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彬
《成熟季》是我省著名女作家沙玉蓉新近创作的中篇官场小说,读完该作品,我的审读意见是:小说具有女性的沉稳和细腻,写家的成熟和老辣,思辨的尖锐和深邃,技术的不菲和多变。
中国小说经过汉代的“丛残小语”、魏晋志怪、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直到当下小说的百花齐放,光怪陆离,已经演变成了一门准科学。既然是一门科学,就有其特定的技术支点和学术体系,就有它的实用性,这一点,作为成熟的小说家会认真对待,并加以合理运用,以不断丰富自己的叙事手段,使自己的作品在表达上更为机巧、轻灵、简约,更具有兼容性和博大的时空力量。
小说《成熟季》的故事很简单,老科长凌运秋在即将退休之际,请自己曾经的部下、新业务科科长宁羽解决儿子凌志的编制问题,宁羽却很纠结。因为自从他在凌运秋手下工作以来,就一直被其利用和压制,先是多年不能解决入党问题,后来又在极为关键的时刻,被凌运秋夺走了市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等等。纠结之中,宁羽获知,新来的姜市长是凌运秋的亲戚,此时,处在升迁关口的宁羽,便主动巴结凌运秋,不仅请凌运秋吃大宴、飙歌、帮助凌运秋解决儿子的编制问题,还把自己漂亮的小姨子介绍给了凌运秋的儿子。不久,情报得到证实,凌云秋和那个姜市长没有任何关系。
不难计量,小说中可以拿来叙述的故事不足千字,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一篇近三万字的小说,如此纵容和泛滥,如此恣肆和漫漶,何以深深打动了我?又将凭什么打动它的潜在读者和边缘读者?这里,除了作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辨对象以外,那就是作家巧妙运用了多种小说技术,其中,在小说的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把握上显示出了作家一定的掌控能力和匹配功底。
小说的故事时间就是依次还原事件过程的时间,又叫顺序展开第二自然的时间。譬如小说中提到主人公要上三个台阶。我们在描写时便是:他上了第一个台阶,上了第二个台阶,又上了第三个台阶。可见,这种描述是有序的,和事件的过程基本上是吻合的,甚至是完全吻合的。小说的叙事时间,则是用来描述、回顾、倒叙、引用、肖像描写、景物描写和做心理剖析的时间,它是非顺序的和非连贯性的。
在小说中,这两种时间的运用缺一不可。一篇小说,如果失却了叙事时间,其文学性便会大大减弱,使作品高度骨骼化,只剩下了一堆干巴巴的故事,这也是造成许多小说僵而不灵动的主要原因,但是,如果叙事时间过长,使用过度而无序,又将使小说产生大量的“结石”和“盲肠”,影响小说的流畅性,限制小说的阅读节奏。我们在审读小说中常发现两种情况,一是写得很紧,显得很僵,这显然是叙事时间的不足量和运用功力不济造成的,而有的小说则显得拖沓、累赘,甚至是“语言秀”和恶“调书袋”,这又是叙事时间使用过滥和深挖不当的原故。
一般来说,小说的叙事时间最好小于故事时间,如果叙事时间一定要大于故事时间,当做到:
一、 这个时间是读者需要的、渴望的,是为读者解惑答疑的。
二、 特殊的结构要求。如现代派和后现代派的文学作品,它们不是以事件为描写对象的,更着重于人物心理的剖析和意识流的展示。
三、这个时间是故事时间向前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 在这个叙事时间里展开的情节、细节就其兴趣点而言,一定要大于或者等于在故事时间中已经或者即将展开的情节或者细节的兴趣点,否则,无法留住读者,只会在作品和读者之间建立藩篱。
五、 在这个时间段里饱含有关主要人物性格和行为动机的重要交代。
六、 作者要有过人的驾驭“节外生枝”的能力和有关该方面的量的积累。如自觉的运用意识、语言的功底、章节的分配和平衡能力、人物放与收的娴熟程度等等。
