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方法

2013-04-29 19:27常红
农民致富之友 2013年7期
关键词:菌源锈菌麦区

常红

小麦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居各种作物之首,全世界有1/3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粮。目前世界种植小麦面积最大的国家有中国、印度、俄罗斯和美国,单产最高的国家是荷兰、英国、德国和法国。

小麦叶锈病是由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ocone Eriks)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具有破坏性强,循环式侵染,专性寄生等特点。小麦叶锈病是禾谷类锈病中分布最广、发生最普遍的一种小麦病害,全世界小麦种植区,包括北美、欧洲、亚洲、澳洲、非洲等的许多国家都有发生。中国小麦叶锈病以西南和长江流域一带发生较重,华北和东北部分麦区也较重。华北冬麦区1969、1973、1975和1979年叶锈病大流行,东北春麦区1971、1973、1975和1980年中度流行,均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小麦叶锈菌夏孢子萌发后长出芽管,沿叶表生长,遇到气孔后,芽管顶端膨大形成附着胞。附着胞下方长出侵入丝,在气孔下腔内形成泡囊,再长出侵染菌丝,在叶肉细胞间隙蔓延生长,以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夺取寄主的营养。叶锈菌除典型的从气孔侵入外,还可以直接侵入寄主细胞。芽管在叶表面延伸,顶端稍膨大形成附着胞,直接侵入寄主组织。病菌侵入后形成夏孢子堆和夏孢子,进行再侵染。在我国大部分麦区,小麦收获后叶锈病菌从麦苗上转移到自生麦苗上越夏,小麦播种出土后病菌再转移到麦苗上危害、越冬。小麦返青后,旬平均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病菌侵入新生叶片。气候条件是春季叶锈病是否流行的决定因素。温度回升早,并有雨露配合,叶锈病提早发展,发病重。

现今,我国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治主要采用综合防治的措施来进行防治,主要以抗病品种合理布局为主,采用加强栽培措施和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达到全面的控制小麦叶锈菌夏孢子的扩展,使小麦叶锈病得到有效地控制。

选育推广抗(耐)病良种。注意多个品种合理搭配和轮换种植,避免单一品种长期大面积种植,以延缓和防止因病菌新生理小种的出现而造成品种抗病性的退化。近年新育成的抗叶锈冬小麦品种有京冬1号、8号,京核3号,京411,北农白,皖麦26、27、28号等;春小麦品种有:垦九5号、龙麦23号、龙辐麦7号、蒙麦30号、京引1号、陇春8139、定丰3号等。可因地制宜引种。在黄、淮、海等冬麦区推广的抗病品种有陕农7859、冀5418、鲁麦1号、徐州21等。在品种选育和推广中应重视抗锈基因的多样化和品种的合理布局,防止品种单一种植而导致抗叶锈基因品种的出现。

加强栽培防病措施。小麦种植期间,田间应该精耕细作,消灭杂草和自生麦苗,控制越夏菌源;在秋苗易发生叶锈病的地区,避免过早播种,可显著减轻秋苗发病,减少越冬菌源;合理密植和适量适时追肥,避免过多过迟施用氮肥。锈病发生时,南方多雨麦区要开沟排水;北方干旱麦区要及时灌水,可补充因锈菌破坏叶面而蒸腾掉的大量水分,减轻产量损失。

合理使用药剂防治。化学药剂防治是植物病虫害最直接有效地防治措施,在各种病虫害的防治中应用较广。小麦叶锈病防治可以在种植前用粉锈宁拌种,控制秋苗发病,减少越冬菌源数量,推迟春季叶锈病流行。发病初期喷施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同时还可兼治条锈病、秆锈病和白粉病,隔10~20天1次,防治1~2次。有研究表明,三唑酮对小麦锈病的作用表现在既可以长期保护,又可以侵入潜伏或者已经发病正在扩散的菌源,对封锁发病中心或挽救重病田作用效果明显。也可以利用粉锈宁1000倍液进行防治,隔 10~20天喷1次,连喷2~3次防治效果较好。

目前,小麦叶锈病的防治应用较多的主要是通过育种导入外源的小麦抗叶锈病基因来实现的。利用外源基因的导入可以有效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并且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同时在不影响小麦正常的生长情况下,可以有效的防治小麦叶锈病的发生。

小麦是我们农业生产的基础作物之一,全国各地均可以种植,对于小麦生产安全的问题一直是农业工作的重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更是小麦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小麦叶锈病作为小麦上的重要病害,不容忽视,必须掌握小麦叶锈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为小麦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164022 黑龙江省北安市红星农场农业科)

猜你喜欢
菌源锈菌麦区
菌源同工酶分析揭示菌源DPP4同工酶是潜在的抗2型糖尿病靶点
黄淮麦区Fhb1基因的育种应用
禾谷锈菌转主寄主的研究进展
当前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
河南省同一适宜生态区小麦品种引种备案目录(第四批)
来安县2018年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与防效分析
越南黄檀锈菌与锈菌瘿蚊关系*
小麦赤霉病发生与菌源?气象因子量关系分析
一种杨树锈病天敌昆虫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微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