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新建学生群体发展理论

2013-04-29 16:58:41夏凡范启标
学理论·下 2013年7期
关键词:解决途径

夏凡 范启标

摘 要:高校新建学生群体是新建校区和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发展对所在学院、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重要意义。根据小群体中的互动发展理论,将高校学生新建学生群体的发展划分为“摸索”、“彷徨压抑”、“把握协调”、“角色适应”、“群体行动”五个阶段,通过分析各阶段心理特征及行为指向,探讨高校学生新建学生群体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新建学生群体;群体阶段;阶段特征;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329-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及高校招生制度的深入改革,扩大校区数量和规模成为许多高校建设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采取设置新校区、在新旧校区之间重新规划等措施,将学校整体资源进行整合和再配置。然而这种建设必然会导致学校系统内部的变动。在这种情形下,新建学生群体作为一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队伍该怎样发展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一、高校新建学生群体的含义及特点

所谓群体,就是彼此间有某种心理联系,有特定的行为规范,在行为上能相互作用、相互依赖、为实现共同目标而构成的人群结合体。

笔者认为,新建学生群体,就是随着新建校区或新建学院成立而产生的学生干部群体,或基于学校内部发展而对其原有学生组织进行重新规划与建设后产生的新的学生集合体。它具有一般学生群体的共性,也具有新建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为,群体建立初期时的群体结构不稳定,群体规范和行为准则没有可以沿袭的传统,成员的共同目标不明确,对新入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强等。这种特殊性要求该类学生群体具有更高的创造力和协调力,群体的发展需要更多地关注和研究。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学生会就是这样一个新建学生群体。

2007年8月14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组成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儋州校区即为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总校区所在。合并后,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成为儋州校区的一个新建的独立学院,原其他学院于2012年初整体搬迁至海甸校区。

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学生会于2010年11月建立学生会筹备工作小组,2011年4月8日举行第一次学生代表大会,会议上选举产生和第一届学生会,至今成立两年。该学生会在学院党、团委的指导下,在团结同学、服务同学、活跃校园文化、协助学院相关工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高校新建学生群体发展阶段特征分析

结合高校学生群体发展规律普遍性和新建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可以将高校新建学生群体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一)摸索阶段

群体初建,彼此间的了解和理解还不足以完全信任,群体成员会小心翼翼地发出某些消息,以试探他人目的、能力、知识水平和态度,成员经常感到不适,甚至失落。

这一阶段可以看作是每年10月份学生会有新成员加入的阶段。一般来说,绝大多数人在这一阶段言谈举止比较拘谨,对周围的一切持默认态度。对舆论很少评论,均为认可。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与条约,甚至一些没有明文的规定,成员均能接受,自我约束力较强。即使对某些方面有不同想法,也不坦率直言。外向的新成员会主动提出共同但又无关紧要的话题,引起大家的兴趣并逐渐加入讨论,在交流中增进了解。之后,成员会将那些通过非正式渠道收集的信息加以汇总、比较,很容易在同年级新成员中形成压力。相对的,上级领导也会给个人带来压力。无论是口头相传的某某干部或主席的“传奇性”事件,或是职权赋予领导者的威信力,抑或是对新组织规范的陌生感,使新加入的干事在与部长交往的过程中谨言慎行,时刻保持谦卑与积极,小心翼翼地发出信息,以试探部长的目的、能力、态度及偏好。

(二)彷徨压抑阶段

由于不适应,成员在群体中感到协调困难,工作难有进展,因而沮丧压抑,但实际上彼此已开始了解,寻找原因,努力工作。

从人际交往上看,随着交往时间的增长、对环境与工作的适应以及对同事了解地加深,成员在心理上产生新的认识和行为反应,同事间由于性格、处事方法及工作默契等因素影响,出现“自然组合”现象,小群体中部分同事相对密切,部分相对生疏,改变了最初“彼此彼此,一般一般”的状况。与此同时,新加入成员会从拘谨状态中解放出来,寻求机会展示自我,比较注重其他成员对自己的看法,力求得到认定和青睐。在这过程中也往往带来矛盾和冲突。

