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淑丽
《幼儿园教育指导新纲要》明确指出:“要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并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使他们体验发现的乐趣。”这段话为“尝试法”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指明了途径、方法及其目的。其途径就是通过“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方法就是“支持并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目的就是“使他们体验发现的乐趣。”
幼儿对什么都感到好奇,什么都想试一试、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练一练。而尝试法的运用正好符合了幼儿的这种心理特点,满足了幼儿探索的愿望,这对于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是极为有利的。因为这种尝试法与通常的教育方法相比有着明显的特点:一是儿童在先,教师在后;二是活动在先,讨论在后;三是问题在先,结论在后。这样一来,在整个尝试过程中,幼儿的思维空前活跃,幼儿会将其真实的想法、行动不加任何掩饰地展示出来。他们怎么想,就会怎么说,怎么做。就在想想、说说、做做的过程中体验到发展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结合我园实际,下面谈谈在这方面的主要做法:
一、以游戏为载体,创造条件
从小让幼儿学习自己动手,自己去观察,培养幼儿活泼好问,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教育观念也是现代幼教所倡导的。我们知道,游戏在幼儿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于是我们就以游戏为载体,积极为幼儿的尝试创造条件,我们将教育活动贯穿于游戏之中,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如在班内设立了“科学实验角”,里面有供幼儿操作的有趣的实验材料,让幼儿玩玩、做做。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知道了一些物体的属性,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明白了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教师则在一旁注意随机教育,做好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督促他们开动脑筋,尝一尝“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甜头,从而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二、以生活为源头,因势利导
在幼儿的自由活动中,在与同伴的交谈、讨论中,幼儿都能获得丰富的经验。只要老师善于捕捉,肯于捕捉,总能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到让幼儿进行尝试的时机。这样的尝试由于利用了幼儿身边活生生的事实,幼儿的兴趣会特别高,效果也会特别好。记的一次晨练活动之前,幼儿对风吹起的塑料袋有了浓厚的兴趣。在一番追逐之后,孩子们发现了问题:为什么它像飞舞的蝴蝶一样,忽高忽低呢?讨论的结果是:风大飞得高,风小飞得低。显然,幼儿已经感受到了风的存在,但这只是直觉体验,而没有弄懂真正的原因,我产生了即兴生成活动的念头。于是便和孩子们一起进行“风从哪里来”的实验活动,使他们明白了“空气流动”产生风的道理。延伸活动时,还与幼儿共同制作了“大风车”“风铃”“旋转的小花”等小玩具。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亢奋状态。
三、以操作为在主线,体验成功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认知建构必须由他们自己通过操作活动去完成。”为此,我们创设了多个开放性的活动区域。如“角游区、益智区、小问号区、美劳区、音乐活动区等等。尽可能扩大孩子的操作空间,引导他们不断尝试、探究。并经常变更区域内的材料、内容,使他们每次都有新的尝试内容经常有新的发现,从而体验快乐,体验成功。
例如,我们在幼儿园开展“有趣的蛋”系列活动。小班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相对贫乏,但他们也有积极探索与尝试操作的愿望。教师便为幼儿准备了许多碎布、瓶子、海绵、沙子、橡皮泥等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进行探索;如何使鸡蛋立起来。结果,幼儿在饶有兴趣的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多彩的答案。有的把鸡蛋立在沙子里、橡皮泥里,有的把鸡蛋立在瓶口上……成功后,孩子们全都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这中强烈的情绪体验在其它活动中是较难获得的。
当然,在幼儿的尝试活动中,我们也允许幼儿有失败,有反反复,允许幼儿有模仿。鼓励他们有所创新,有所创造。这样,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各自的操作中获得了相关的知识经验,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普遍发展和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及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总之,尝试法就是以疑问引路,以疑问开始,“以疑引思”,让幼儿“试着看一看,”“试着想一想”,“试着动一动”……在玩中学,乐中学。看着幼儿在尝试中那兴致勃勃的样子以及尝试中出现的种种意想不到的结果,我真为“尝试”的魅力所倾倒。是尝试启发了幼儿的思维,发展了幼儿的智力,是尝试开阔了幼儿的视野,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是尝试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尝试让幼儿尝到了学习的快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