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金垒
【摘要】长期以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性成为困扰师生的弊病,我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通过“四多”原则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益,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激趣;动口;点拨;练习
作为高中三大主科之一,同时又是高考拉开分数段的关键学科,高中数学却不怎么受学生待见,甚至许多学生私下有这样的议论,高中最怕见两种符号——“数学符号”“英文字母”.长期以来,盲目地听讲,机械地做题,反复地纠错,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几乎成为了数学教学的常态.虽然学科的重要性让学生不敢忽视,但长期的被动接受,让师生疲于应对,造成了数学课堂的低效性.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要想实现高中数学课堂的高效性,关键在于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情感、思维、实践等各方面打好学习数学的基础.总的说来,大致可概括为“四多”原则.
一、要多激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有部分学生还是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甚至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是无用的”.因此教师在施教前需要改变他们的错误看法,“先把学生的眼睛点亮”,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及数学在现代高科技领域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威力.
例如经典数学趣题中“加菲尔德拼桌布问题”,波利亚的“她”和“他”趣题,苏步青的“周游世界”问题等,一个方程将我国卫星图像质量提高30%,一个算法挽救一台价格高昂的武器装备等时政军事新闻等等.
平常有意识地多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在课前、课间,适时、适机地对学生激趣,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杜绝畏难情绪,逐渐喜欢上数学,甚至乐上数学课,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要多动口,训练数学表达能力
要学好数学,不仅仅需要动脑和动手,还需要动口,这样既可杜绝“哑巴课堂”或“一言堂”,又能有效地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大家齐出声,说出解题过程,这样让那些会解题的学生带动那些似懂非懂的学生,形成一种集体学习的氛围,从而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指导学生用简明的语言,总结教学内容.
例如讲完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后,我让同学们及时整理回顾,边说边在草稿本上书写,写好后再对照教师板书:
(1)求和公式:①当q=1时, Sn=na1.
②当q≠1时,Sn=a1(1-qn)1-q=a1-anq1-q.
(2)性质: ①若m+n=s+t(m,n,s,t∈N*),则an·am=as·at.
②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 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让学生在课上多说,重点是分析问题,理清思维过程,除必要的解题格式示范外,要少花课内时间在过程的书写上,如有必要可事先做成课件或在自带小黑板上书写好,这样省出时间去做练习.
三、要多点拨,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获取知识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是学习者以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地重新构建新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能起好主导作用.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点拨让学生避开题目陷阱,同时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帮助他们架设探求桥梁,进一步明确和深化已学知识.
学习之后就是巩固和复习,查缺补漏,全面巩固知识,成为不可缺少的步骤,首先是对基础的稳固和巩固,这一步必不可少,通过进一步的实践和习题,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教师将自主权和思考空间留给学生,通过思维的引发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发现,形成自主的知识模块,并让学生自己去整合体系.
四、要多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练习是巩固知识、培养技巧的重要环节.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通过练习提高解题能力,进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练习还要根据目的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练习类型.我设计的集中练习类型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当堂练习.刚学完一些新知识或新题型,让学生趁热打铁,完成教材和教辅上的练习题,是让学生运用新知识,提高理解和应变能力,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践证明,不给学生充分练的机会,不在课堂上及时发现和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课后练习的效果是不会理想的.
2.检测练习.为检测学生掌握双基和发展智力而设计的练习.这样的练习包括课堂小测验、单元检测、期中期末考试等等.每种形式检测后,教师都要注意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找出薄弱环节,然后再举一反三注意巩固性练习.
3.分层练习.教师布置的练习题要注意分类精编.让好学生吃好,有利于培养出尖子生;让中等生吃饱,逐步提升层次;让后进生适当进补,不致因噎废食.这种分层次设计练习,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利于培优补差,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做到“多激趣,多动口,多点拨,多练习”这“四多”,通过多种感官的共同协调、相互刺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这不仅是优化数学课堂结构,发展数学思维、逻辑、想象力、观察力、运算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需要,也是扎扎实实大面积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