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军红
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下中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素质教育是其重要内容,音乐自身独特的素质教育意义得到了教育部门和教育者的充分肯定和重视,但现状不容乐观,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规范化过程中还存在问题。借鉴美国先进经验,对我国音乐素质教育规范化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音乐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规范化“素质教育是指根据时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主要运作精神,注意潜能开发和健全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特征的教育。”音乐艺术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其独特的意义。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本文所探讨的音乐素质教育是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是以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为目的的非专业性音乐教育,旨在通过音乐教育来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陶冶学生的心灵,提高其音乐欣赏水平。李岚清强调过:“音乐的培养功能还不只是一般的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帮助,音乐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我国高校学生来说,音乐教育能够完美其人格,开发其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启大脑的形象思维,提供创造和自我表现并享受成功的机会。本文意在对我国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规范模式进行探讨。
一、我国音乐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开始实施素质教育,原国家教委早在1996年下达的艺术教育文件指出,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之一。并对普通高校音乐课程的開设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原国家副总理李岚清曾做出过重要批示:普通高校应开设音乐课。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也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但至今为止,公共音乐教育在定位上仍然不够准确,音乐课程的开设也没有像思想政治、体育等课程那样具有明确的文件规定,教育部也没有把音乐课程教育列入到教学评估体系中,因而高校音乐教育在经费、设施、师资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制度保障,存在“边缘化”的倾向。主要表现在:
1.定位存在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末教办字025号文《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把艺术教育定位为“实施美育是提高新一代大学生素质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音乐教育迅速发展时期仍然是把音乐教育作为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这种定位虽然体现了对音乐教育的充分重视,但不能突显音乐教育自身的价值,并且给音乐教育带来一个问题:不能保证学生摆脱音乐学习中技能优先的倾向。因此,学生个体的感受力和反应力没能得到充分发觉,从而使学生个体的情感意识没有真正得到发展。
2.缺乏具体可行的文件定位。据深圳大学“大学音乐欣赏教育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已经把音乐教育纳入教学体系,音乐教育也在不断深入,但教学管理不完善、师资不足、经费不足、教材不完备、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音乐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教育部没有规范性的要求,没有把音乐课程纳入教学评估体系,这是阻碍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国外高校规范化音乐素质教育经验
美国是世界音乐教育的先进国家,第二次界大战后,音乐教育发展很快。1875年创立第一个音乐系,之后全美的综合大学纷纷成立了音乐系或音乐学院计有一千余所。这些音乐系或学院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把目标定在提高学生素质。其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先进经验在于:
1.有明确的法律地位
国家颁布相关政府文件确保音乐素质教育的地位和有效实施。1994年美国政府颁布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和《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其中明确规定把艺术(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列为美国基础教育6门核心学科中的一科。强调了艺术教育的重要价值,在制度上奠定了音乐素质教育的实施基础。
2.有完善的管理机制
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学院不单设立了独立的音乐系,还在1975年设立艺术委员会,以每年定期召开两次由校长亲自参加的会议的形式,专门研究艺术教育工作。这种管理机制有助于监督、协调和促进学院艺术课程的开设和艺术教育的实施。
3.有合理的课程设置
在美国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艺术课程纳入整个教学体系已经有长达六七十年的历史。学生通过选修音乐、戏剧等艺术课程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发觉艺术创造力,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多样的音乐艺术活动。
4.有优质的师资队伍结构
以非音乐院校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其音乐教师共18名,具有博士学位的音乐教师7名,师生比为4.29%。音乐教师全部毕业于美国名牌音乐学院,部分教师还同时具备普通大学的学历,阵容之强大不亚于专门的音乐院校。在任教的教师中不仅有没有知名的作曲家、歌唱家、指挥家和演奏家,还有作品多次获奖和发行唱片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音乐人,有的长期与知名乐团合作。这样的师资力量,保障了学生得到高水平的引导和教育。
5.有浓厚的音乐艺术氛围
美国普通高校的学生音乐艺术团相当活跃,每个学期都会在校内外举办各种各样的演出。每年开学第一周都是各乐团展示其音乐才能的季节,新生通常在开学伊始就参加音乐社团的考试,以期加入这些社团,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三、我国音乐素质教育规范化可行模式
(一)转变观念是根本
重视和发展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需要国家、学校管理层理念的转变,也需要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
1.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给予明确指导
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对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加以引导,是其制度化规范化的根本保证。教育部曾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赋予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很高的地位。但在相应制度和政策上,需要建立完善的课程指导和评估制度,使音乐教育获得同思想政治教育和体育等课程相当的地位,保障音乐素质教育在整个高校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实施,同时加强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美国建立专门的艺术教育委员会和社会参与机制,形成了一种社会共同参与和推进的良性发展局面。
正如其教育部长赖利在1993年全美音乐教育者大会答问时所说:“要力图把全社会的各种文化机构的丰富营养资源拿到‘教育的餐桌上来”。法国教育部对每一个艺术教育领域都按年级颁布了教育大纲,包含了教育目标、实施方法论要求、期望的能力和评估等方面的内容。从国家层面,国家教育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统一规划和领导,完善公共艺术的教育管理体制。我国教育相关部门可以借鉴美国、西欧等国家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先进理念,把公共艺术法定为国家高等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从抓好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工作入手,保证一定的课时,并把公共艺术教育纳入各高校的教学评估体系中。
2.高校管理层结合实际实施国家政策
政府层面政策的制定,需要高校管理者在深刻理解音乐文化素质培养的基础上科学地执行。管理者必须转变鲜有观念,重视音乐素质教育,认真贯彻国家相应方针、政策和法规,加强对音乐素质教育的统一规划,将音乐课程纳入到学校各个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和学校的发展规划中,由校级领导负责统筹安排和实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音乐教学课时量的计算、课时酬金和奖金的发放及技术职称评聘方面给予其他学科平等的地位或相对倾斜,在进修和培训方面要给予大力支持,以促进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音乐教育的课程地位,形成各级各界重视的氛围。