从工作本身上看,学生会举办的多是能让广大同学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然而考虑到学生课程学习的实际问题,学生会主办的全院性大型活动一学期有两个左右,主要集中在文体部,学习部次之,办公室、财务室、生活权益部等部门负责日常性工作。这样,横向来看,各部门职能方向各有不同,如果部长引导不当,很容易让干事产生差距感,出现“办公室是主席团的储备部门”、“文体部比生活部重要”等错误想法,从而打击干事的信心和积极性,沮丧压抑,消极怠工。纵向来看,学生会一项活动的组织体系一般是“主席团决定——部长级负责——干事级执行”,干事基本处于学习阶段,活动中以执行命令为主要工作内容,少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多是简单、重复的体力工作,干事群体中容易出现“大材小用”、“无聊无趣,浪费时间”的想法,加上工作与学习时间常有冲突,开始出现情绪波动、态度懒散等现象。

(三)把握协调阶段

群体成员意见逐渐协调,群体活动中有了较为明确的方向,成员感到愉快。

这一阶段处于学生会的发展中期阶段,临近第一学期末。群体成员所做行为是基于学生会成员之间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组织规范和传统也有了较好地了解,学生干部责任意识增强,对自己的行为能够认同并负责。对于自始至终都很积极或者思想没有很大波动的成员,会继续保持热情,并因为与同事的深度交流会形成非正式群体。对于选择退出的成员可能不会立即递交辞职报告,但因决定已做,在生活和学习中也会感到轻松,状态逐渐调整。这一阶段学生会组织表面会出现零散状况,但成员个人方向基本明确,情绪有所调整,个人工作能力提高,学生干部素养有极大提升。

(四)角色适应阶段

各位成员开始找到或分配到自己的角色位置,并对这一位置感到满意,对自己充当角色更有信心。群体中出现热情。

经过一个学期的沉淀和一个假期的放松,学生会成员会以崭新的精神状态重新回到学生会组织,对于在上一阶段形成的想法开始落实。但是,也存在改变成员决定的影响因素,比如学习成绩。一些原本工作积极性高并在学习上取得满意成绩的成员,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生会的现存与发展问题;而在学习上没有取得满意的成员,会出现两种主要情况:一种是成员认为导致自己学习成绩不甚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会,因此对群体产生失望感并选择退出;另一种则将原因归结为成员自己对工作和学习二者协调的失误,会在新的一学期重视学习。对于原本工作不积极的成员,对上一学期的学习成绩满意者,一般会考虑继续留在群体中;不满意者,则会递交辞职信。在这一阶段,群体成员的行为决策愈发成熟,注重塑造自己的形象。

(五)群体行动阶段

群体活动全面展开,领导有效力,成员积极参与,相互合作,共同决策,创造更浓的民主气氛。

经过大半个学年的影响与同化,群体成员基本达成共识,认同群体规范,产生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注重学生干部的表率作用,受约于有效的行为调节和自我管理。经过学生会改选或换届,优秀干事晋升为部长,有能力的部长晋升为主席团成员,重新形成精简而又高效的领导团队。权力需要、归属需要和成就需要他们促使严于律己,相互理解合作,追求卓越以实现共同目标。

三、新建学生群体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重视交流,建立有效的沟通模式

新建学生群体建立初期,成员来自不同专业班级,相互生疏、做事谨慎。要建设一个优秀的学生会,首先要培养学生会成员的团队意识,建立有效沟通模式。一方面,从对外沟通来说,群体要有对外一切的联系方式,有统一的对外交流工具,例如:学生会干部联系方式,参与活动时的工作证件、统一的工作服等。同时群体成员的个人形象要提高,让学院师生能通过对某个学生干部的了解而认识学生会。在开展活动的时候积极邀请其他学生组织干部参加,邀请学院领导莅临指导,并适当参与其他组织的活动。另一方面,在学生会内部要增加沟通交流的机会。在工作中,坚持定期会议与不定期交流会相结合、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相结合的原则,为群体成员提供畅通的信息交流平台。