沙玉蓉是一个有美学追求的作家,她在小说《成熟季》的创作中,叙事时间显然是大于故事时间的。因为,在《成熟季》中,作者的任务相当繁重,小说要叙述的故事以及两个人之间的恩怨,跨度达20年之久,当我们开始倾听小说的时候,事情已经发展成了这个样子:当年的毛头小伙子宁羽已经人到中年,当年“挥斥方遒”的凌运秋也为“残烛”。在现实中,这两个人物因为需要对接一种文学关系,因为积怨很多,而纠结很深。此时,作家如果不对这种关系的前因加以充分说明,就无法保持矛盾体系的合理和平衡,无法强力推动两个人的关系向前有序发展,无法展现汹涌的暗流,而要做到这点,作家必须要在故事时间里“安营扎寨”,以安排出大量的叙事时间来拨动尘封之事,而一旦小说的叙事时间超过故事时间,就意味着作家在冒险,就意味着小说对作家有了要求,就意味着读者对作家有了要求。以此,作家沙玉蓉在这个时间段里,从故事的主干上旁逸侧出,通过倒叙和对旧生活片段的捡贝拾遗,重点叙述了如下几件大事和如下几个重要人物。
一、宁羽是一个质朴、单纯、热情、善良,迷信靠自己的实力和实绩打江山的农村小伙子。
二、宁羽身边的人,甚至比宁羽工作还迟的人都接连入党了,但任劳任怨,一头扎在工作中的宁羽却多次被告知要耐心接受考验。
三、在评机关先进个人当中,一向爱把无关痛痒的荣誉让给宁羽的凌运秋一反常态,通过小动作,让势在必得的宁羽败北。
四、在宁羽的周围有这样三个人物。小李是个拍马溜须者,就工作能力而言和宁羽不能相比,但是不仅早早入了党,而且提了干;赵均是宁羽的同乡,出道时和宁羽相比,笨嘴拙舌,不谙世事,但是由于善于“适应”,平步青云,即将进市委班子;唐树卫是一个极为现实的人,由于信奉“树挪死,人挪活”的原则,很快跳出阴霾,成了另一种成功者。
作家在叙事时间里,通过以上四大块,完成了如下几个方面的任务:
一、向读者交代了主人公的性格底色;
二、分析了主人公和凌运秋对立的原因;
三、通过对小李、赵均、唐树卫的描述,从侧面解读了主人公从天真到“成熟”的新价值观的成因,烘托了主人公的性格和形象。
四、剖析了人物的欲望所在和事件的根本、行为的根本以及它们之间的合理性。
五、适当满足了读者的心理期许,为读者提供了坚厚的阅读支撑,使作品丰腴而不肥腻。
六、展现了冲突的框架模式及起因,完成了事件走向高潮的基本节奏。
总之,在小说《成熟季》中,叙事时间虽然大于故事时间,但是都是塑造主人公形象的需要,是彰显主题的需要,是读者的需要,事事各有去处,不显拥塞和凝滞,更没有多少“夹带”和闲笔。作家在对这个时间段的把握是成功的,得体的,值得我们借鉴的。
在触摸作品最为质感的同时,处于个人偏好,也有两点奇谈怪论。一、譬如开头,感到有些小“糯”,让主人公的小姨子张菊来压文起事,我在个人的创作心得中称之为“盖草”行为。中篇小说相对短篇小说虽然有宽大的时空平台,但是,相对长篇小说,它的时空又是十分珍贵的,首发给了这个“纽扣”式的人物,或许增加了作品的曲折度,但多少有些奢侈了,能一眼认出主人公的,何必要翻开几层草再找到他呢?这个活这样做似乎更合适些,首先将核心冲突端出来,当主人公有了纠结时,张菊的事情才出现,这样,既让主人公和主要事件抢到了第一眼和第一感觉,加强了作品的中心事件对读者的拖曳力,也增加了主人公的烦恼,当此后主人公为了一己之利,把这个曾经的“包袱”当炮弹用时,自然会显出事件的讽刺意味和悲剧色彩来。二,结构上有些小杂糅,从小说结尾来看,采取的是我们通常说的圆形结构,即,让事件或人物的命运从原点出发,经过几番曲折后又回到了原点。表现在作品里:当宁羽心灰意冷,处于绝望时,突然传来一个消息:他的老乡赵均要进市委班子了。以此,作者又为主人公点亮了一盏灯。这种结构可以让主人公处在一个万劫不复的怪圈中,也容易加大事件的悲剧性,以增加我们的阅读焦虑。但是,在这篇小说里,或者说在这个结构的动议之前,有一个极好的节点,即,当宁羽不敌凌运秋的世故圆滑,既为凌运秋的儿子解决了编制问题,又送上了自己的小姨子时,那位好事者却来告诉宁羽,凌运秋并不是姜市长的亲戚。小说到了这个节点上,我以为不失为结尾的最好时机,因为它已经告诉我们,戴在宁羽脖子上的《项链》(莫泊桑小说)是假的了,此时,后阅读也就开始了。就这篇小说的本身来说,让读者对宁羽从幼稚到“成熟”的这个心酸历程的回顾和悲剧思考,要比动员读者对主人公未知空间的揣摩意义大得多。
面对一部优秀的小说,我们会感慨别人的智慧和才情,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它的讨论和再分泌,实际上,这是我们共同的收获,是小说的收获!
感谢《成熟季》!
感谢它的作者!
责任编辑 张 琳