3.校园文化氛围中提高学生重视程度
正如前文所介绍美国高校的先进经验,我国高校也应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文化活动,提高学生音乐修养,引导学生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和兴趣。学校相关部门如各级团组织鼓励学生成立各种音乐社团:合唱团、乐队、管弦乐团到等,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歌手比赛、举办校园歌手大赛、高雅音乐进校园等活动,利用学校广播站、电视台、网络平台有计划地进行音乐专题讲座、播放中外名曲,把音乐的普及和提高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把音乐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
(二)规范化教学是保障
使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规范化制度化,是保障音乐教学的关键。规范化包括评价考核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教材等方面的规范。
1.评价考核体系是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的指挥棒,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两个方面。因此,各高校需建立以学生为主、人性化的评价制度。学校应建立与专业课程一样的音乐教学评价制度,由学生通过评教系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高低进行评判。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应当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考虑其知识机构和音乐基础,在评价标准上采取一定的灵活度和弹性,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
2.课程设置系统化。目前各高校的音乐课程大多为公共选修课,在课程设置上有一个特点: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所以,大多情况是教师学什么专业就主要讲什么内容,虽然也包括音乐基础理论、器乐、欣赏等方面,但缺乏内在联系、系统性和全面性,不利于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各高校应当根据音乐教育的特点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计划,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教师授课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接收到基本的、全面的音乐知识。
3.教材建设的共性与个性。由于音乐素质教育课程主要针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这些学生有来自各个不同的院系和专业,在教材的选用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各高校采用的教材随意性比较大,有的高校甚至没有教材,而是教师根据自己的选择编制课件授课的方式。还有一部分高校虽然使用教材教学,但针对性不强。教育部门应当组织成立类似音乐教育委员会这样的组织,指导和规范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教材编写,并把学校教材的选用制度化,保障教材质量和其针对性。
(三)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是关键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无疑是提高音乐素质教育质量的保障。鉴于高校音乐教师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师资队伍结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音乐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演唱和演奏技巧、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保障教学首先要保障教师师资结构,高校在引进师资的过程中,对教师的资质严格把关,同时要考虑的教师年龄、职称、学历、专业层次和师生比,构建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
2.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他的教学行为。教师应当对教学理论知识和作品有一个全面扎实的了解和掌握,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中外音乐名作、音乐形象、情感特点、风格特征及创作思想、美学意义。教师也应该掌握较高的音乐技能,包括各种乐器的演奏以及声乐演唱。同时,教师应当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和创造,成为学习的主体。
3.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音乐素质教育课堂应当是通过美好的艺术形象和令人愉悦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在美的熏陶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教师授课时不仅要讲音乐的形式、技巧,也要将情感、文化、价值观等内容柔和进去,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因此,音乐课堂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和技能的讲授,教师要善于创新,打破传统音乐教学思维模式,把自己定位为教学的引导者而不是权威的定义者和解释者,让学生作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感受、体验吸收和升华。在教学手段上灵活运用多媒体,视听结合,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场地和经费是基本保障
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其音乐设施包括:6个音乐教室,全部配备钢琴,其中5个是三角大钢琴,一个教室还有竖琴,此外,教学楼里还有8间单人琴房,全部对师生24小时开放。学院还建有音乐图书馆,馆藏包括大量20世纪的音乐和电子音乐作品和涵盖了音乐大家的的名作和南亚地区的民间音乐的音响资料。我国高校应根据学生数量和教学需要,配备音乐教室和设备,并有专门机构负责监督实施,专人管理和维护。
(五)充分利用公共资源
充分利用社会公共音乐教育资源,是丰富学生音乐第二课堂的一条有效途径。学校的音乐教育资源毕竟有限,而社会公共音乐资源主要集中在各式音乐厅、礼堂甚至KTV等艺术表演场地。政府教育部门应当由专门委员会负责协调组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由社会演出团体举办学生专场音乐会、文艺晚会等艺术演出,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和自身修养。形成公共文化艺术设施与学校密切合作和互动的长期关系,制定相应制度,并把公共资源的利用纳入到音乐教育的总体教学规划之中。
李岚清在视察吉林大学时曾说过:“音乐教育不仅是培养音乐家的教育,更应该是为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服务的。”总体来看,我国当前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已经在稳步发展,而把音乐教育更加深入细致地纳入大学生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陶冶情操、提高修养、激发创造力等作用的努力也一直在进行,本文认为其关键之处在于探讨如何把音乐素质教育规范化,形成稳定的、可长期执行的具体政策和制度,以期有助于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地位得到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1][美]特里斯·M·沃尔克著.田林译.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M].西安:陕西师范大版社,2003.
[2][美]贝内特·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3]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应用[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范音利.大学音乐教育与思想素质培养[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12).
[5]馮晓莉.大学公共音乐教育课程设置构想[J].职大学报,2007,(02).
[6]张晓蕾.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研究.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11,6.
[7]寇冬泉,刘电芝.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20-124.
[8]张晓蕾.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研究.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11,6.
本文系2013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河南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3240041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