(二)有据可依,强调制度规范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青年学生的个性愈发自由,高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也是相对宽松的,那么高校新建学生群体崇尚的也是一种相对自由、没有过多繁文缛节的理念。然而,要建立一个优秀的学生会,规范化的制度管理势在必行。拥有健全的制度,并切实地按照制度行事,才能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减少行动的随意性。高校新建学生群体进行内部管理最首要的工作就是制定制度,办公室使用、财务管理、例会召开、奖惩、辞职辞退……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要有章可循,进而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明确监督机制及奖惩条例,避免在以后的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和争端。

(三)奖惩分明,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

一个活动往往需要各个部门全体成员的精诚合作,但适当的竞争能激励群体成员更有效率地实现共同目标。要在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部门考核制度,定期对各部门进行考核,并将量化考核结果与群体成员的任免、奖惩挂钩。对表现优秀的部门进行物质或精神奖励,以激励其他部门。同样,部门内部也要注重日常考核,对表现优秀的成员进行奖励。对有重大失误或不良影响的部门成员要在了解事实、相互沟通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惩罚,严重者可辞退。部门考核要统一标准,坚持公开、透明原则,部门内部考核可遵循表扬人数无上限要求的原则。

(四)公平公正,构建学生干部培养、选拔计划

人员培养方面,要在层级次序、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选拔部长、主席等,新建学生群体的领导干部需要保持激情,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大家做事,不怕错误。同时还要对下一层干部平等对待,避免有成员出现“被忽视”的错觉。重视每一位储备干部,给予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并针对不同干事的特长培养其潜力。可以采用“代理部长”的培养计划,即由每个干事轮流承担一周的代理部长,以此增加部长对干事的了解以及干事对部门的了解。

学生会主席团及部长相对一般部员来说,不仅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较强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受压能力,还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在选拔计划上,首先新建学生组织要确立定期的干部换届选举制度,明确规律性的更替周期,同时学生干部的选拔要面向全体同学,从中优胜劣汰。经过选拔、群体重组之后,相关部门应及时组织干部培训,以便新干部尽快适应学生会干部的生活,清楚自己的位置、工作,进而更快、更好地完成学生会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五)以人为本,建设优良稳定的文化氛围

优秀组织的重要指标就是凝聚力,而凝聚力来源于群体认同并自愿自觉遵守的文化。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组织中的人是有需要的。良好的文化氛围将大大增强学生会成员的归属感,使得需要层次提高到寻求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种潜隐的组织文化也会对学生会成员起到约束作用。要建设优良稳定的文化氛围,首先要优化学生干部沟通和谈话的长期机制,了解学生干部心理动态,合理的需要可以适当满足,以同事、师长及朋友等多重身份与群体成员形成较稳定的心理契约。其次,主席团在分配活动时,要注重促进小组合作机制,加强合作意识,还要通过计划和协商帮助减缓成员专业课学习、期末考试等外部压力。部长的个性和态度对于各自部门的文化氛围有极大影响,部长要积极带动部门向学习型、积极型、健康型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整个群体发展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任军.坚持五个“创新”,建设优秀学生会—关于高校学生会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

[2]陈国海.组织行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吴航枫,徐志勇.高校“90后”学生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2,(1).

[4]周琳.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解决途径
论高校教育的信息不对称
考试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11:12:11
基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分析
精神障碍患者就业歧视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探究
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现状和解决途径
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 11:07:05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 10:23:25
关于国有企业报酬与福利制度研究
浅析企业劳资纠纷产生原因及化解对策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商业会计(2016年15期)2016-10-21 08:25:02
社会保险争议解决途径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03:13
电网规划设计与改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