武安市冶陶镇固义村刘氏家谱:明代中期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今已繁衍至第24世,160户,910口人。采访人:刘氏家族第21世孙刘天柱,58岁,身份:农民。2012.02.02 王进元 摄
河北省武安市土山乡东寨子村苗氏家谱:明·万历(1573年),苗氏四兄弟苗刚、苗强、苗志、苗气携妻带子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分别在武安县的尖山村、东寨子村、招贤村、康宿村等四个村子定居,其中苗强在东寨子村立祖传承至今已经第19世,410户,1320口人。被采访人:苗氏家族第15世孙苗红谦,身份:选矿厂老板。2012.01.25 王进元 摄
河北省永年县西阳城乡邓底村崔氏家谱:明代永乐年间(1410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始祖崔德携妻李氏立祖,今已繁衍至第26世,1000余户,4300口人。被采访人:崔氏家族第19世孙崔东林,69岁,身份:农民。2012.03.11 王进元 摄
河北省武安市冶陶镇固义村丁氏家族:明代中期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始祖丁世严立祖,今已繁衍至第24世,60户,285口人。丁氏家族与本村李氏家族联合结为“西大社”,世代传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安傩戏《捉黄鬼》”。被采访人:丁氏家族第18世孙丁贵成,70岁,身份:老红军。2012.02.02 王进元 摄
河北省武安市马家庄乡没梁店村王氏家谱:清代晚期始祖王家顺携妻率四子从3公里外的山根村迁来,今已繁衍至第15世,225户,1100余口人。被采访人:王氏家族第11世孙王荣贵,75岁,身份:农民。2013.02.14 王进元 摄
王进元
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 河北摄影家协会会员。
《大社火》获得世界纪录协会颁发的“世界上参加人数最多的民间社火演员带妆合影”世界纪录证书,拍摄了5000人的社火演员带妆照;
《家谱》获得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优秀奖;
使用器材:尼康D3 、D200相机
AF-S Nikkor 35mm f/1.4G、 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